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
-
宾至如归朱莉·德克尔 编 王欣 译本书为读者展现了博物馆与观众建立联系的方式以及提升观众参与感的途径。随着博物馆与社会互动、公众联系的重心的变化,参与的定义也在不断变化。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正在以更具社交性和参与性的方式将物品、内容和语境联系起来。
-
博物馆网站与社交媒体安娜·路易莎·桑切斯·劳斯 著,刘哲 译过去的几十年见证了博物馆在使用网络过程中的一系列改变和扩张。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理论综述、实践、案例和未来发展四个方面介绍了社交媒体为博物馆带来的影响,并探讨了博物馆中有关信任、数字遗产可持续性和文化多元化的问题。例如,如何有效运用博物馆网站及社交媒体将一个具有“储藏室”功能的博物馆变成一个“辩论的空间”,如何理解和衡量观众在博物馆中的参与性,如何建立起博物馆与社群、公众之间的信任。
-
博物馆与教育艾琳·胡珀-格林希尔 著,蒋臻颖 译近年来,博物馆的概念正在被重新定义,老套的理念正在被颠覆。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在中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借助馆藏资源完成课堂教学内容。那么,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怎么样的,来自不同地区的学校在借助博物馆方面有什么不同,该怎样衡量呢?本书的研究重点是,开发在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中“衡量学习”的方法,以及三项衡量博物馆学习成果和影响的国家性研究项目,解释了小学教师与初中和高中教师在利用博物馆等资源上的不同,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效果。
-
福德图书馆馆藏古籍目录范宝 编《福德图书馆馆藏古籍目录》收录了北*四清真寺福德图书馆所保存的阿拉伯文、波斯文、汉文等文种的、以伊斯兰教类书籍为主的古籍1155种。《福德图书馆馆藏古籍目录》主要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中有关伊斯兰教类书籍的分类方法,将福德图书馆馆藏古籍分为十个大类:古兰经类,古兰经注类,圣训类,教义、教法类,宣教、仪注类,伊斯兰教教育类,伊斯兰教研究类,伊斯兰教历史、人物类,杂类,报纸、期刊类。其中,结合馆藏古籍的情况,增加了古兰经注类与报纸、期刊类。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将不宜归入伊斯兰教类、且藏量较少的其他类古籍归入杂类中,如:与《古兰经》相关的工具书,祈祷词,圣赞,与伊斯兰教相关的传说、故事等文学类书籍,语言类工具书,极少数的哲学类书籍等。其中,报纸、期刊类中的各种古籍,按照创刊时间排序。
-
技术与数字化创举朱莉·德克尔 编 余征 译本书介绍了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博物馆的10个案例,分别从发起者和消费者的角度讲述了有关运用技术和数字化的举措。这些内容是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的博物馆学课程的架构工具。它涉及到博物馆创新的方方面面,从以观众为中心的服务业,如信息咨询处、移动式导览服务、基于无线网络的增强设备等,到展览体验,再到博物馆的后台应用,如集成电话、无线信号、数据库存储、通信接入点、会员资格及用户体验数据等。
-
新媒体环境中的博物馆简·基德 著,胡芳 译本书对博物馆的数字媒体工作采用了大量二分法进行分析和探讨:专业知识对局部知识;道德“好”的基层参与对道德“坏”的自上而下的规划;有权力的对无权力的;机构对社区;活跃对被动。将博物馆视为媒体来自于不同领域的大量研究文献,本书是针对这些文献的首本书。
-
大数据信息推荐理论与关键技术黄震华 著暂缺简介...
-
山西科技文献资源整合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尚成国 等著暂缺简介...
-
我心目中的《辞海》辞海编纂处 编为纪念《辞海》动议编纂100周年、出版80周年,上海辞书出版社联合《中华读书报》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举办了“百年《辞海》?我心目中的《辞海》”征文活动。得到广大读者积极响应和踊跃投稿,共得文章近百篇。现择其意隽情深者64篇汇集成册,以作纪念。各篇文章,或质朴无华,或以诗抒情,或探究考证,追忆与《辞海》相识、相伴的历程,叙说在书荒年代从《辞海》中获得的知识的滋养、精神的慰藉,讲述《辞海》对自己求学工作的助益,探讨《辞海》未来的发展,提议完善《辞海》中的若干条目。林林总总,无不饱含对《辞海》数十年来的真情爱意,拳拳之心,感人肺腑。作为《辞海》的出版者,感恩无已,谨借片言,敬表对读者的谢意!全书各篇文章,按照作者姓名(笔名)的音序排列。
-
我国档案自然灾害防治机制研究胡红霞 著胡红霞*的《我国档案自然灾害防治机制研究》基于《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提**案的容灾及灾备能力,确保档案安全”的宏观背景以及当前人类生存环境日趋恶化、自然灾害频发、档案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的社会现实,在对我国档案自然灾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并对发达国家档案自然灾害防治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和总结我国档案自然灾害防治的总体思路,并按预防和预警、应急和抢救的逻辑思路系统构建我国档案自然灾害的防治机制。本书从预防、预警、应急、抢救等逻辑环节出发,把预防与预警作为档案自然灾害的“防”的阶段,把应急与抢救作为档案自然灾害的“治”的阶段,从“防”和“治”两个方面对档案自然灾害进行研究,并分析准备与预警、应急与抢救两个环节之间以及各环节中组织体系、处置策略、处置程序等具体措施的内在联系,构建较为系统的档案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同时,本书强调档案自然灾害应对中的主体多元、互助合作,构建“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档案部门为主体、协调相关部门应急合作、动员全社会参与救援”为特征的档案自然灾害防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