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
-
异体[美] A.大卫·纳皮尔 著,牛忠光 译为何圣彼得大广场的设计犹如一个倒置的子宫?印度将生产后的母牛的胎盘胞衣捆绑在有乳白汁液的树上的行为有着怎样的秘密?巴厘岛人的面具下藏着的是什么面孔?本书借用近百幅艺术作品图像,着重对非西方当代艺术的艺术形式进行剖析和探讨,回答了以上问题,并揭示出:无论艺术的样式和形式如何,文化都是在不断吸收、同化外来元素的同时创造着个性。 《异体》是一部艺术人类学经典著作,内容涉及古希腊神话、巴厘岛仪式、印度密宗艺术品、当代行为艺术、疾病与社会想象等。书中从不同民族,不同时段的艺术创作出发,综合人类学、艺术学、考古学等理论,探讨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文化功能和民族记忆。本书的出版为国内人类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料,也满足了艺术爱好者和社会科学读者对文化、古典艺术、象征人类学的好奇。
-
人口 社会 法制研究2019—2020年杨军昌本书为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贵州大学人口·社会·法制研究中心连续性学术集刊《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19—2020年(上、下)。所载论文涉及人口、社会、法制、民族、文化等多个方面,既有宏观研究,也有微观分析,既有理论探讨,也有实证剖析,均主题鲜明,中心突出,资料详实,论从据出。具有一定的学术与实践参考价值。
-
人类学梅里尔·温·戴维斯 著本书追溯了人类学这门学科的演化进程,从古希腊的起源开始,到当代的各种形式,既有对关键概念和方法的解释,也介绍了弗朗兹·博厄斯、马林诺夫斯基、埃文思- 普里查德、玛格丽特·米德以及列维-斯特劳斯等人类学家。
-
全球城市中的外来人口权利平衡研究晏晓娟 著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一体化的程度,改变了既有的世界城市网络,将世界市场统合成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城市之间突破了原先的边界束缚,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其中,全球城市作为超越国家或地区边界的经济关系的主要“节点”,成为世界城市体系的重要场所。本书以同化理论、治理理论与平等理论为基础,结合全球城市中外来人口权利平衡的四大基本要素,即经济基础、社会支持、亚文化和政策制定,并选取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纽约、世界传统移民城市的巴黎、民族熔炉城市的新加坡以及新兴全球城市的上海为样本,用以分析和探索多元化外来人口在全球城市中的社会境况、政府运行的方式以及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权利演变。
-
量化民族志吴忭 著本书将把量化民族志中的关键概念、工具和方法梳理成三个部分。部分包括2、3、4章,梳理了质性和量化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方法的知识基础,以便在量化民族志这种新方法中着手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第二部分包括5、6、7章,介绍了将质性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关键理论和研究实践。第5章介绍了如何组织和整理质性资料、数据,使其能被用于定量分析。第6和第7章探讨建构定量模型的基本量化研究过程,并展示了如何将定量方法应用于通过第5章描述的方法所组织的数据。后一部分探讨将统计模型用于理解民族志数据的意义,即试图构建人类理解世界的模型。第8 章关注识别人们的言谈举止背后的含义,并涉及自动编码和信度的问题。第9章是关于意义建构的结构,以及如何从人们表达对世界的理解方式中构造模型。第10章将所有这些内容联系起来,将量化民族志与分析大数据的其他方法一起讨论。
-
走出去何海狮,欧阳洁 著《走出去:金秀瑶山手机媒介应用的民族志调查(重访民族志丛书)》是一部关于金秀瑶山瑶族智能手机应用的民族志研究。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金秀瑶族卷入了一场由智能手机主导的信息洪流之中。“屏幕化”生活一方面深刻改变了瑶族内部的人际交往与社会互动的方式,另一方面也大大加强了瑶山内外的交流。在“走出去”与“迎进来”的双向互动中,金秀瑶族社会发生迅速改变。《走出去:金秀瑶山手机媒介应用的民族志调查(重访民族志丛书)》即旨在记录与分析这一变迁,揭示金秀瑶族日常生活的剧变及其社会空间的重构。
-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杨沫 著本书在系统地回顾人口流动相关政策、总结农业转移人口的总体特征基础上,首先,基于现有的微观调查数据从住房、非农雇用及社会保险参与率、老年人养老保险参与率、职业和工资差距等方面对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农业转移人口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其次,基于生活满意度和工资收入的视角,从主客观层面对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福利效应进行定量评估;最后,在分析市民化的内在逻辑以及体制保障基础上,提出市民化政策改革的路径选择。
-
差序格局的现代化转向何朝银 著20世纪40年代,费孝通针对当时学界的“私论”提出了“差序格局”。他认为“私”是个群己、人我的界线怎样划分的问题,得结合特定的社会结构来讨论。于中国来说,社会结构是人伦社会,在这种社会下,人们以“己”为中心,沿着亲属关系由内向外推形成亲疏有别的关系。在“差序格局”下,“私”的问题是相对的,即“公”“私”界线是模糊不清的。费老提出“差序格局”概念后,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差序格局”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与传统、国家与村落之间关系等发生了变化。十八大以来,突出社会治理的重要性,而社会治理的核心任务是社会结构调整。社会结构调整不仅是构成要素的重组和协调,而且是对社会变迁的反思和批判。基于反思的角度,对社会变迁中“差序格局”进行研究,无疑对当前的社会治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当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失范是一个历史过程,不能全归咎于“市场化”。差序格局是传统伦理的体现,而“差序格局”的现代化转向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及其对当代的影响,都值得去研究。
-
我国人力资本空间分布与地区经济发展研究李亚玲 著本书借鉴人口空间分布的经典理论构建了人力资本空间分布理论,并结合空间经济学方法论,把它们应用到中国人力资本空间分布重心的移动规律以及人力资本空间集聚性的变动趋势的理论解释中,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人口红利减少、潜在增长率下降预期与经济转型的基础上,将拓宽人力资本空间分布结构的研究视野与思路,探索新常态下新型人口红利开发对中国经济转型提供新动力做出理论解释与作用机制的路径,由此提升和创建具有特定表达意义和创新性的理论观点,从而使人力资本空间布局合理对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的研究基础更厚实、论证更系统、更科学 。
-
生育政策调整中的生育意愿研究风笑天 著本书以2013年以来生育政策接连调整为背景,对现有生育意愿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反思。在此基础上指出在新的生育政策下进行生育意愿研究的重要意义。笔者在书中利用了多项全国范围的大规模抽样所得的调查数据,对育龄人口二孩生育意愿的现状、特征、生育或者不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及影响育龄人口二孩生育决策的因素等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最后,笔者结合刚刚开始实施的三孩生育政策,探讨了在新的生育政策下如何提高育龄人口生育意愿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新型生育文化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