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当代文学史叙述研究
作者:张军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6-01
ISBN:9787516111536
定价:¥3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当代文学史叙述研究》将众多中国当代文学史著分别置放在历史语境与中国当代文学史叙述史的链条中予以解剖,考证其独有的叙述特征与学术意义、历史渊源与影响。辨析束公开出版的文学史著的意义,比较同一文学史著不同版本之间的叙述差异,打捞曾被忽略的叙述内容、叙述方式及叙述评价,探究隐藏在共时性特征背后的文化政治学,归纳中国当代文学史著在叙述内容、叙述声部与述史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共时性特征与历时性演变规律,并比较大陆内外文学史家的异同及相互影响。
作者简介
张军,男,1975年生于湖北宣恩,汉族。201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论文获华中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现为山东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潍坊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编撰研究。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厅项目、山东省文化厅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曾出版学术专著《流动的经典——柳青接受史研究》,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武汉大学学报》、《南方文坛》、《天府新论》等期刊发表文学史研究论文多篇。
目录
引言
第一节 缘起与研究现状
一 缘起
二 研究现状
三 既往研究的缺失与新的学术生长点
第二节 研究对象、研究理论与研究线索
一 历史、文本、叙事
二 话语立场、叙述声部及述史方式
第一章 “新中国”文学史
第一节 “新中国”形象塑造
一 新的命名及策略
二 新中国的形象化
三 第一代文学史家的皈依
第二节 “社论式”写作
一 历史书写的在场性
二 文本空间的单一性
三 集体情绪的感召性
第三节 逐渐激进的述史线索
一 两条路线斗争的述史线索
二 “不断进步”的述史线索
三 史学模式的机械套用
第二章 “新时期”文学史
第一节 “新时期”新任务
一 对“真”的共识与歧异
二 对“全”的追求与调协
三 党性与理性的糅合统
第二节 “客观化”写史
一 学科化建构
二 教育教学的权威
三 语言客观化
第三节 文学史分期的意识形态
一 三分法和四分法
二 不同的两分法
三 分期的潜规则
第三章 走向“个人化”文学史
第一节 多样化文学史编撰格局
一 政治话语让渡权力
二 知识话语日渐成熟
三 个人话语浮出地表
四 新的学人新的范式
第二节 “多声部”叙述
一 多方会谈
二 作为主持人的文学史家
三 重组真实
第三节 多元的述史方式
一 多元化的文学史分期
二 多元化的文学史情节
……
第四章 “他者”的文学史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节 缘起与研究现状
一 缘起
二 研究现状
三 既往研究的缺失与新的学术生长点
第二节 研究对象、研究理论与研究线索
一 历史、文本、叙事
二 话语立场、叙述声部及述史方式
第一章 “新中国”文学史
第一节 “新中国”形象塑造
一 新的命名及策略
二 新中国的形象化
三 第一代文学史家的皈依
第二节 “社论式”写作
一 历史书写的在场性
二 文本空间的单一性
三 集体情绪的感召性
第三节 逐渐激进的述史线索
一 两条路线斗争的述史线索
二 “不断进步”的述史线索
三 史学模式的机械套用
第二章 “新时期”文学史
第一节 “新时期”新任务
一 对“真”的共识与歧异
二 对“全”的追求与调协
三 党性与理性的糅合统
第二节 “客观化”写史
一 学科化建构
二 教育教学的权威
三 语言客观化
第三节 文学史分期的意识形态
一 三分法和四分法
二 不同的两分法
三 分期的潜规则
第三章 走向“个人化”文学史
第一节 多样化文学史编撰格局
一 政治话语让渡权力
二 知识话语日渐成熟
三 个人话语浮出地表
四 新的学人新的范式
第二节 “多声部”叙述
一 多方会谈
二 作为主持人的文学史家
三 重组真实
第三节 多元的述史方式
一 多元化的文学史分期
二 多元化的文学史情节
……
第四章 “他者”的文学史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