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
-
中国博物馆(美)克利福德 等著,黄静雅 等译国外考古学家、艺术史学家、博物馆学家眼中的中国博物馆。《中国博物馆手册》(作者米里亚姆·克利福德、凯西·詹格兰德、安东尼·怀特)囊括中国216家博物馆,按地区、省、市划分,使用方便。 中国百家博物馆倾力合作。近千幅精美图片。 独特新颖,收录易被忽视的博物馆,介绍博物馆必看展品。 特意标注适合儿童参观的博物馆。 迄今最准确的地址、联系方式、网址,中英文对照的博物馆名称。 《中国博物馆手册》特别收录:从上海博物馆到首都博物馆,中国最著名的博物馆。 专业兴趣馆:中国航空博物馆,川菜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 精选中国最新考古发现成果及相应遗址博物馆。 新兴当代画廊、艺术村、工作室。
-
上海书业名录汪耀华 编《上海书业名录(1906-2010)》编者汪耀华以十年之力孜孜以求,在对大量档案文献进行梳理、搜集、甄别、还原的基础上,编纂成这部为近现代上海书业发展留存历史真实的名录汇编,内容包括1906年至2010年上海所有书业机构。本书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近现代上海书业在整个中国书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也为近现代上海书业史、出版史和文化史的专题性研究,提供了一份系统详实的珍贵史料。
-
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研究张广钦 著《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研究》从图书馆业务功能角度研究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问题,从图书馆业务工作的需要出发,分析公共图书馆核心业务要素。在进行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的实践中,本书以图书馆学、环境心理学、行为建筑学、人类工效学与人体测量学为理论基础。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的原则与方法、社会因素、业务因素、实证研究以及发展趋势。
-
如何管理一家博物馆(英)布莱克 著,徐光,谢卉 译格拉汉姆·布莱克的这本《如何管理一家博物馆》旨在指导包括博物馆在内的各类文化艺术场馆,如何尽可能地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参观体验,如创造一个能够使观众对展品产生兴趣的参观环境,仔细筹划参观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从最初的参观动机,到场馆管理,直至展品的陈列方式等,并对此作相应的理性分析,提供一个系统的理论原则,使之适用于任何地域的各类型和规模的文化艺术场馆,特别是博物馆,极具实用参考价值。
-
开放获取理论与实践曾湘琼 著开放获取是在网络环境中发展起来的新型学术信息交流理念和交流机制,其作为一种概念在1998年被明确提出,并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由曾湘琼编著的《开放获取理论与实践》从开放获取概述,开放获取的建设基础,开放获取的运行机制,开放获取的质量控制与评价,开放获取的版权问题研究,学术信息的开放获取应用等八章节进行讲述。
-
我国高校图书馆制度与读者权利冲突研究王云祥 编著《我国高校图书馆制度与读者权利冲突研究》讲述了:中国高等学校图书馆事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60多年里获得了巨大发展。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高等学校不断进行改革,科教兴国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学科学、搞发明创造蔚然成风,这些极大地推动了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近十多年来,图书馆从传统型逐步向现代型迈进,出现了可喜的势头,形成了管理的自动化、图书馆的网络化、文献信息的数字化、图书馆建筑的现代化等特征,进一步推动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在现代高等教育中,高校图书馆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教育设施。美国学者把高校图书馆形象地称为“大学的心脏”,其含义在于:高校图书馆的功能是向教学、科学研究输送新鲜血液,为培养人才和出科研成果供给营养。
-
会展特色专业建设张健康,黄彬 著进入2l世纪,会展业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朝阳产业,但是中国的会展业和会展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这表现在中国会展经济的勃兴只是近十年来的事情,表现在会展本科专业还只是属于教育部的试办专业,尚未列入国家正式的招生目录之中。由张健康等编著的《会展特色专业建设理念实践与探索》分三篇,主要内容为政府一协会一高校三方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基于项目驱动的创新型会展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多专业学科集群的“大会展教育”发展模式,国际化发展与特色专业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与会展特色专业建设等。
-
GB/T 3792.3-2009《文献著录·第3部分-连续性资源》应用指南申晓娟 主编《文献著录 第3部分:连续性资源》(GB/T 3792.3—2009)是《连续出版物著录规则》(GB/T3792.3—1985)的修订版。本书对《文献著录 第3部分:连续性资源》(GB/T3792.3—2009)的制定修订背景和基本原则作了介绍,从标准名称、体力结构、术语和定义、著录项目名称、缩写或符号等方面,对连续性资源著录的基本问题作了说明,并逐一阐述了各著录项目的著录方法,在每个著录项目的结构形式部分,还给出了卡片形式和marc格式的实例。
-
国家图书馆元数据应用总则规范汇编肖珑 等主编自上世纪末以来,元数据作为我国数字图书馆这一高楼大厦建设所必需的基础逐步得到了图书情报相关领域专家的重视,以北京大学图书馆拓片元数据规范、国家图书馆中文元数据方案、上海图书馆的名人手稿元数据规范等一系列元数据解决方案为先导,元数据应用研究和试验在我国图书情报界蓬勃开展。特别是自2002年底起,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重大项目“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与规范建设”中涉及到元数据规范的子项目——“基本元数据”和“专门元数据”以及后续子项目“数字资源描述标准规范的完善与扩展建设”,由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分别牵头研制,将元数据的研制和应用逐步推向高潮。该项目组织了大批国内元数据研究的专家,对元数据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吸收引进国外元数据理论与方法,针对中文信息资源的特点,开发了“核心元数据集”、14种专门元数据规范及著录规则,并总结了实用的元数据设计指南。该项目成果在开放实验的基础上,在全国各系统的数字图书馆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实践。项目的成果大多结集在肖珑和赵亮主编的《中文元数据概论与实例》一书中。
-
中国近现代目录学家传略全根先 编著本书共收录对中国近代目录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目录学家33位,所收人物基本涵盖了近代目录学的主要流派。他们或毕生从事目录学研究,或将目录学作为其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书所收人物还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所从事的目录学活动,主要发生于1840年以后、1949年之前,这也是我理解的中国近代史之断代。某些出生于辛亥革命之前、仍活跃于建国以后的目录学家,在本文的叙述中,主要论述其建国以前所取得的目录学成就,而对其建国以后的目录学研究,只做简要的叙述。由于这一时代跨越,故题名为《中国近现代目录学家传略》。 本书所收人物,以出生年代先后为序;对于同年出生的人物,将卒年在先的置于前面,而不是机械地据其生日进行排列。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我觉得其生活的时代与学术活动时限,较之出生时间之数月或数日之差尤为重要。本书除正文收录近现代目录学家研究论文32篇外,另附有本书涉及人物篇名索引、本书涉及著作篇名索引。通过这两个索引,可以从一个侧面间接地反映中国近代目录学发展的基本面貌,以弥补本书所收人物数量上的局限性,为读者进一步的阅读与研究提供一点线索。凡在索引中出现之人物、书名,均以全书目录中各篇之序号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