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
-
政治经济学季刊 2021年第4卷第3期刘涛雄 著《政治经济学季刊》创办于2018年,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密切跟踪国际上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进展,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突出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经验总结的研究重点,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提供学术交流与整合平台。
-
利维坦[英] 霍布斯 著,杨春景 译在《利维坦》中,霍布斯以凶猛海兽“利维坦”喻指君主政体的国家。国家,即伟大的利维坦,是一个人工模造的人,主权是它的灵魂,官员是它的关节,奖惩是它的神经,财富是它的实力,安全是它的事业,顾问是它的记忆,公平与法律是它的理智,稳定是它的健康,动乱是它的疾病,而内战则预示着它正在开始死亡。 《利维坦》使政治哲学得到了全新的逻辑严密的系统发挥,是西方政治哲学的起点。全书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论人类。霍布斯将人的生命视作一种机械运动,认为趋利避害、保全自我是人的本性,因此需要寻找一个凌驾于众人之上的权力。第二部分,论国家。在自然状态下,在理性指引下,人们相互订立契约,放弃个人的自然权利,将之交付给一个人或一些人组成的会议,从而组成国家。第三部分,论基督教国家。主要讨论教权和世俗政权谁凌驾于谁之上的问题,并对传统宗教进行的深刻的批判,从根本上否定了“君权神授”的学说。第四部分,论黑暗王国。主要揭露罗马教会的腐败堕落,以及教皇侵犯世俗权力的诸多行径,提出了政教合一、教权服从王权的主张。
-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研究郭鹏 著本书分析阐释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传播,以及网络传播演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基本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典型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参与者、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效果等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并对议程设置、网络舆情监控、网络文化育人、网络安全治理、网络素养与媒介教育等相关议题进行讨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
新时代的理论意蕴研究杜黎明 著本书将“新时代”作为核心范畴,致力于探究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新时代的重大实践以什么样的方式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哪些基本原理,意在增强中国故事、中国实践的理论说服力,增强新时代的理论感召力。新时代的理论意蕴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核,是党在新时代的创新理论所继承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新时代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提炼。新时代的理论意蕴既直接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中,也体现在新时代正在经历的重大转变中,并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得以丰富。本书致力于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阐释研究党的政治判断的方法和范式。党的政治判断的三重意境关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维内涵。政治判断的理论意境彰显中国共产党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实践意境彰显党对当前发展难题、发展任务、发展路径的深思熟虑,理想和志向意境彰显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具体细化和落实。
-
农村党建与乡村治理翁鸣 编《农村党建与乡村治理》一书是以农村党建和乡村治理为重点内容,针对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和干部培训要求,从政策、理论和实践三者结合的视角,突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阐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性质特征、工作任务和制度安排等,并介绍了各地先进经验和创新实践。同时,针对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运用党的政策和学术理论,对其状况及其产生原因进行深度剖析,并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可供农村干部、大专院校师生和研究人员借鉴参考。
-
光耀东方钱智民 著本书运用比较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按照立足中国、对照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在分析第一次和第二次能源革命的过程及结果基础上,结合当前第三次能源革命的特征、任务和中国能源发展历史、现状进行深度阐释。同时依据史料,对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的能源政策及其效用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能源转型和能源革命,在一般性、特殊性规律中与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交互作用;并从党的领导力角度,研究加强和改进党对能源革命的领导,通过交互作用进一步丰富和激发党的领导力,对推进国家能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
讲政治 重实效苟成富 著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做好政府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搞好调研工作,必须讲政治、重实效。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要收录了作者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政治学习体会、取得一定实效的调研成果以及如何提升调研工作能力的文稿。是作者在2016-2020年期间所做的山东省人民政府研究室调研成果的一部分。文章通俗易懂,语言朴实,是长期从事调研工作者智慧的结晶,可供机关干部、相关研究人员特别是从事文稿起草和调研工作者学习参考。
-
泰州学派唐东辉 著本书稿收入了作者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面的部分论文,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四)中国共产党思想作风建设研究。这四个部分的内容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性。
-
政治对市场戈斯塔·埃斯平-安德森 著,刘守刚,魏陆 编,沈国华 译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丛书,正是在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资助下形成的“财政政治学译丛”。“财政政治学译丛”中的文本,主要从美英学者著作中精心选择而来,大致分为理论基础、现实制度与历史经验等几方面。“财政政治学译丛”首辑推出10本译著,未来根据需要和可能,将陆续选择其他相关文本翻译出版。推进“财政政治学译丛”出版是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的一项重点工程,我们将以努力促进政策研究和深化理论基础为己任,提升和推进政策和理论研究水平,带领学科发展,服务国家治理。作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支持的上海市十大高校智库之一,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依托上海财经大学科研团队,吸收和组织校内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法学等不同学科研究人员,联合国内其他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机构,建立多学科融合、协同研究、机制创新的科研平台;旨在对接国家战略,以政府需求为对象,力图运用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破解中国经济社会和发展中的难题,提供具有战略性、综合性、科学性理论支撑的政策建议和高质量决策咨询报告,服务政府决策;形成人才培养、决策咨询、学术研究“三位一体”合力,在研究者与决策者、知识与决策权间架起桥梁,把优秀的思想与非常紧迫的现实问题对接,在中国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中发挥“咨政启民”的“思想库”作用。
-
反腐新政、隐形交易成本与市场化程度研究左月华 著本书从制度分析层面研究中国市场中过高的隐形交易成本存在的原因、改进的机理和效果,即反腐新政在强化干部监管、提倡厉行节约、规范公务接待、公开招投标等方面进行制度改进与创新而获得的反腐制度红利。本书首先系统梳理了我国的反腐制度变迁,其次针对“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禁会令”等主要反腐新政对零售业、消费品制造业和旅游业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旨在用实证检验、案例分析和行业研究等多维度、多方法清晰地从不同角度研究反腐新政对减低社会隐形交易成本的作用和机理。*后,通过公司治理、内部投资和资本市场反应全面验证了反腐新政对降低社会隐形交易成本的综合效果和对市场秩序的影响。本书不仅是关注社会交易成本问题的经济学者的相关学术参考文献,也是政府管理部门实施精准反腐,有针对性地制定反腐政策,降低反腐成本的决策参考资料。本书研究内容之间既有严密的逻辑联系,研究主题之间又是独立成章,方便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