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行政法中的不确定法律概念研究
作者:尹建国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7-01
ISBN:9787516111871
定价:¥5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不确定法律概念的解释与适用,是法律解释学的传统重点与难点问题。本书尝试对行政法中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基础理论、具体化方法与司法审查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尹建国所著的《行政法中的不确定法律概念研究》首先界定了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梳理了其基本类型与产生原因,其次提出了构建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商谈理性”诠释模式之构想。接着以实证的方法讨论了运用规范解释、价值补充方法具体化不确定法律概念的考量因素、适用规则;以“行政参与”为中心,探讨了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的正当程序保障制度;并论证了“交往协商”理念下,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说明理由的功能定位、实体内容及应采取之对话式“立——驳”结构。最后,《行政法中的不确定法律概念研究》较深入、细致地探讨了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的司法审查制度。
作者简介
尹建国(198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法学双学士(2003年)、武汉大学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法学硕士(2006年)、博士(2009年)。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研究员。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曾在《中外法学》、《法律科学》、《法学评论》、《环球法律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近三十篇,主持教育部青年基金、湖北省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面上资助等项目十项,参加其他省部级以上项目六项。曾获华中科技大学“师表奖·育人伯乐奖”、“学生认为最满意课堂任课教师”奖、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等教学奖励。并多次应邀赴美国McGeorge法学院、斯坦福大学法学院、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法学院等机构交流访问。
目录
导言
一 问题的缘起
二 研究现状:“熟悉的陌生人”
三 研究意义
四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不确定法律概念的界定
一 大陆法系行政法中的不确定法律概念溯源——以德、奥两国为例
二 英美法系行政法中的不确定法律概念界说——以英、美两国为例
三 我国行政法中关于不确定法律概念的认识
四 行政法中不确定法律概念的科学界定
第二章 不确定法律概念的成因与类型化
一 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形成原因
二 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存在范围与表现形式
三 不确定法律概念的类型化:“经验性”与“价值性”不确定法律概念
第三章 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的模式构建
一 德国行政法中“唯一正确答案”命题之反思
二 与德沃金疑难案件“唯一正解”理论之对比分析与检视
三 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的目标定位:“主、客观目的”之对立与融合
四 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商谈理性”诠释模式之构建
五 结论
第四章 不确定法律概念的规范解释
一 法律解释: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的基本方法
二 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的解释方法体系
三 不确定法律概念规范解释的方法运用与次序整合
四 不确定法律概念规范解释的实证分析
第五章 不确定法律概念的价值补充
一 价值补充: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的专属方法
二 不确定法律概念价值补充对行政惯例的考量和运用
三 不确定法律概念价值补充对公共政策的考量和运用
四 不确定法律概念价值补充对社会效果与目的的考量和运用
第六章 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的行政参与
一 行政参与:具体化过程“理想言谈情境”的基本要求
二 行政参与的主体界定
三 行政参与的“在场性”要求:正式听证与“陈述及申辩”权
四 行政参与的实质内容:“参与实效”
五 行政参与的司法审查
第七章 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的说明理由
一 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说明理由的双重功能
二 说明理由的内容:“逻辑正当理由”与“法律正当理由”
三 说明理由的方式:对话式“立一驳”结构
四 说明理由的质量要求
五 结语
第八章 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的司法审查
一 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的定性:”事实问题”还是“法律问题”
……
参考文献
后记
一 问题的缘起
二 研究现状:“熟悉的陌生人”
三 研究意义
四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不确定法律概念的界定
一 大陆法系行政法中的不确定法律概念溯源——以德、奥两国为例
二 英美法系行政法中的不确定法律概念界说——以英、美两国为例
三 我国行政法中关于不确定法律概念的认识
四 行政法中不确定法律概念的科学界定
第二章 不确定法律概念的成因与类型化
一 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形成原因
二 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存在范围与表现形式
三 不确定法律概念的类型化:“经验性”与“价值性”不确定法律概念
第三章 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的模式构建
一 德国行政法中“唯一正确答案”命题之反思
二 与德沃金疑难案件“唯一正解”理论之对比分析与检视
三 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的目标定位:“主、客观目的”之对立与融合
四 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商谈理性”诠释模式之构建
五 结论
第四章 不确定法律概念的规范解释
一 法律解释: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的基本方法
二 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的解释方法体系
三 不确定法律概念规范解释的方法运用与次序整合
四 不确定法律概念规范解释的实证分析
第五章 不确定法律概念的价值补充
一 价值补充: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的专属方法
二 不确定法律概念价值补充对行政惯例的考量和运用
三 不确定法律概念价值补充对公共政策的考量和运用
四 不确定法律概念价值补充对社会效果与目的的考量和运用
第六章 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的行政参与
一 行政参与:具体化过程“理想言谈情境”的基本要求
二 行政参与的主体界定
三 行政参与的“在场性”要求:正式听证与“陈述及申辩”权
四 行政参与的实质内容:“参与实效”
五 行政参与的司法审查
第七章 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的说明理由
一 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说明理由的双重功能
二 说明理由的内容:“逻辑正当理由”与“法律正当理由”
三 说明理由的方式:对话式“立一驳”结构
四 说明理由的质量要求
五 结语
第八章 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的司法审查
一 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的定性:”事实问题”还是“法律问题”
……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