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
-
人口统计与计划陈胜利,赵旋 编人口统计与计划工作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多年的计划生育实践中,我国的人口统计和人口计划工作已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工作程序。本书根据岗位培训“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基本要求,运用统计学的原理,紧密结合基层工作的实际,系统她论述了基层人口统计与人口计划工作的基本任务、要求和具体方法。
-
中国人口发展史葛剑雄著本书共3编15章。不仅有中国以往二千多年间人口数量变化及其原因和特点分析,而且包括人口构成、人口再生产、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中国人口调整的起源和演变等内容。
-
人口理论梁文达,张克勤 著《计划生育干部岗位培训教材:人口理论(供县级用)》根据岗位培训“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基本要求,从我国县(区)计划生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为指导,系统地阐述了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的基本规律和社会、经济、环境与人口的关系,总结了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实践经验。书中运用我国四十年来有关人口,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的资料,对我目的基本国情和严峻的人口形势加以分析,以加深读者对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的原理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认识.
-
人口原理(英)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著;朱泱等译马尔萨斯从两条“公理”出发,引申出两个假设,接着他说:“人口没有生活资料便无法增加这一命题是极其明了的,无需再加以任何说明。只要有生活资料,人口便会增加,所有民族的历史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占优势的人口增殖力若不产生贫困与罪恶便不会受到抑制,人们在人生经验中已饱尝了贫困与罪恶这两颗苦果,而且产生这两颗苦果的物质原因似乎仍在起作用,这些都为上述命题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马尔萨斯认为他提出的三个命题是“无可辩驳的真理”。他在第一版第二章中论述了这三个命题之后,在第一版第三章至第七章中又企图从历史和当时英国的实际情况来证明这三个命题的“妥当性”。他把不同社会形态下发生的贫穷和罪恶统统归因于人口增加力超过生活资料增加力,并认为,由于自然通过贫穷和罪恶对人口增长加以抑制,使现实人口得与生活资料相平衡。
-
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童庆炳著编辑推荐:本书是文史知识文库丛书之一,本书主要阐述了中国古典诗学中所学的心理学色彩收入本书的十三篇古典诗学的文字,从心理学角度对古典诗学作了解释,是研究中国古典诗学的一部参考书。
-
计划生育管理曹景椿 编计划生育管理是人口学科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口学专业的一门基本课程。《计划生育管理(供县级用)》按照县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岗位规范,结合现代管理理论和基层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实践,较系统地论述了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任务、要求和方法。《计划生育管理(供县级用)》的出版对于提高广大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
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研究文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教育司 编1992年4月4~8日,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宣教司在安微省黄山市召开了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研讨会。这次会议对全国近年来开展这项活动中遇到的一些认识问题,包括对基础知识教育的性质,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以及普及的标准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会议共收到论文36篇。本文集就是此次研讨会的论文汇集。
-
中国近代人口史姜涛著本书考察了清初至新中国成立前人口增减、地域分布、人口流动态势、农村与城市人口的构成、统治阶级的人口政策等。
-
民族学与现代化宋蜀华这本论文集是国家教委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博士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民族学是一门庆用学科,也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创新的学科。当前,为适应改革开放的大潮,为少数民族地区四化建设服务,民族学与现代化已成为民族学界面临的一项迫切课题。在国家教委博士点科研项目基金的资助下,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组织有关科研人员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对某些民族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然而,这仅仅是初步的尝试而已。
-
1992年中国生育率抽样调查图集蒋正华主编;俞华绘《1992年中国生育率抽样调查图集》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年龄构成情况,第二部分为婚姻状况,第三部分为生育水平,第四部分为避孕节育状况,第五部分为其他情况,共125张图。以上五部分内容几乎囊括了近年中国人口状况的主要特征。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加快、全民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的增快,以及计划生育工作的持续开展,人们的婚育观念有了比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男性和女性平均初婚年龄稳步提高、采取各种避孕措旋的人数和比例增加、妇女生育间隔扩大、生育率下降等等。本图集对各种影响生育水平的因素进行了比较,说明了近年人口生育水平的下降,是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然,对我国近年人口态势的认识,还需要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我们希望这本图集能成为一块铺路的粗石,为人口研究工作增添一些基本素材。图集的文字为中英文对照。因篇幅所限,图中省名的拼音注释略去,集中在附件中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