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
-
老龄化背景下美国公共图书馆代际实践研究苗美娟代际实践项目旨在促进老年人与年轻人的相互交流与相互帮助,消除代际歧视。本书全面梳理了美国社会代际实践和公共图书馆代际实践的发展脉络,系统收集了美国公共图书馆代际实践的一手资料,对公共图书馆代际服务的公众认识情况、类型、案例、核心理念、意义价值、关键因素、问题障碍等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代际教育与研究、代际政策体系构建、代际馆藏建设、代际空间设置、代际项目开展等方面提出了公共图书馆促进代际融合的发展策略。本书不仅具有理论性,而且实操性强。书中嵌入了大量代际实践优秀案例,对我国图书馆开展类似实践具有启发,对改善代际关系、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助力积极老龄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
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杨涛、徐鸿 主编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是一个非盈利、非政治的学术组织,其宗旨在于为海内外的中国研究图书馆员提供一个开展学术活动、交流专业经验、共享信息资源、促进合作的平台,借此推动以文献资源研究为主的中国研究的发展。本书为北美“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收录学会会员关于中国历代典籍及其数字化,以及相关学术信息的文章,每年1卷,本书为第12卷。此次收录学会11位会员的学术文章,共计10篇。内容涉及海外图书馆收藏分类、华人对东亚图书馆的贡献、海外馆藏中国抗日战争文献资料、日本侵华战争后中原解放区的救济工作,以及对著名图书馆学家吴文津先生的缅怀等。
-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 第二十六辑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 第二十六辑》为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老师、博士研究生,以及海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者的论文集。内容涉及古文献学理论研究、传世文献整理与研究、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海外汉籍与汉学研究等中国古文献研究等相关领域。全书根据经、史、子、集分为四个部分,在目录中以空行体现。论文或为相关领域某个专门问题的研究,或为中国古代著名学者的生平、交游考,或为海外汉学的交流探讨。本期论文观点新颖,内容详实。经学部分如张亿《李富孙的〈周易〉研究》,剖析清代考据学者李富孙三种易学著作,考索李富孙学易经历、易学观点、路径、学术贡献等,评价其在清代易学史上的地位。李洪财《汉简草字中的同形不别现象举例》,归纳汉简草字中的同形相混现象,总结出二十八例,为汉简文字的研读与整理提供重要参考。史学部分如李驳紊《遮蔽下的雅礼:〈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书帕本新论》,分析考释《四库》所著录之23种明代书帕本的内容、版刻等特点,讨论馆臣著录和评判书帕本的标准及得失,纠正馆臣轻视明人刻书、评判偏颇之处,指出书帕本有其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黄威、罗双《鱼尾图解》,基于古籍实物,用充分的实证,描述鱼尾的特征、类别,考索鱼尾的起源、演变,揭示了鱼尾的功用。子部部分如李贺《王逸〈正部论〉考辨》,参考各种辑本,检索著书征引,辑补考证王逸佚书《正部论》,为以后辑补王逸佚书和研究王逸人物思想提供了基础文献詹嘉玲《〈维摩诘所说大乘经〉入“龙藏”始末新考》,考索《乾隆大藏经》中鸠摩罗什译本《维摩诘经》被乾隆帝敕命章嘉呼图克图据藏译本删改修订罗什本所成之《维摩诘所说大乘经》替换的来龙去脉,厘清了两者的关系,纠正了前人的一些看法。集部部分如张鹤天《李昴英集版本考》,考索南宋李昴英诗文集《文溪存稿》今存明清诸本的版本形态、承续关系,内容卷次分合、具体字句等,认为现存版本以崇祯本为善,为以后重新整理该本提供了参考。廖可斌《陆深文集版本略考》,梳理明代文学家陆深诸种诗文集现存版本,考辨现存陆深文集各修补刻本之间的差别,分析其原因,是研究明清刻书史的典型材料。文献学部分如漆永祥《〈燕行录〉诸家释解汉语字词例析(续)》,选择《燕行录》中50组字词进行对比研究,为研究者了解当时中、朝两国惯用字词、名物典制提供了基础材料,并可补足各类词典之不足。
-
川滇达巴文献整理与解读赵丽明 许多多 编著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西南地区濒危文字及其文献抢救、整理与研究”的成果之一。书稿是基于清华大学中国西南地区濒危文字调研团队对川滇交界地区四川省木里县屋脚乡屋脚村与利家嘴村、盐源县前所乡前所村和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乡温泉村等地区的语言文字调查,而形成的对该地区纳西语东部方言、文字及达巴文献所作的一个全面的文献整理和研究。这对于丰富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资料,展示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多样性,以及研究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都有重大意义。
-
他留人铎系文献整理与解读赵丽明 杨如刚 蓝绍增 李居政 张雪梅 梁静远 编著《他留人铎系文献整理与解读》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西南地区濒危文字抢救、整理与研究”成果之一;是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之一;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策划组织的学术项目相关成果之一,是对主要生活在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六德傈傈族彝族乡的彝族支系他留人所使用的语言、铎系符号及相关文献进行的整理与解读。他留人为彝族支系,集中分布在位于六德乡川缅公路丽攀线西北部的他留山区,目前其族群统计人数为4500余人,语言、服饰、习俗等与彝族相近,但又独有特色。他留人有独特的婚恋习俗——“过七关”“串姑娘房”等,还有独特的祭祀和丧葬习俗,他留人的铎系符号就主要是在祭祀和丧葬场合使用。铎系是他留人祭祀时的祭司,他们在祭祀时使用的图符被称为铎系符号。经过对他留铎系所用图符文字的记录与研究,编者共整理出101个常用的铎系图符,并对他留话词汇和铎系符号文献进行整理,用国际音标标注读音并进行串讲,共整理解读铎系文献13种,铎系唱经79篇。本书共分十章,由他留人概况、他留语言系统、铎系与铎系符号文献、铎系符号文献解读、铎系符号唱经选、铎系符号基本字表、铎系唱经中的传说故事、口述史、清华学子走进他留山、后记等组成,前部分为他留人的基本情况概括,中间部分主要是他留语言和铎系文字的整理与解读,后部分附有编者对老铎系们的访谈及相关的纪实材料。本书整理解读的他留铎系文献大多与该族群的神话传说、生产经验、风俗忌讳等相关,展示了他留人较为独特且朴素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包括创天地的神话、洪水神话、生产工具的制作、各种需要避讳的禁忌等,都是他留人在生产生活中对自然的质朴认识,与他留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他留人将这些生活经验和习俗信仰,在祭祀或丧葬场合中以铎系手写图符、吟唱跳舞等形式进行教育传播,引导年轻人学习和传承。本书是研究彝族支系他留人铎系“文字”及他留语言的新成果,对于促进民族团结,丰富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资料,展示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多样性及多年来保护研究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等成果方面,都有重大的意义。
-
普米韩规原始文字文献调查、解读与研究赵丽明 徐丽丽 胡文明 偏初里 胡镜明 马红升 原上青 编著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西南地区濒危文字及其文献抢救、整理与研究”的成果之一。为赵丽民教授及其项目组自2009年至2012年,先后8次赴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依吉乡等地进行实地抢救性调查、挖掘的集中成果。 本书内容丰富,涵盖了普米族简介、语言系统词汇表、普米历书《夏多吉吉》解读木牌画解读、灵牌解读、《左拉》图解读、印棒解读以及神路图解读。
-
宝山纳西东巴文应用文献调查、整理与研究赵丽明、李学信、和茂春、和学耀、蒋波、高渊、苏裴、李静生 编著本书采用通行的四行对照法,使用国际音标、直译、意译、大意串讲方式,解读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宝山乡吾木村纳西族群以东巴文记录的地契、调解协议、会议纪要、人情往来、对联、民歌谚语等。本书充分说明东巴文使用范围不局限于宗教,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广泛使用于世俗生活。此外,对吾木村地理概况、历史沿革、人口组成、民风民俗、文化艺术、教育、经济、名胜古迹、语言系统也有简明扼要的介绍。并收录课题组的调查散记,对全面而直观了解当地社会生活及语言生存环境有一定参考价值。
-
泸州市图书馆藏线装书图录黄善容《泸州市图书馆藏线装书图录》(经部)是一本图书馆目录查找工具书,收录了馆藏线装书中经部书目凡1121条,拍摄书影50张。这些文献中编印时间早为明代,晚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刻本、铅印本、石印本、影印本等多种版本形式,其内容主要有诗、书、礼、易、春秋、小学等。这些珍贵文献是历代有识之士潜心研究的心血成果,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的勤劳、智慧、勇敢的品质,其中许多文献即使放在今天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该书是对图书馆重要文献资料检索的导引,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
泸州市图书馆藏民国期刊图录提要黄善容本书是一部图书馆藏资料的索引工具书,收录了1912年至1949年出版的173种期刊(另外附录清朝末期期刊6种)及其书影,共涉及文献数3645册,内容提要4万余字。读者和用户可采用便捷的检索方法,从刊名、分类号、索引号等途径对文献进行检索、浏览。作为历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泸州市图书馆馆藏民国期刊目录提要》丰富了馆藏报刊资源,更方便广大读者对民国历史开展学术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
死亡图书馆林恩·安·德斯佩尔德 艾伯特·里·斯特 著,梁泓,周芳芳 译如果你忌讳于死亡这个话题,可能需要看看这本书……疫情、疾病、交通事故、矿难……其实死亡事件时时刻刻都在我们周围上演,只是人们或漠视,或逃避,总觉得离自己相去甚远,或因太近而恐惧。可是每个人又都认同那句“明天和意外,并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 人们往往倾向于避免思考死亡,但它能让我们更加珍惜人生。与其逃避,不如正视。这是一本死亡百科全书,它有几乎你想知道的关于死亡的一切知识。是至今为止完整、全面论述死亡的教科书,没有之一。但我们把它作为一本关于生与死的人生科普书,因为每个人都需要在生命的旅程中或早或晚地读懂这本书。当然,你越早读完它,越早地获益于你的人生之旅。我们在这里分享从古至今、世界各地的不同价值观,以开放的心态同情、倾听以及包容不同声音,希望给你启迪。本书囊括了人们对死亡以及濒死的绝大部分话题,包括死亡的态度、观念、信仰、价值观、仪式、习俗等,从社会、政治、经济、医疗、科技、宗教、文化、习俗、生理、心理等全方位视角对死亡现象进行了剖析,也对临死前的心理特征以及行为表现进行了充分论述。死亡是普遍的、必然的、逃不掉的人生经历。本书将回答有关于死亡的疑问:关于死亡,我们必须知道些什么?我们如何通过不同的价值观祛除对死亡的恐惧?我们如何不让孩子被他人的死亡事件伤害?我们如何陪伴亲人更好地面对走向死亡的过程?冲动的年轻人,如何带着一颗敬畏之心看待死亡?死亡事件之后,我们还能做些什么?从哪些音乐和文艺作品中我们可以得到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