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
-
行政逻辑李瑞昌 编本书将与人的生活相关的事务划分为四类:私人事务、共同体事务、国内公共事务和国际公共事务。中国政府在处理这四类事务时,寻求在行政中贯通统治与自治,以平衡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同时,中国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与时俱进,运用现代方法、技术、思维进行有效治理,以平衡管理与法治之间的关系。在此理论框架下,本书从本质观、服务观、对象观、伙伴观、互动观、时间观、空间观、关系观等八个维度对当代中国政府的行政现代化进行了论述。
-
美国的反智传统[美] 理查德·霍夫施塔特 著说到美国人的特质,许多国家的人都会提到一个词:无知。特朗普的出现更是令这一印象深入人心。但是,美国人并非从来如此。北美殖民早期,新英格兰等地有着优秀的智识传统,建立了哈佛、耶鲁等最早的一批大学,在美国国父中也不乏学识渊博之人。然而,美国独立后不久,杰克逊的民粹主义政治种下了第一粒反智的种子。此后,福音运动在教会推行去精英化,高中教育的普及改革重实用、轻学业,使反智在美国大众心中彻底生根;而商业的蓬勃兴旺掀起实用之风,进步时期与新政对知识分子的仰赖更激发反智观念的反弹。在起起伏伏的历史波澜间,抵制智识的潮流不断壮大,直至今日之势。 在本书中,霍夫施塔特以“反智”为切入口,综述美国的政治、宗教、社会、文化和商业历史,或回顾学者政客的唇枪舌剑,或罗列扎实可信的数据材料,在严肃批评中信手夹入三五行诙谐的掌故,于紧凑叙述后顺带跟上一两句辛辣的讽刺;须微观时,则描摹政坛商界之怪状,须宏观时,则鞭辟信仰思想之腠理。这本书流传数十年,不啻为介绍美国反智传统的经典之作,更是呈现出一副鲜为人知、入木三分的美利坚面孔。
-
社会转型期中俄民族精神弘扬与培育比较研究刘左元 著本书以社会转型期俄罗斯民族精神作为研究对象,以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发展为研究背景,以“俄罗斯思想”为民族精神研究的线索,展开比较分析和系统分析,突出整体性。首先,对俄罗斯民族精神研究的已有成果展开综述;其次,界定概念比对差异;再次,就俄罗斯民族精神形成与发展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发展进行阐述;最后,诠释社会转型期俄罗斯民族精神的内容、特征,分析俄罗斯思想在当代俄罗斯历史进程中对政治和文化的现实影响,比较中俄民族精神的异同,为我国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提出对策建议。
-
政治通鉴 第二卷俞可平 著,俞可平 编每卷包括五部分:(一)古今中外的重要政治学经典;(二)改变政治历史进程的重大政治事件;(三)影响各国政治发展的重要政治人物;(四)对人类政治生活具有广泛影响的政治理论;(五)人类有史以来的基本政治制度。每部分有两篇文章。有作者的主观分析和评论,也包括各国政治学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前沿成果。 第二卷“名著”有《君主论》《正义论》;“事件”有辛亥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人物”有武则天、斯大林;“思潮”有社群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制度”有民族国家、贤能法治。
-
多头政体[美] 罗伯特·达尔 著,谭君久 刘惠荣 译本书是达尔的代表作。他通过对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分析,指出多头政体是现代民主建立的唯一途径,同时分析了三种可能通向多头政体的道路,即自由化先于包容性、包容性先于自由化以及一个封闭的霸权政体由于短期内赋予普选权和公开争论权而发生突变成为多头政体。多头政体理论的精髓是允许冲突的存在,但这种冲突是规则框架内的冲突,支持规则冲突的是政治主体的相互宽容和信任。罗伯特·达尔的多头政体理论在民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
毛泽东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共和意义研究黄显中 著毛泽东是我国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主要倡导者、实践者与开拓者。本书秉承中西悠久共和传统,紧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根本问题,原创性地提出和阐释了毛泽东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共和意义的问题,并对其对国家结构、国家政体、国家建设、党委决策等领域的影响做了深入剖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和国组织理论。本书对于深化毛泽东民主集中制研究,回应有关民主集中制的种种错误论调,科学把握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运用规律,坚定并拓展通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人民共和国道路是一种有益的理论探索。
-
党支部工作实务手册本书编写组 编党支部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九大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党章对党支部的基本职责也作出新的明确规定。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要求把党支部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为新时代党支部建设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基层、落到实处,推进支部工作创新,打造坚强战斗堡垒,作者特组织编写本书。本书贯彻中央新精神,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依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而编写,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既有理论阐释和政策解读,又紧密结合实际,介绍创新案例和操作方法;不仅体系完整、层次清晰,而且重点突出,针对性、可操作性强。本书内容包括基层党支部组织建设、组织生活、党员队伍建设、经费管理4个篇章12节,涉及52个操作范本和7个工作流程图,对党支部工作实务进行了全面规范,便于工作中实时翻阅。本书实现了党支部工作“一本通”,是推进党支部建设、做好党支部工作的重要参考和案头。
-
国际影响力丑则静 著本书以影响力外交为研究对象,在区分理解权力与影响力的基础上,明确影响力外交,以提升一国的国际影响力为核心目标,以硬、软权力资源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权力行使手段,旨在国家制度化博弈互动与观念建构过程中,获得其他国家的支持与认可,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外交模式。 如果说以权力为中心的传统外交模式属于静态概念,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么影响力外交则更多地具有动态概念特征,强调动态化的国际制度下互动博弈与基于观念分配基础上的主观建构,而这也使得推动国际制度创设与改革创新、参与引领国际议程设置、塑造观念认同与治理经验交流互鉴等成为一国开展影响力外交的主要实践途径。
-
政府传播研究刘小燕 著政府传播活动是在政府(主体)、公众(客体)、公众回应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例如协调、对抗等)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发生变化?政府与公众间的距离是一种什么样的资源?政府传播如何借助这一资源?政府(对外)传播、政府形象传播、政府话语权力构建之路径、策略有什么样的创新?这都是书稿主要探讨与回答的问题。政治传播作为一种政治活动在西方竞选制国家获得了充分的关注与研究,而在中国,符合本国特色的政治传播研究仍处于摸索和自觉阶段。作者在书中主要探讨政府传播、政府对外传播、政府形象传播活动中政府与公众之关系,并构建了不同维度的关系模型。
-
马克思的精神观念研究徐海峰 著西方传统哲学精神观历时性地呈现出具有内在逻辑演进的三种形态,即超验性精神观、先验性精神观和经验性精神观。建基于实践的唯物主义的马克思精神观,在对西方传统哲学精神观的历史反叛和现实扬弃之中,开启了重新理解精神的“实践”、“现实”、“人的解放”等新维度,进而具体展现出马克思精神观的多重性的阐释框架。时间性的渗透要求对精神进行历史性的理解和建构,时代精神的变化要求从马克思精神观视域建构当代精神形态,并关联核心价值观建设。当前,马克思精神观研究重在推动当代精神的实践建构,推进马克思精神观的中国化,确立新时代精神追求,促进马克思精神观的理论发展和对现实的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