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
-
当代中国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的制度机制王超品 著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问题,是任何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都必须认真面对和妥善处理的问题,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既是典型的多民族国家,又是处于重要转型阶段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能否得到有效整合,从根本上决定了国家能否实现稳定与繁荣。当前,认同整合已经成为我国政治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并已经上升成为政治学研究中的焦点问题与核心问题。它不仅需要从政治学理论的规范视角进行研究,也需要从政治哲学的视域对其进行分析和论证,尤其是对于本文所研究的关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的制度机制而言,政治学和政治哲学相结合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在规范性研究方面,主要从政治哲学领域探讨当代中国认同整合的必要性以及以制度机制推进认同整合的正当性;在经验性研究方面,主要分析制度机制在推进认同整合过程中面临的障碍以及在推进认同整合过程中制度机制的缺失问题。本书旨在通过对当代中国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的制度机制内在设置的分析,重点围绕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有助于认同整合的制度机制的正当性考量;另一个是制度价值的价值取向以及制度机制内在本性和主要功能。
-
习近平在福州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 编《习近平在福州》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在正定》《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的续篇,是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成长历程的采访实录的第五部。 本书同样以讲述者口述记录的形式,再现习近平同志成长历程中的一个阶段,1990年4月,习近平同志从闽东的宁德地委书记调任省会城市福州的市委书记,在这里工作了整整六年。他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福州发展作出顶层设计,主持编制被称为“3820”工程的《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并坚持不懈抓好实施。他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坚持“以侨引侨、以侨引台”,狠抓招商引资,着力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海上福州”“国际化大都市”,推动福州实现跨越式发展。他保护城市文脉,推动旧城改造,抗击台风洪水,持续关注民生,创设“下基层接访”制度,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强化机关效能,使福州焕发蓬勃生机活力。 本书真实还原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着眼长远、胸怀全局的战略思维,大刀阔斧、科学决策的改革思路,脚踏实地、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心系人民、情暖民心的赤诚情怀。历史记录着福州的沧桑巨变,也记录着习近平同志开拓担当、执政为民的领导风范。
-
习近平在福州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 著,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 编《习近平在福州》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在正定》《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的续篇,是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成长历程的采访实录的第五部。 本书同样以讲述者口述记录的形式,再现习近平同志成长历程中的一个阶段,1990年4月,习近平同志从闽东的宁德地委书记调任省会城市福州的市委书记,在这里工作了整整六年。他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福州发展作出顶层设计,主持编制被称为“3820”工程的《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并坚持不懈抓好实施。他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坚持“以侨引侨、以侨引台”,狠抓招商引资,着力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海上福州”“国际化大都市”,推动福州实现跨越式发展。他保护城市文脉,推动旧城改造,抗击台风洪水,持续关注民生,创设“下基层接访”制度,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强化机关效能,使福州焕发蓬勃生机活力。 本书真实还原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着眼长远、胸怀全局的战略思维,大刀阔斧、科学决策的改革思路,脚踏实地、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心系人民、情暖民心的赤诚情怀。历史记录着福州的沧桑巨变,也记录着习近平同志开拓担当、执政为民的领导风范。
-
行政伦理学手册[美] 特里·L.库珀 著,熊节春 译《行政伦理学手册》一书由美国著名行政伦理学家特里??L.库珀教授主编,由数十位行政伦理学及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联合撰著,是行政伦理学领域的鸿篇巨制和必读著作。全书从行政伦理学的学科发展、哲学视角、学科背景、外部控制、内部控制、美国社会的行政伦理、其他文化中的行政伦理等角度展开论述,百科全书式地呈现了行政伦理学的主要内容与当前行政伦理学的研究和理论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本书认为,行政伦理学作为公共行政学的一个分支研究领域,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其研究主题可以归纳为七个方面:公民身份和民主理论、美德伦理学、建国思想和宪政传统、伦理学教育、组织背景、哲学的理论与视角、认知性道德发展。本书在行政伦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视野与方法,以及行政伦理学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相关阐述极具开创性,值得所有行政伦理学研习者参考和借鉴。作者权威:主编库珀教授为著名行政伦理学专家,各章撰稿人包括H.乔治??弗雷德里克森、查尔斯??J.福克斯、约翰??A.罗尔等数十位知名学者,几乎涵盖了行政伦理学领域的所有重要作者。内容丰富:以宏大的篇幅涉及行政伦理学的各个方面,从微观的公务员或行政人员个体层面,到中观的组织制度与组织文化层面,再到宏观的外部环境层面,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西方行政伦理学研究成果的系统而权威的资料库。
-
信仰的魅力朱长兵,史俊杰,汪毅刚 编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信仰的魅力:新时代大学生读马列经典感悟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系列丛书》的具体形式有小论文、读后感、思想体会以及表达青年人理想信念的诗歌、散文等,这些文章都是参加学习活动的青年大学生和研究生自发撰写的,并经过任课教师的指导、修改,虽然从学术意义上看,这些文章还显稚嫩,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还不系统、不深刻,但它们鲜活地反映了兰州理工大学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上进的思想面貌,也凝结了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一线教师的辛勤劳动和心血。
-
政治自由的理性反思与实践本质施晓花 著本书在政治哲学视域中,完成了对自由、政治自由、自由主义政治自由、马克思主义政治自由的理论探源、内涵剖析、属性界定、价值反思。同时,紧密结合新时代的新特点、新要求、新趋向,充分挖掘政治自由的社会功能,致力于为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与社会矛盾凸显期的当代中国构建一种既严肃又活波、既有序又生动的政治生活面貌。本书的最终落脚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自由观,本书构建的马克思主义“共同体—个体互构”范式是在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中对“社会—个体互构”范式的发展。马克思的政治自由观以其“共同体—个体互构”范式为平台,强调人的“共同体”属性,呼唤人的“主体性”,阐明共同体的时代特征和实践本质。
-
思想会·权力及其逻辑多米尼克·迈尔(Dominik Meier) 著,李希瑞 译政治关乎权力与抉择。谁若想理解乃至掌握政治,就必须知晓权力背后的逻辑。对每个人来说,只要不做隐遁避世的自我放逐者,权力就与你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 本书作者有着20余年在欧洲政治咨询领域广泛而深入的经验,熟悉权力运作的竞技场,对权力的实践有着敏锐和深刻的洞察。本书以哲学的高度,围绕权力的本质、权力的表现形式和权力的行使,对西方政治实践中的“权力”从基础理论到具体策略和工具做了细致的梳理和深入阐释,为读者提供一个诚实、客观,且全面了解西方权力理念及具体操作的观察视角。
-
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王贵国《“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英文版)》是《“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蓝皮书。它汇集了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学者对如何解决当下“一带一路”出现的争端进行的思考,体现了沿线国不同文化、传统、法律制度、法律价值、法律思想的交互融合,分为现存争端解决机制、“一带一路”争端解决的机制制定、争端解决程序和规则三部分。它分析了当下出现的三种争端类型、解决方法及不足之处,明确指出建立起如调解、透明等解决机制的重要性,着重强调了申诉/斡旋机制相关程序、调解规则、仲裁规则,并附上仲裁庭、上诉庭成员及调解员行为准则,透明度规则,费用明细表,既有前瞻性,也具有相当强的实用性,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现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丛日云,庞金友 著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塑造了现代世界,本书则试图追溯它的起源与形成过程。 本书作为“走向政治文明丛书”的其中一部,由著名政治学者丛日云教授、庞金友教授主编,邀请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的多位知名学者共同参与。内容涉及“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与现代”“现代早期共和主义与民族国家的兴起”“罗马人的独裁制度及其现代影响”“西方现代议会代表观念的起源与形成”“洛克笔下的国家与国王”“加尔文与现代政治思想”“麦迪逊与古今政体争论”“贡斯当与大革命后的自由传统”等。 通过设置上述议题,本书试图回答一些学术界普遍感兴趣的问题,例如:政治思想的现代性内涵是什么?现代早期的政治思想是怎样从传统中脱胎而出的?古典和中世纪的政治思想如何孕育了现代政治思想的胚胎?西方政治思想的古今之变意味着什么?每位作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问题做了深入分析,有助于读者对“现代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与现代”这一核心议题的立体把握。
-
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 学习读本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著本书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建院六十周年(新闻稿),汪洋同志接见第三次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工作会议代表(新闻稿),总体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包括《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全文,《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亮点解读等中央媒体宣传解读文章及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主席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学习贯彻《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的署名文章;下篇介绍了社会主义学院的缘起和发展历程、《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的形成过程和重大意义,并对《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逐章逐条进行解读,分析条款的制定背景,梳理条款内容亮点,对贯彻落实提出具体要求。 该书是全面、准确领会《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的权威辅导读本,其出版发行将有助于广大党政干部、统战干部、统战成员和普通读者更好领会《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精神,提高认识、指导实践,进一步做好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工作,推动党的统一战线事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