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
-
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共享周九常 等 著《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共享》分别从知识资源建设、技术构建、组织协调、认知结构、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安排、图书馆评估、用户教育、战略制定、共享空间等方面研究了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共享问题,提出了基于障碍消除的单一型图书馆知识转移模型和图书馆联盟知识转移模型、单一型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动力模型等多种模型,并提出了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共享的策略。
-
城市生活与图书馆服务上海图书馆 编《城市生活与图书馆服务:第五届上海(杭州)国际图书馆论坛论文集》内容包括:中日图书馆网络参考咨询服务的比较、关于国际文献交换价值分析的绩效评价模型研究、提高主题检索的有效性:比较研究、公共图书馆评估中的客户群定义:图书馆应该听取哪一类型客户群、鼓励职工出版文章:圣克鲁斯公共图书馆推广新的年度工作表现鉴定、绩效管理将会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全新动力、日本公共图书馆基准的变迁和现状、规范产生效益:苏州地区总分馆建设的成本效益分析、公共图书馆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制度的案例分析——以杭州图书馆业务部为例等。
-
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研究滕立新 编《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研究》包括了军队院校图书馆随书光盘有效管理研究、浅议数字信息时代下武警部队图书馆的建设、浅谈军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浅谈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彰显礼仪风采,塑造馆员形象、院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研究、军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探索与思考、军校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探讨、信息共享空间及其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建设研究、浅谈网络环境下军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论研究所图书馆科研服务职能的发挥、浅析高校图书馆开架借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
-
名人手稿选编陈自仁,杨莉 著西北民族大学原名西北民族学院,成立于1950年8月,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所民族高等学校。经过60年的努力,学校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预科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国际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现有56个民族的在校学生二万余人,已成为国家培养少数民族高级人才的重要学府。
-
博物馆的沉思苏东海 著《博物馆的沉思:苏东海论文选(卷3)》为“苏东海论文选卷3”,书中收录了《博物馆的社会责任——新春话语》、《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我们对自然科学博物馆的期望》、《博物馆学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答梁吉生教授问》、《在中国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书面发言》等文章。
-
俄藏敦煌艺术品3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编俄罗斯奥登堡考察队于1914年在敦煌莫高窟拍摄了2000余幅照片,仅存1000余幅。这些莫高窟内外景照片,真实全面地反映了80多年前莫高窟的面貌,和法国伯希和《敦煌石窟图录》可互补有无。由于莫高窟经过修缮加固,外景照片反映的是20世纪初的原始面貌,内景照片则更多保留了现今局部已湮灭或失窃毁坏的壁画雕塑,本册可为研究者提供大量实证材料。
-
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李学勤 著《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李学勤卷》兼具学术性与文学性,基本满足专业人员、大型图书馆、人文研究机构等专业读者和机构的需求,能向社会、向广大读者提供当代学术思想发展、演进的甚有研究意义的轨迹。李学勤教授注重将文献与考古学、古文字学成果相结合,在甲骨学、青铜器及其铭文、战国文字、简帛学,以及与其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等领域,均有重要建树,是国内外学界公认的简帛研究和古文字研究、古史研究的权威。《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李学勤卷》是他部分学术精品的选集。
-
谭祥金赵燕群文集谭祥金,赵燕群 著《谭祥金赵燕群文集(套装上下册)》收录了谭祥金和赵燕群老师发表在各类报纸期刊上发表的著述和部分未刊稿,从一个侧面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谭老师和赵老师的事业与学术生涯。谭老师和赵老师不辞辛苦,分别完成了各自文稿的收集、编辑和整理工作。在文集前附有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撰写的序言,在谭老师的文集后附有周志农撰写的读后感,在赵老师的文集后则附有赵老师的学生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刘洪辉的读后感,从中可以领略谭老师和赵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崇高而美好的形象。
-
文献学引论张志强 著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工作为研究对象,对文献历史、文献工作方法、文献交流和利用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的学科。本书融古典文献学和现代文献学于一体,对文献学知识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全书涉及文献概念与文献功能、文献类型、文献载体与结构、文献生产、文献整理与组织、文献流通与典藏、文献利用、文献评价、文献交流与文献工作现代化等多方面的知识。全书既重视对文献学知识的介绍,又重视对文献利用的指导。本书能帮助读者了解我国丰富、灿烂的文献历史,又能指导读者如何去顺利获得文献、利用文献。
-
大学与图书馆王璜生 著《大学与美术馆》的编辑出版宗旨,一方面希望以美术馆为基点,探讨研究美术馆的内在结构和动力因素,从文化原则、藏品特色、公共诉求、教育方式及管理运作模式等方面,探讨其与现代社会、现代教育体制、现代文明交流与传播等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我们希望从大学及现代文化教育的视点,以现代的文化理念、文化教育的视野,以及学术科学方式及新的知识结构,将美术馆置身于大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场域之中,以探讨美术馆开阔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