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
-
艺术素养十二讲周光凡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如今,中国正向世界展示出自己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而最根本的自信是文化自信,这就需要我们的领导干部有文化、懂艺术。艺术素养的提升,对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品格修养、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准都起着重要作用;对领导干部而言,艺术素养的提升,对树立自身形象,对了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需求、辅助决策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书分为视觉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剧艺术四大类12个章节,对常见的艺术种类和艺术欣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重要方面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能够帮助读者提升艺术素养。本书不仅介绍了各种艺术流派的发展变化,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重点介绍艺术发展中耳熟能详的作品,如《清明上河图》等。本书文字生动活泼,条理清晰,能够使读者在阅读中增长知识、提高审美、陶冶情操,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
非对称合作何以可能陈岚著根据沃马克(Brantly Womack)提出的非对称理论,非对称关系是一个描述国家间关系的二元简化结构,该结构由“强一弱”两个行为单元组成,强国虽然在国家军事规模、经济资源以及政治动员能力等要素上占压倒性优势,对于与弱国的关系方面有强大的影响力,但是强国很难拥有彻底解决与弱国之间冲突的能力,无法单方面、一意孤行地决定双边关系的“每一个具体条款”。弱国虽然没有直接挑战强国的能力,但是拥有空间表达本国的偏好和立场,与强国形成“承认自主性换取遵从”的不对称关系模式。由于强国和弱国之间的结构性错误知觉、利益偏好和差异使得“承认自主性换取遵从”来之不易,不对称合作面临巨大困境,因此应对非对称关系进行恰当管理。本书研究了美墨边境非传统安全合作中的三个案例——跨界水资源治理、非法移民治理以及打击贩毒合作,系统考察了长期稳定的互信磋商机制、强国的自我约束和对弱国的援助、弱国国内改革意愿和对强国权力的建构以及第三方协调这四个条件在管理强弱国家间非对称关系中的作用,回答“非对称合作何以可能”这个命题。
-
守正与飞跃姜佑福 著本书在哲学方法论基础上,从实践根据与逻辑体系的角度,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三个方面,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进行了理论阐释。守正为守正道,从理论逻辑来看,体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的科学范畴,意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精神;理论的生命力又在于创新,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新的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
-
奇迹的政治李笑宇 著权力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制宪权是一种创造新的宪法、确立新的政治秩序的权力,是现代政治的本源性权力。本书是一部研究德国政治思想家卡尔•施米特国民制宪权理论的著作,主要围绕制宪权的起源、运作机理及其思想史渊源,制宪权与宪定权的神学和形而上学基础,制宪权在日常状态下和非常状态下的权力形态,作为主权者的人民在日常状态下和非常状态下的存在形态,主权者的代表制等现代政治的重大命题展开分析研究。本书在精读精解国民制宪权理论的主要逻辑与核心观点的基础上,以西方政治思想史为经,将卡尔•施米特放在相关政治思想史的脉络中予以关照,爬梳其思想渊源;以同时代的魏玛思想家为纬,将施米特的一些论战性观点放在魏玛的共和危机中予以解读,注重施米特与其他思想家之间展开理论对话。本书对卡尔•施米特思想的研究者,对制宪权理论的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太平洋联盟研究黄放放本书主要介绍了太平洋联盟的发展历史、规则设置和对外关系,并通过组织生态学所构建的宏观框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进而将其置于区域贸易协定的总体“进化”进程中加以解释,指出大型区域贸易协定既促成了太平洋联盟的诞生,也是太平洋联盟未来对接的目标,而这两点也决定了太平洋联盟组织化程度较低的特点。在此分析基础上,本书又论述了地区及相关国家政治经济局势,从而对太平洋联盟的未来发展做出预测。本书是研究太平洋联盟的基础性书籍,同时也对组织生态学在国际关系领域的运用做出了理论创新,有一定的理论贡献。
-
青岛同心印迹林希玲 王娜娜 编著本书主要以青岛城市发展的六个阶段为历史脉络,以回忆为视角,回顾了青岛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通过这些人物和事件串起青岛城市发展史波澜壮阔的画面,重新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青岛城市发展光辉历程和优良传统,为青岛发展历程薪火相传留下注脚。也可以为其他地方的城市发展工作提供有益的资料和借鉴。
-
妇女与性别史研究裔昭印从20世纪60—70年代起,在女权主义运动和新史学的推动下,西方妇女史研究异军突起,蓬勃发展。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外学术交流的日益增强、高校中研究生培养制度的恢复和史学的革新,自20世纪80—90年代起,妇女史研究也日益繁荣,妇女史逐渐成为当代史学研究的一个前沿性的领域。本着在新的历史时期联合国内外学术界推动妇女与性别史研究的愿望,每年一本,辟有专题研究、理论方法、论坛、述评和学术前沿动态等栏目。
-
国学概论陈代湘 主编本书为大学本科生“国学概论”课程的教材,已经在湘潭大学使用八年,现在是修订后重新出版。湘潭大学“国学概论”课程于2020年获评为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获评为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慕课等网络平台有着广泛的点击量,受到网友追捧。本书除按照传统典籍经史子集的分类分为经学、史学、子学、文学四编外,增加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佛学与道教思想的介绍,对传统文化的相关常识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与解读,力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不长的篇幅为读者建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解框架。本课程全部内容已获jiao yu部验收并上传网络,文本已出版八年,并连年重印,无政治问题。
-
当代中国协商民主与乡村治理研究丁云、樊宸余本书从政治发展的视野探究具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实质、发展脉络及实践探索,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话语体系和内在逻辑。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提出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协商民主政治实践的理论升华和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以往协商民主思想和实践的继承与发展。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并全面推动了中国政治的发展。就政治体系而言,协商民主充实了政治结构,促进了政治分化和政治制度化;就政治决策而言,协商民主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规范了政治博弈的途径;就政治绩效而言,协商民主丰富了权力运行方式,提升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治理水平;就政治价值而言,协商民主推动了意识形态的转型,促进了政治意识的现代化和理性化。而协商民主理论,作为现代政治理论的最新发展,为中国的政治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
奈格里与拉克劳政治本体论比较研究宋晓杰 著奈格里和拉克劳的政治本体论在当代左翼阵营中均占据不可取代的地位,同时又代表着两个既相互关联又完全不可通约的后现代形而上学版本。一方面,它们皆可归入宽泛意义上激进政治理论的后现代本体论转向,共同建基于反本质主义和后基础主义的本体论构架及其多样性、偶然性、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和开放性原则。另一方面,二者在表面的相似性背后又存在着本质性的区别,既分别归属于后结构主义内部以内在性—充足、超越性—缺失为特征的相反思想脉络,又在处理后现代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上表现出不同的逻辑进路,既重新界划了政治的两个对立形象,又创建了拥有差异根基和取向的两种政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