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
-
古籍旧书顾音海著《老古董百科大全》推出的第一系列是“珍赏系列”,虽然内容丰富,甚至包罗万象,但绝不是泛泛而谈呈肤浅的浏览,而是以独特的切入角度,对各类令人感兴趣的保值古董,诸如金铜佛像、乾隆玉器、康熙瓷器、名家书信、汉代铜镜、老爷相机、文革邮品、民国银元、悲翠宝石各辑专集,作一番深入贴切、、细微精到的讲评,并以精美的图片和通俗的文字,为广大诸开启一扇扇认识古董的小窗,引领大家去探索其中的奥秘,懂得如何欣赏和鉴定,如何投资和增值,如何收藏和保养……从此,你对那些“陌生的”古董将不再是惊讶、好奇和啧啧称道,而真正成为一位迷恋和陶醉在“老古董俱乐部”中的主人。
-
藏书家齐鲁书社编暂缺简介...
-
农林文献检索教程尹仙香,章云兰主编本书针对当前文献检索课教学和实际工作的需要,系统阐述了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国内外农业及其相关学科文献检索工具和特种文献检索工具的结构与使用方法,计算机文献检索、Internet与信息检索等。全书内容力求实用、新颖,如中文文献检索工具增加了“使用”一节;CABI、Agrindex、BA、CA等主要外文检索工具突出了主题索引及其他索引的使用;计算机检索部分的比重加大至全书的1/3,重点介绍计算机检索基础知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CABI光盘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和使用要点,以及Internet上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和查询方法;增加了文献检索技术的综合运用、信息源及信息搜集等内容。本书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研究生的文献检索课教材,也可供科技工作者、教师、图书情报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学习参考。
-
邓小平与中国科学院路甬祥主编改革与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处在世纪之交的中国科学院又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迎接新世纪的到来,中国科学院制订了新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并率先进行国家知识创新工程试点,预计到2010年实现科学院创新工程的总体目标。江泽民同志在访问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科学城发表讲话的时候指出:“由中国科学院率先进行建设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试点工程,就是要从下个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需要和世界科学前沿的前景出发,明确新的科技目标,调整现有的运行机制,力争取得更多更大的科技创新成就,真正搞出中国的创新体系来。”江总书记的讲话,体现了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向21世纪全球知识经济时代作出的一项战略性政治决策,也体现了对半个世纪来对国家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的高度信任和支持,同时,也为科学院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全院职工将以积极探索、锐意创新的精神投入创新工程的试点工作,力争全面完成国家和人民赋予的重要历史使命。
-
林琴南书话林琴南著;吴俊标校本书所收录的王国维、梁启超、刘师培、林琴南、刘半农、蔡元培、顾颉刚诸人,都是其中彰明较著者。在作者本身,或许对此并不经意,但对现今的读者来说,仍不乏初稿裨益。从中既可领略近人的学术境界、品书趣味、也能看出书话这种文体在近代的流变。
-
王国维书话王国维著;劳舒编校王国维是近代中国最为著名的学者。本书既名之曰“书话”,专收王氏著作的序跋等一文字,从中略可窥见其治学的概貌……
-
新编文献学陈界,张玉刚主编;于庆武[等]编《新编文献学》是在吸收他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我们对军事医学科学院情报学硕士生13年文献学教学的经验与教训而写成的。全书站在高起点上,对文献,文献学的产生,发展,文献的搜集,加工整理,管理,传递,开发利用,现代化及资源共享和文献的种类等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和全面的介绍。全收内容新颖,层次清楚,文字洗炼,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
文献机读目录数据处理手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电化教育馆《文献机读目录数据处理手册》编写组编本书以《中国机读目录格式》(WH/T0503-96)和UNIMARC格式为依据,并按字段标识号顺序进行叙述,包括《文献机读目录数据处理手册(总则)》、《中文文献机读目录数据处理细则》、《西文连续出版物机读目录数据处理细则》等七个部分。
-
周子美学述周子美著;徐德明整理本书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名家学述丛书中的一册,收录了著名学者周子美先生的学术论著。全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均为作者的亲口所述,故真实感人,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书中所述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读者可从书中对作者的学术成果及人品、思想感情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对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非常值得一读。
-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编编辑推荐:《中图法》第四版在第三版的基础上,采用社学的修订方法,系统整理用户意见。经过对修订稿的反复审核与修改,《中图法》第四版在科学性、实用性方面都较第三版有明显的提高。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调查研究、尊重用户意见。整个修订过程都贯彻了对国内外分类法及分类理论,分类号标引频率、学科发展和文献出版实际的调查研究,从而为修订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对三个重点大类、即F、TN、TP,进行了系统的扩充和局部结构的调整,使之更臻完善。3、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献出版的情况,全面审查了各级类目及其注释,对近来出现的新学科、新事物、新主题,适用多种手段进行全面增补,大大提高了《中图法》对新学科、新主题的涵盖能力。4、为提高《中图法》的规范程度,对类名、类目注释进行了全面规范化处理。5、类目注释范围和详细程度、类目间的参照度,较第三版有了提高。6、在修订技术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如增加沿革注释,增设居中类目,标识停用大类,法律类第二分类体系采用双字母标记,扩大字母标记法和组配编号的使用范围,对部分交替类目加以细分(为满足专业图书情报部门类分文献的需要),在各大类之前增编大类说明等等。这些技术措施大大提高了《中图法》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7、在A大类为邓小平理论及其著作研究立类,增加了劳动科学、世界种族和民族复分表,对各通用复分表加以扩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