中国政治
-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及其价值研究王圆圆著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社会全面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马克思关于大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始终占据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对该理论开展研究,既是从现实的人而非抽象的物的角度对唯物史观进行返本开新的理论探索,又是对全球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条件下,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民族共同面临的社会历史变迁与人类自身发展的现实回应。本书主要从三条线索对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及其价值展开研究,即遵循历史逻辑,清晰再现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之产生、发展、演绎的历史进程;遵循理论逻辑,全面呈现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之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内在规定性以及运动规律;遵循实践逻辑,科学展现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与时代启示。
-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与妇女事业发展研究论文李明舜 刘利群 主编《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与妇女事业发展研究论文集(第二辑)》,共收录文章25篇,主要是2021年以来中华女子学院教师以及国内部分学者发表在《中华女子学院学报》和相关学术会议上有关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的论文,分别编为三个主题: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研究、妇女运动与妇女事业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传播研究。其中主题一涉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基本原理、早期共产党人妇女解放思想、习近平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研究等诸多方面,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研究的新成果和新气象。主题二涉及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全面抗战时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妇女运动发展状况,从不同时期、不同主体、不同主题呈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运动的光辉历程和价值意蕴。主题三是新增的篇章,涉及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妇女解放思想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传播的时代价值与行动逻辑等方面,显示出学界正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拓展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研究的可喜局面。
-
马克思现实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敖琴著本书全面回顾了马克思现实观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将马克思现实观的历史演进分为四个阶段,通过与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现实观和费尔巴哈现实观比较,分析了马克思现实观的超越性,呈现出唯心主义现实观向唯物主义现实观的发展特征。从现实的基本含义、现实的主要构成、现实与实践的关系、现实对理性的决定性意义等四个方面,归纳了马克思现实观的主要内容,总结了马克思现实观的三个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现实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理论原点的重要观点。最后,以现实问题为导向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指出了马克思现实观对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青年马克思的阅读与思想起源何永江本书以青年马克思的阅读文献为基础,采用思想形成的有机体分析方法,比较清晰地勾勒出了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在1835—1844年期间的错综复杂的起源,建立起青年马克思的阅读与思想起源之间逻辑关系,力图把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起源的研究建立在一个历史—批评、客观的基础之上。本书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历史辩证法是综合性创造的产物。马克思的思想既不存在“认识论断裂”,也不是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简单推移的结果,更不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耦合。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历史辩证法和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思想都来源于历史、政治哲学和法哲学综合而形成的思想,即社会是一个力量关系之间的斗争,力量的来源和规模决定了力量的分布形式,物质力量的生产和分布结构就决定了政治力量的结构及其语言表达形式,各种力量之间的再生产和斗争就推动着社会形态的不断演变。正是这种思想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将各种来源的思想提升到了一个伟大的程度,从而标志着近代的哲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转变。
-
马克思的现代化思想研究徐奉臻著马克思的现代化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源头,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现代化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体现形式。挖掘和梳理马克思的现代化思想,是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有助于弥合马克思现代化思想在应然性上的实相强势和实然性上的位相弱势之间的矛盾。立足范式理论划分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阶段,基于“哥白尼式革命”逻辑阐释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生发的背景,着眼“生活的生产”“流动的现代性”和“马克思如何使用现代化概念”等被遮蔽、被弱化或被误读的问题进行考证和复原,围绕学术界已有的相关命题对马克思的现代化思想进行二阶观察,从方法论层面思考马克思现代化思想何以显性化等问题,是本研究的主要思路和内容。寄望通过此研究,以点带面、聚点成面,逐渐形成对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相对完整的认识,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学理支撑。
-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导读林进平主编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和篇章,是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理论思辨能力和培育历史感的最重要方法。编写这本导读的目的,就是倡导认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以适应新时代高等学校的青年学生、广大党政干部和理论工作者学习和研究的需要。本次的选编原则是:立足于新时代的实践需要,努力使读者通过所选篇目如《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的学习和研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及其核心观点,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深入的理解,从而深化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把握。本教材主要供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其他专业学生和社会读者学习参考。
-
西南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第十届研究生论坛论文集黄蓉生本届“论坛”自2022年4月启动征文以来,得到了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重庆大学、贵州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全国70余所高校的热烈响应,共收到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240余篇。经专家组严格评审,评出“以文赴会”论文171篇,其中有55篇论文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就来稿文章而言,大多数研究生围绕“论坛”主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等做了较为深入的思考与探讨,提出了富有创见与新意的看法和观点。比如:“坚持敢于斗争”具有深厚的理论背景和历史渊源,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被赋予了鲜明的实践底色,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中国共***同富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在新时代的中国化体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康”“大同”理念在当代的时代性、创造性转化,是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升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基准、政治保证、法治保障和制度之基等核心思想,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做出了原创性贡献,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寻求适合自身的民主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民立场”“生态理念”和“社会理想”三个重要维度上具有内在相通性,具有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和深刻意义;等等。这些观点体现了鲜明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基于此,主办方将部分获奖论文结集出版,以飨读者。
-
延安好作风王纪刚 著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在不懈奋斗中百炼成钢,锤炼锻造出优良的工作作风,最终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通过作风建设这一有力武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锻造一支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从而团结凝聚起全党、全社会、全体人民的磅礴力量,模范回答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时代之问、历史之问?本书聚焦延安时期党的作风建设,详细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延安十三年作风建设的感人历史画卷,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作风建党、作风强党、作风兴党的宝贵历史经验以及蕴含其中的深刻哲理,生动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培育和弘扬优良作风方面精彩的时代答卷。
-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浦东新区组织史资料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组织部、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党史办公室、 上海市浦东新区档案局 编《中国共产党上海市浦东新区组织史资料(1992年12月—2009年8月)》是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续编工作的几个问题的意见》的精神,在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领导下和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指导下,由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党史办公室执笔,浦东新区档案局(馆)和各相关部门配合,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组织部审核完成的浦东新区设立以来的第一部组织史资料。
-
提升党内法规执行力新探徐瑜璐 著本书是一部关于“提升党内法规执行力”的研究性著作。本书着重从理论分析、现状考察、路径设计三个维度展开。在理论分析部分,重点对党内法规执行及执行力的内涵、党内法规执行及执行力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基本原则等进行了梳理。在现状考察部分,重点对党内法规执行问题的主要表现、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路径设计部分,从强化执行意识、完善执行依据、提升执行能力、规范执行论证、加强执行监督等维度提出了增强党内法规执行力的思路和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