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
-
窝尼古歌谣数位典藏杨艳 等窝尼人的语言属于哈尼语豪白方言,但语音、词汇上与同属该方言的墨江水癸豪尼土语、墨江坝利白宏土语存在差异。由于窝尼人人口少,且他们周围生活着彝族、汉族等民族,其语言、文化、习俗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许多地方40岁以上的人都已不能流利地讲窝尼话,30岁以下的人不会说自己的母语,青少年已转用了汉语。作为语言传承的重要场所,太多数家庭之中也早已停止了窝尼话的传承。窝尼古歌谣数量丰富,从一个主调中可以演绎出无数个分调,歌声古朴、悠扬、高亢、婉转。窝尼古歌谣历来都是口口相传,随着会说窝尼话的人数逐年减少,能学会窝尼古歌谣的人也越来越少,可谓屈指可数了。
-
贵州新山歌陈治松,陈玉槐民俗学(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组成立以来,科研人员共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近20项,主持省部级课题11项,各类研究经费500多万元,出版学术专著20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成果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学奖,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贵州省文艺奖一、二、三等奖等,贵州省专业文艺奖三等奖等20余项。还主办了“中国南方史诗与口头传统研讨会”等高端学术研讨会6次。为了加强民俗学(中国民间文学)学科建设,培养学科团队,提升学科质量,增强学科影响力,学科组在学校党委、行政关心支持下,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组织学科成员开展了“贵州民俗文化研究丛书”编写出版工作,计划推出10部左右著作,主要涉及苗族口头传统、布依族摩经、水族碑碣文化、毛南族文书与文化、地方志民俗资料、民族歌曲等研究领域。它们多是各位学科成员立足贵州和黔南大地辛勤耕耘,带着“泥土芳香”的成果。
-
阿佤山的健康智慧王志红佤族是云南的世居独有民族。在前些年开展“佤族中医体质学调研和人类学考察”“佤族医疗经验的收集和整理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中,我们有机会深入阿佤山区。在与佤族同胞的接触中,我们了解到这个生活在群山深处的“直过民族”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几乎与世隔绝。中西医的传人时间不到100年。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主要依靠本民族的传统医药与疾病斗争。众多因素导致他们历史发展迟滞,更由于人口较少,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没能形成本民族成熟的医药理论知识体系,医学形态尚处于经验积累的早期阶段。他们之所以能在险恶的环境中生存繁衍,除了有民族的医药帮助应对疾病之外,还有维护健康和预防疾病的一些有效措施。而这份健康智慧“默默地”落实并体现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之中,“隐藏”在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之中。这一发现,激发了我们想要突破医药的局限,从更广阔的文化视野来进行探索,并把它们“挖掘”出来,作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弘扬的想法。带着这份激动和求解的热情,在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的支持下,我们开始了“佤族、怒族传统医药文化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阿佤山的健康智慧:佤族传统医药文化》是采用人类学研究方法在民族医药文化研究方面的新尝试,是从民俗文化角度研究民族医学文化新途径的探索,是民族学和民族医药学科的跨学科综合研究。
-
守望魏春春《西藏文学》作为西藏文联的机关刊物,在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为西藏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推出了一大批有全国影响力的作家、作品,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文学参与社会建设方式多样化,《西藏文学》需要适应新的社会需求,挖掘新的文学力量的潜力,凸显新型的西藏文学建设的特色,以更好地适应西藏社会发展的需求。《西藏文学》不仅要着眼于西藏,刊载有西藏特色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还应该具有民族文学的担当意识,辐射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西藏五省区的文学创作,甚至领五省区的文学创作方向,以再现藏区纯文学期刊的辉煌。《西藏文学》要不断地更新版面设置,不断地尝试新的文学表达形式,加强与兄弟省区市的文学交流,以全新的方式参与当代中国的文学建构,力争更好地塑造出全新的西藏形象;应该更加注重作家队伍的培育,加强批评队伍的建设,使得西藏表达、西藏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西藏文学》的市场化探索应更为审慎而深入,主动与文化资本结合,自觉符合互联网时代的文学传播方式,争取社会效益、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
-
蓝冰现代诗选蓝冰《雪霁》《大地的四季》和《草的四季,草的忧伤》在蓝冰的整个诗歌创作中非常具有代表性,三组诗、三种维度、呈现三种不同的诗意取向,而同时又是作者内在气质的必然发展和延伸,更是作者对生命领悟、思考和认知的过程。从对纯粹的雪的向往期许,到对磅礴的大地四季的歌唱,再到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的赞颂,无不诗意地体现着作者对生命认知的深化与攀升,也大致可以说由情感而至心灵、由心灵而至智慧的蜕变,是诗的成熟,也是生命的成熟。
-
民族志导论刘玉皑《民族志导论》主要内容包括导言,民族志发展历史,从田野到文本:民族志的生成,民族志的多元形态,参考文献。
-
学术出版走出去研究刘海涛十五年前,伴随着那场令世界尤其是国人至今胆寒的SARS事件终结的曙光,我步人中央民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未曾想到的是,自此与“民族”结下了不解之缘,毕业后进人民族出版社成为了一名编辑。人社伊始,就在时任社长禹宾熙先生的指导、支持下,着力推动中国学术著作走出去。坦率地说,*初,信心极为不足。个中原因颇多,其中,重要的是,作为一名新人行者,承担如此重大的工作甚感力不从心。同时,也认为,中西学术之间,无论是关心的问题,还是写作的角度、方式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二者之间进行对话的难度较大。但是,在著名学者牟中鉴教授等诸位专家与各位领导、同事的大力指导、支持下,两年后,《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精选丛书》的英文版权顺利输出给世界著名学术出版机构博睿出版社。这,给自己增添信心的同时,也开启了艰难的翻译之旅。十年后,《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精选丛书》的英文版终于问世!从英文顾问的介绍、书评以及经济收入等情况综合分析,其在翻译类学术作品中表现颇佳,且合作双方对此次合作均为满意。因此,双方又达成合作出版汉文版总字数近3000万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指南丛书》的协议。在推动中国学术作品走出去的过程中,一直有“摸着石头过河”之感。因为,虽然有国家的大力支持,有其他出版社同行的努力,但国家大力扶持下的中国出版业自觉走出去之历史,毕竟历时甚短,值得反思的问题多多。有些问题,理论上是清楚的,但操作起来是模糊的;有些问题,在理论上也还处于探讨阶段。具体到位于出版业*的学术出版的走出去,再至于学术出版中的小众——民族学术出版的走出去,情况就更加不容乐观。于是,萌生了将自己的心得、体会等做一总结,以期抛砖引玉的想法。但,想想是容易的,做起来却很难。当然,自己的懒惰是重要的原因,所以一直“久拖未决”。直至《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精选丛书》英文版出版完成的2017年,终于决心动笔。
-
德国的华人移民刘悦暂缺简介...
-
视觉人类学论坛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人口素质评价与生殖健康管理研究张勰,吴阳贵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