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
-
政治逻辑刘建军,陈周旺,汪仕凯 编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壮阔的实践之一。为了回答中国模式的现代化实践为什么可以超越传统和超越西方这一重要问题,本书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研究对象,从中提取了十四个重要政治命题,包括:政治是实现人类美好生活的基本形式;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形态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是**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民族复兴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意愿与共同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等等。以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为总体研究对象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学,是价值论、宗旨论、形态论、制度论、动力论和目标论的统一与整合。一言以蔽之,本书不是致力于单一层面的研究范围的拓展和研究方法的创新,而是致力于政治知识体系的突破与贡献。作者希冀通过知识化的努力、原理性的提炼、体系性的构建为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学界呈现出一个别开生面的理论画面。
-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新论方松华,吴晓江,马丽雅 著本书首先介绍了社会矛盾的含义及关于其理论的认识和发展,接着梳理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历史演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基本内涵及解决方略;同时立足当下,针对解决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提出了相应的理念、战略和对策,点明了解决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价值导向和要义。本书既从历史出发梳理了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历史演变,也立足当下阐释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新论断的意义旨归。
-
自信的实践智慧孙亮 等 著坚持“四个自信”,是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内在动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本书深入阐释了“四个自信”科学思想体系建构中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历史辩证法、知行统一的实践观。从理论基础与实践根据的双重维度分析“四个自信”的自信理由,论述“四个自信”的具体内涵,彰显“四个自信”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构的人类新文明形态的世界意义,从时代精神与实践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论述必须坚定“四个自信”,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
-
矢与的黄力之 著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有的放矢”,谓之适合,有了马克思主义这根“矢”,社会主义道路便能披荆斩棘。判断一种理论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其标准不仅在于概念体系是否足够系统完备,逻辑推演是否足够严密精准,更在于是否能够准确捕捉到时代的脉搏和社会实践的本质,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研究主题,从哲学理论的视角出发,重点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造性运用,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的结合运用。
-
马克思的财富现象批判及其当代意义程建家 著在经济思想史的学术链条上,前人认为,马克思反贫困的财富现象批判将贫困与富有的对立现象上升到劳动与资本的对立所必需的重要理论资源。《莱茵报》时期“苦恼的疑问”是促使马克思开启反贫困的财富现象批判的逻辑端点,其后历经了不同理论土壤的滋养和摆荡而最终落实在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上。劳动与资本的矛盾关系是决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一种普照的光”,结果是劳动表现为绝对的贫困积累,资本则始终表现为现实性的财富扩张。这是导致诸如劳动者贫困、自然生态贫困、社会精神贫困等问题和社会贫富分化、对立现象的现代性根源。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上看,这对于社会主义新时代“脱贫致富”的重要启示意义在于:一方面需要继续利用、驾驭和导控资本和资本市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升生产力、解决贫困问题提供社会物质财富;另一方面需要从唯物史观的原则高度上超越资本和扬弃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梁树发 编本卷着重论述列宁主义的形成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早期传播,普列汉诺夫对俄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马克思主义对民粹派和合法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列宁对俄国国情的分析,他的建立无产阶级新型政党的理论和实践,对俄国民主革命的理论和策略;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在与经验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斗争中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列宁对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和科学帝国主义理论的创立以及对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及在五四运动时期的传播。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张新 编本卷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的战友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所做的贡献;第二国际的主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比如考茨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和他们的历史局限。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出现及其影响,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批判。意大利等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比如拉布里奥拉,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索;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论述了列宁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批判,与其他理论家的论争。这一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对这一阶段的叙述和研究较为薄弱,本卷对改变这一状况也是有意义的。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黄继锋 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八卷主要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演化以及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传播和影响。在此期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导致第二国际的终结、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及其对西方共产主义运动影响的扩大,以及随后德国、意大利、匈牙利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受挫,“西方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本卷书共八章,基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分别介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兴起、英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兴盛、“欧洲共产主义”和新社会运动背景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关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分析和世界体系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在非洲和拉丁美洲。该书内容详实、理路明晰、材料扎实,对相关科研人员的学习与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
中央苏区社会风气研究何新春 等著本书在既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尝试对中央苏区时期社会风气的建设与变迁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理论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第一,学界尚未对中央苏区社会风气的建设与变迁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本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该领域的研究;第二,本书得出的结论对于建设良善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
荣耀李作言 著2021年7月1日,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为引导党员干部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足迹和其成功背后的逻辑和规律,本书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精心攫取出29个荣耀瞬间,以独特的视角、鲜活的笔触、图文并茂的形式,真实地再现了党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如“京津道上的‘建党之约’”“中央文库的惊险过往”“一场‘不亚于淮海战役’的较量”,充分展示了党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如“一段焦桐百世情” “‘两山’理论何以映照美丽乡愁” “扶贫路上的当代愚公”等。本书的出版有助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加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建党精神,锐意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