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晚清商事立法研究
作者:任满军 著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8-01
ISBN:9787511227515
定价:¥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私法意义上的商法及其商法典起始于晚清时期。晚清商事立法成果集中地体现在曾颁行有效的《钦定大清商律》商法典和“志田案”、《商法调查案》、《改订大清商律草案》3部法典草案上。而且这些商法成果均是在初步成熟的商法以及独立法典思想指导下和诸多社会条件的合力推动下,政府实力主导、商民积极参与方才取得的。除绪言外,任满军编著的《晚清商事立法研究》的主体部分共有10章。《晚清商事立法研究》第一章晚清时期催生中国近代商法的多元性因素。“中国中心观”、“冲击一反应说”等对于晚清时期催生中国近代商法的动力解说都有着一定的创见性。从国内条件看,主要有“商战”、商本主义思潮、外来的和本土的规则资源和法典传统以及商法利益群体的直接推动;另外,体现西方列强殖民利益的一系列商事条约也对中国晚清商法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强制性影响。第二章晚清商法思想的成熟和商法典的立法规划。晚清时期商法思想已经初步形成,政府为解决商法空白的法律危机而在晚清修律变法运动中首重商法,确定了独立商法典路线,并作了编纂商法典的组织预备。第三章《钦定大清商律》的制度构成。该律主要移植了大陆法系的商法规则,采纳了折衷主义法典体例;该律典由《商人通例》和《公司律》组成,从内容上看,既吸收了西方商法制度的成果,又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到了本土商法资源的利用,体现了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商事立法原则。第四章《破产律》和《钦定大清商律》配套法规。《破产律》虽不属于《钦定大清商律》法典的构成部分,但与之密不可分且有着共同的整合性特点。另外公司注册章程、奖励工商章程、商会章程以及铁路银行章程等相关配套法规的颁行,有力地配合了《钦定大清商律》的实施,从而成为了晚清商法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五章晚清商法的施行及其社会适应性考证。《钦定大清商律》和《破产律》制度多来自对外国先进商法的移植,立法过于超前而不能适应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晚清商法的执行、司法和守法等实施情况反映出了晚清商法移植中不理智的一面。第六章志田钾太郎《大清商律草案》。近代日本“亚细亚主义”的法律输出与晚清“近法日本”商法建设方针发生了印合。日本商法专家受聘来华帮助草成了“志田案”,虽然该案是一部已达到国际水平的、最为系统的商法典草案,但由于缺乏理论的同步移植,也忽视了对中国商业习惯的吸收,导致其影响力不足。第七章商人阶层的商法构想和《商法调查案》。新兴的商人阶层由于不满于政府既有的商事立法,而自行召开两次商法大会,决定自行调查商业习惯,自编商法典草案,既大量借鉴外国商法成果,又更充分地吸收本国商业习惯,进一步推动外来法律本土化和中国近代商法建设的进程。第八章农工商部《改订大清商律草案》。农工商部对《钦定大清商律》进行修订,充分吸收了《商法调查案》的成果,进一步借鉴吸收外国商法成就,引进了公司法人制度,并使商法总则和公司律的结构体例得以定型,而使《改订大清商律草案》成为了晚清商法建设成就的集大成者。第九章晚清官方商事习惯调查及其商法价值。宪政编查馆和修订法律馆为完成商法典的编纂计划,决定举行全国性商事习惯调查,设立专门机构,编写调查提纲,并取得了丰硕的调查成果。由于晚清政府的垮台,这些调查成果并没有及时地被吸收到晚清商法建设中,但为民国时期的商事立法提供了重要材料。第十章历史经验,中国当代商法及其法典建设。晚清商法制度建设以及法典体例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同时也有诸多缺陷,从而可以为我们当今商法建设提供历史经验。中国应当坚定独立商法典的立法思路,尽快制定出《商法总则》,俟条件成熟时再谋求一部现代商法典。
作者简介
任满军,男,汉族,江苏盐城市人,1973年5月生,法学博士,盐城师范学院法政学院教师,盐城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江苏维世德(盐城)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200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法学院,获得法律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得法律史专业博士学位,随后在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继续法律史专业的学习,并一直在盐城师范学院法政学院从事法律史、法理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在《求索》、《中国版权》、《时代法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数篇,并主持或参与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
目录
绪言
一、本文的考察对象
二、本文的基本立论
三、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研究价值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晚清时期催生中国近代商法的多元性因素
第一节 催生中国近代商法动因学说的争论及其创见
一、“中国中心观”与“冲击-反应说”
二、“经济决定观”与“社会变动说”
三、中国近代商法动因的复杂性
第二节 国内条件:晚清商事立法的内在因素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近代商法产生的根本性动因
二、“商战”,近代商法产生的现实动因
三、“利益本位”,催生近代商法的利益群
四、商本主义思潮,催生近代商法的社会意识倾向
五、固有、舶来与移植,近代商法的规范基础
六、西方商法典和法学著作的编译,近代商法的立法范式和理论支撑
第三节 国际条件:近代条约制度与殖民性国际商事新秩序
一、近代中国的国际化契机:条约制度下殖民I生商事新秩序
二、商事立法的需求表达:国际商约和国内商法典
三、破坏与重建:国际商约的强制性影响
第二章 晚清商法思想的成熟与商法典立法规划
第一节 晚清时期商法及其法典思路的构建及其演变
一、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商法典思想的积淀
二、20世纪初晚清政府的商法及其法典思路的确定
三、清末民族资产阶级商事立法思想的激进
四、简评:不成熟的商法思想与不成熟的商事制度
第二节 商事立法规划与商法典体例的简单安排
一、应急性的商事立法规划
二、晚清修律运动中的商法首发
三、商法典体例的简单处理
四、商法典的组织预备一商部与商会
第三章 《钦定大清商律》的法典体例及制度构成
第一节 《钦定大清商律》的法典体例
一、《钦定大清商律》对大陆法系法典体例的移植
二、折衷主义的商法典体例
第二节 《钦定大清商律》的文本与制度构成
一、《商人通例》
二、《公司律》
第三节 整合型制度: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双重原则
一、《钦定大清商律》对本土资源的利用
二、《钦定大清商律》对西方商法的借鉴
第四章 《破产律》与其他商事法规
第一节 《破产律》
一、《破产律》的立法背景
二、《破产律》的立法范例
三、《破产法》的制度构成及其特点
四、《破产律》的整合性表现
第二节 其他配套商事法规的颁行
一、公司注册章程
二、奖励工商章程
三、商会章程
四、铁路、矿冶和银行章程
第五章 晚清的商法施行及其社会适应性考察
第一节 《钦定大清商律》与《破产律》的推行
一、执法层面:晚清行政机关对商律的实力推行
二、司法层面:商律框架内商事纠纷诉讼解决
三、守法层面:以华洋商人合股企业和浙路公司事件为例
第二节 实施不足:晚清商法的社会适应性考证
一、商法移植的功利性及其代价
二、社会适应性:晚清商律实施不足的积症
三、“理性的目标与不理智的过程”
四、客观态度:一个可理解的偏误
第六章 志田钾太郎《大清商律草案》
第一节 日本“亚细亚主义”与晚清“近法日本”法典编纂方针
一、日本的法律“亚细亚主义”
二、晚清“近法日本”法典方针的确定
第二节 晚清政府聘请洋人商法顾问的计划
一、聘请洋人法律顾问编订法典的最初设想
二、修订法律馆的聘任日本商法专家计划
第三节 “志田案”:晚清第一部系统的商法典草案
一、“志田案”的法典体例的论争
二、“志田案”的法典结构组成
第四节 过犹不及:“志田案”的缺陷
一、商法典理论的缺失
二、对中国商业习惯的忽视
三、与中国当时商情的脱离
第七章 商人阶层的商法思想:《商法调查案》
第一节 商法自订商法典的背景及诱因
一、日本近代商人参与商法典编纂的先例
二、商人的商法及其法典思想的初步成熟
第二节 上海商法大会:商习调查与《商法调查案》
一、第一次商法大会:商习调查与商法典草案
二、第二次商法大会:《商法调查案》讨论稿的通过
第三节 《商法调查案》的结构与特点
一、《商法调查案》的基本结构
二、《商法调查案》的主要特点
第四节 《商法调查案》的立法成果
一、立法体制的创新
二、推动外来法律本土化进程
三、奠定新的商法典体例
第八章 农工商部《改定大清商律草案》
第一节 农工商部修订《钦定大清商律》的缘起
一、《钦定大清商律》的未备
二、商部的改组
第二节 《改订大清商律草案》的采择与创新
一、《改订大清商律草案》对《商法调查案》的采择
二、《改订大清商律草案》对外国商法成果的借鉴
第三节 《改定大清商律草案》的商事立法成就
一、明确提出公司法人概念
二、推进外来法制的本土化进程
三、商法总则和公司律体例编排的定型
第九章 晚清官方商习调查及其商事立法的价值
第一节 修订法律馆、宪政编查馆商法典计划与商习调查
一、宪政编查馆的法典计划与民俗调查
二、修订法律馆的商法典策略与商习调查
第二节 晚清商业习惯调查的过程及其特点
一、商习调查之组织预备
二、商业习惯调查的扩展
三、晚清官方民商习惯调查的基本做法
第三节 商事习惯调查的成果及其商法价值
一、调查成果的初步整理
二、商事习惯调查的商法价值缺失
第十章 历史镜鉴:中国当代商事法制建设之路
第一节 晚清商法典建设的检讨
一、晚清商法独立法典建设成就
二、晚清商事立法的反思
三、晚清商法及其法典建设的启示
第二节 本土经验:中国商法独立法典模式的选择
一、当前我国坚持商法法典化方向的必要性
二、近代商法典体例的转变及其理论争辩
三、中国当代独立商法典的遥漫之路
参考资料
初稿后记
一、本文的考察对象
二、本文的基本立论
三、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研究价值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晚清时期催生中国近代商法的多元性因素
第一节 催生中国近代商法动因学说的争论及其创见
一、“中国中心观”与“冲击-反应说”
二、“经济决定观”与“社会变动说”
三、中国近代商法动因的复杂性
第二节 国内条件:晚清商事立法的内在因素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近代商法产生的根本性动因
二、“商战”,近代商法产生的现实动因
三、“利益本位”,催生近代商法的利益群
四、商本主义思潮,催生近代商法的社会意识倾向
五、固有、舶来与移植,近代商法的规范基础
六、西方商法典和法学著作的编译,近代商法的立法范式和理论支撑
第三节 国际条件:近代条约制度与殖民性国际商事新秩序
一、近代中国的国际化契机:条约制度下殖民I生商事新秩序
二、商事立法的需求表达:国际商约和国内商法典
三、破坏与重建:国际商约的强制性影响
第二章 晚清商法思想的成熟与商法典立法规划
第一节 晚清时期商法及其法典思路的构建及其演变
一、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商法典思想的积淀
二、20世纪初晚清政府的商法及其法典思路的确定
三、清末民族资产阶级商事立法思想的激进
四、简评:不成熟的商法思想与不成熟的商事制度
第二节 商事立法规划与商法典体例的简单安排
一、应急性的商事立法规划
二、晚清修律运动中的商法首发
三、商法典体例的简单处理
四、商法典的组织预备一商部与商会
第三章 《钦定大清商律》的法典体例及制度构成
第一节 《钦定大清商律》的法典体例
一、《钦定大清商律》对大陆法系法典体例的移植
二、折衷主义的商法典体例
第二节 《钦定大清商律》的文本与制度构成
一、《商人通例》
二、《公司律》
第三节 整合型制度: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双重原则
一、《钦定大清商律》对本土资源的利用
二、《钦定大清商律》对西方商法的借鉴
第四章 《破产律》与其他商事法规
第一节 《破产律》
一、《破产律》的立法背景
二、《破产律》的立法范例
三、《破产法》的制度构成及其特点
四、《破产律》的整合性表现
第二节 其他配套商事法规的颁行
一、公司注册章程
二、奖励工商章程
三、商会章程
四、铁路、矿冶和银行章程
第五章 晚清的商法施行及其社会适应性考察
第一节 《钦定大清商律》与《破产律》的推行
一、执法层面:晚清行政机关对商律的实力推行
二、司法层面:商律框架内商事纠纷诉讼解决
三、守法层面:以华洋商人合股企业和浙路公司事件为例
第二节 实施不足:晚清商法的社会适应性考证
一、商法移植的功利性及其代价
二、社会适应性:晚清商律实施不足的积症
三、“理性的目标与不理智的过程”
四、客观态度:一个可理解的偏误
第六章 志田钾太郎《大清商律草案》
第一节 日本“亚细亚主义”与晚清“近法日本”法典编纂方针
一、日本的法律“亚细亚主义”
二、晚清“近法日本”法典方针的确定
第二节 晚清政府聘请洋人商法顾问的计划
一、聘请洋人法律顾问编订法典的最初设想
二、修订法律馆的聘任日本商法专家计划
第三节 “志田案”:晚清第一部系统的商法典草案
一、“志田案”的法典体例的论争
二、“志田案”的法典结构组成
第四节 过犹不及:“志田案”的缺陷
一、商法典理论的缺失
二、对中国商业习惯的忽视
三、与中国当时商情的脱离
第七章 商人阶层的商法思想:《商法调查案》
第一节 商法自订商法典的背景及诱因
一、日本近代商人参与商法典编纂的先例
二、商人的商法及其法典思想的初步成熟
第二节 上海商法大会:商习调查与《商法调查案》
一、第一次商法大会:商习调查与商法典草案
二、第二次商法大会:《商法调查案》讨论稿的通过
第三节 《商法调查案》的结构与特点
一、《商法调查案》的基本结构
二、《商法调查案》的主要特点
第四节 《商法调查案》的立法成果
一、立法体制的创新
二、推动外来法律本土化进程
三、奠定新的商法典体例
第八章 农工商部《改定大清商律草案》
第一节 农工商部修订《钦定大清商律》的缘起
一、《钦定大清商律》的未备
二、商部的改组
第二节 《改订大清商律草案》的采择与创新
一、《改订大清商律草案》对《商法调查案》的采择
二、《改订大清商律草案》对外国商法成果的借鉴
第三节 《改定大清商律草案》的商事立法成就
一、明确提出公司法人概念
二、推进外来法制的本土化进程
三、商法总则和公司律体例编排的定型
第九章 晚清官方商习调查及其商事立法的价值
第一节 修订法律馆、宪政编查馆商法典计划与商习调查
一、宪政编查馆的法典计划与民俗调查
二、修订法律馆的商法典策略与商习调查
第二节 晚清商业习惯调查的过程及其特点
一、商习调查之组织预备
二、商业习惯调查的扩展
三、晚清官方民商习惯调查的基本做法
第三节 商事习惯调查的成果及其商法价值
一、调查成果的初步整理
二、商事习惯调查的商法价值缺失
第十章 历史镜鉴:中国当代商事法制建设之路
第一节 晚清商法典建设的检讨
一、晚清商法独立法典建设成就
二、晚清商事立法的反思
三、晚清商法及其法典建设的启示
第二节 本土经验:中国商法独立法典模式的选择
一、当前我国坚持商法法典化方向的必要性
二、近代商法典体例的转变及其理论争辩
三、中国当代独立商法典的遥漫之路
参考资料
初稿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