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
-
比较政治中的议题与方法[英] 托德·兰德曼,埃德齐娅·卡瓦略 著,汪卫华 译本书旨在介绍政治学中的各种比较研究策略,为比较政治研究提供了基本而完备的导引,是一本深入浅出的教材。作者将具体方法置于首位,然后从方法论的角度,拷问比较政治中的“大问题”,力图教会学生思考比较政治研究背后的逻辑,以及政治学对系统性研究的要求。本书展现了比较方法如何能够帮助学者解释和理解政治现象,如何给研究问题添加“分析杠杆”,以及如何生成、澄清和支持重要的政治学理论与命题,提出了比较政治中的一些主导议题,并展望了未来比较政治研究领域将面临的实质性挑战和方法论挑战。
-
国外左翼学者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童晋 著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国外左翼学者社会主义思想观点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刻的梳理和分析。集中分析评判其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左翼学者关于资本主义批判及其变革的观点见解,二是对资本主义替代方案的设计以及对社会主义的思考和探索。国外左翼学者的社会主义思想观点是世界社会主义思潮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揭示了改变当代资本主义的必要,对社会主义替代方案的思考设计体现了建设一个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更好社会的可能。国外左翼学者的观点见解,对于人们深入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特点和主要矛盾,更加深刻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以及深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发展前景,具有启示参考意义。
-
故宫学研究 第1辑故宫博物院 编本书内容主要是故宫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学术文章选刊。研究所的每位成员,或两篇,或三篇,所选基本都是故宫学与他们专长领域中的代表作,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研究所的学术水平。另外,此书还收录了三位故宫学访问学者的论文。故宫学与高校的合作情况集中在“故宫学在高校”栏目,由相关合作单位负责人撰文,这些内容虽不能反映五年来故宫学研究所的全部工作,但勾勒研究所学术活动情况,还是充裕的。
-
法理 法意 法治戴小明 著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之盛衰关乎政之治乱;“中国之治”的核心是制度之治,制度之治的要义是法律之治;国家治理体系是以法治为基础而建立的规范体系和权力运行机制,法治与国家治理体系内在统一、外在耦合,国家治理现代化在本体和路径上就是国家治理法治化,内含良法的基本价值,内置善治的创新机制;立良法、谋善治,是现代法治的精髓和依归,国家治理不仅需要完备的法律体系,更要求法律的良好运行与有效实施,将蕴涵于法律体系中的价值理念和规范效力,切实转化为治理效能。区域法治是国家法治的落地落实和逻辑展开,是法治中国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必然;区域法治持续拓展国家法治多样性新形态,是观察国家法治发展的新理念、新维度、新视阈,互联网、数字化推动区域法治创新发展并开辟无限空间。 法理是法律精神(法意)的学理解释,是法律制度形态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底蕴。全书聚焦法治,思考法理,体悟法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遵循,以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为主线,以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法治基本原理同中国法治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消化、吸收域外法治文明养分,致力法治中国理论与实践探索,构建中国法治话语,用中国法治话语阐释中国法治实践,用中国法治实践升华中国法治理论;从文化视角切入,在历史经验、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中,坚持政理、法理、道理和学理贯通,解读法律,关照法治,诠释法理,对法、法治、德治、善治等进行结构性理论阐释和通俗性思想表达,探求法律原理与真谛;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宏阔视野,从区域法治的演进脉动和生成逻辑中,探寻区域法治的理论机理、价值功能与未来前景,总结考察区域法治的鲜活实践经验,将民族区域法治归类于区域法治的学术范畴,丰富区域法治研究内容,开拓中国法学理论视界,着力以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的融合共进助推新时代中国法学创新发展。
-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变化的因素分析及政策模拟袁小慧 著当前我国正处于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不足问题依然是当前我国国内需求不足的重要方面。 本书以大量的案例和数据为基础,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变化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着重以农村居民消费为研究主体,挖掘出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收入分配、财政价格补贴、教育投资支出等国家政策进行情景模拟和冲击分析,来探讨不同的政策带来的不同影响,并据此提出构建扩大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长效机制的对策性建议,以促进我国居民消费总量提高和结构优化,进而推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本书逻辑严谨,数据翔实,论证有力,对策合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
历史的选择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委员会 著近年来,民盟上海市委举办了一系列高质量、有影响力的学术研讨会,产生了一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2021年是中国*产党成立100周年、民盟成立80周年和上海民盟地方组织建立75周年,值此大庆之际,民盟上海市委编纂了这部民盟与中共关系研究的论文集。本书稿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信念的坚守”,第二部分为“路线的转折”,第三部分为“历史的选择”,对中国*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书中的论文以厚重翔实的历史剖析了民盟自觉选择接受中国*产党领导的前因后果,比较系统地回答了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历史中的重大理论热点难点问题,对推动上海民盟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提高广大盟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马雷,王歆 著《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以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问题导向与创新发展相结合的视角,论证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理论蕴含。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阐释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布局、现实方略,总结了新时代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经验和有效举措,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之道做了有益探索。
-
当代中国农民政治社会化变迁及绩效研究李俊 著本书以“当代中国农村社会”为时空场域,以“农民政治社会化”为研究对象,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静态与动态、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就不同时期农民政治社会化展开立体式探讨。运用文献和比较研究方法就建国70年来的农民政治社会化进行纵向考察,总结不同时期农民政治社会化的载体、特征、效果,探讨农民政治社会化变迁的机制、目标、原则、动力以及逻辑规律。继而,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全国范围内的调查,从政治认知、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评价、政治效能感和政治行为等方面考察城镇化背景下农民政治社会化的现实样态,着重从农民身份、文化、区域和经济等四类要素分析农民政治社会化内容的相关性及其呈现的总体性特征,对农民政治社会化各变量与其心理和行为之间的相关性进行量化分析,解析农民政治社会化的样态与趋势、机理与效度。最后,基于政治社会化运作规律、国家需要和绩效测评,立足新发展阶段农民政治社会化与乡村振兴的互动,创建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民政治社会化绩效提升的关联性条件,提出运用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农民政治社会化的路径策略。
-
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王浦劬 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历了重要的经济—社会转型,如何重新认识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也成了社会科学研究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期辑刊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进行理论探索,着重刊发对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研究文章,是北京大学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和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的研究成果。第七辑收录《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新型民族国家建构》、《爱国主义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百年斗争的实践品格》、《干部管理制度的百年历程与核心特质》、《全面深化改革的生产和分配研究》、《新时代党群服务中心承接政务服务事项问题研究》、《新时代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的若干思考》、《1950—1966年中国工业化道路探索分析——以重庆市工业为例》、《社会主义改造肇始前私营商业的有限发展及其合理性考察——以上海市为例》、《广东三地城乡社会心理服务现状调查》、《中国政党制度创新与现代国家治理》等论文十余篇。
-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邵泽义 著这本书聚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现实性、迫切性和重要性问题,按照“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等逻辑思路开展了专题研究,结构合理、体系完整,学术视野开阔、学科特色鲜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研究方面做了有力的探索和有效的创新。这本书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做了全面、有效的专题研究,观点结论正确、创新特色明显,对于这个领域的继续研究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这本书立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综合运用数学、统计学、管理学和历史学等学科的方法,认真分析和研究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的组成模块、运行程式和实践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价值性,为加强和优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和体制机制建设做了有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