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
-
差序格局的现代化转向何朝银 著20世纪40年代,费孝通针对当时学界的“私论”提出了“差序格局”。他认为“私”是个群己、人我的界线怎样划分的问题,得结合特定的社会结构来讨论。于中国来说,社会结构是人伦社会,在这种社会下,人们以“己”为中心,沿着亲属关系由内向外推形成亲疏有别的关系。在“差序格局”下,“私”的问题是相对的,即“公”“私”界线是模糊不清的。费老提出“差序格局”概念后,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差序格局”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与传统、国家与村落之间关系等发生了变化。十八大以来,突出社会治理的重要性,而社会治理的核心任务是社会结构调整。社会结构调整不仅是构成要素的重组和协调,而且是对社会变迁的反思和批判。基于反思的角度,对社会变迁中“差序格局”进行研究,无疑对当前的社会治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当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失范是一个历史过程,不能全归咎于“市场化”。差序格局是传统伦理的体现,而“差序格局”的现代化转向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及其对当代的影响,都值得去研究。
-
蛇、日出与莎士比亚[美] 戈登·H.奥利恩斯 著,王怡康 译为什么大部分人一看到蛇就害怕,一看到日出就惊叹?为什么有些人对酒的口感非常挑剔,对气味非常敏感?其实人类对许多事物的偏好都是进化中自然选择的结果,从美感和喜好,到情绪中的喜怒哀乐,都能追溯到人类祖先的选择。本书从进化生物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人类的情绪、美感和对景观、声音、气味、植物与动物的喜好,是怎样与非洲草原上的祖先产生联系的。
-
上古汉语形态导论金理新 著本项目采用《上古音略》所构拟的上古汉语语音系统,系统介绍了上古汉语的语法范畴、形态表现形式以及每一种形态表现形式所表达的词汇、语法意义,是作者近三十年的新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了上古汉语形态研究的最新成果,是能代表高水平的学术精品,具有理论创新的意义,对扩大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
生育政策调整中的生育意愿研究风笑天 著本书以2013年以来生育政策接连调整为背景,对现有生育意愿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反思。在此基础上指出在新的生育政策下进行生育意愿研究的重要意义。笔者在书中利用了多项全国范围的大规模抽样所得的调查数据,对育龄人口二孩生育意愿的现状、特征、生育或者不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及影响育龄人口二孩生育决策的因素等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最后,笔者结合刚刚开始实施的三孩生育政策,探讨了在新的生育政策下如何提高育龄人口生育意愿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新型生育文化的观点。
-
稻作渔猎文明[日] 安田喜宪 著,李国栋,杨敬娜,曹红宇 译本书是日本环境考古学的创始人、现任立命馆大学环太平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安田喜宪教授的代表作。全书围绕东亚文明展开,共分四个部分,分别探讨稻作渔猎文明与旱作畜牧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在动物文明(旱作畜牧文明)与植物文明(稻作渔猎文明)的对立中对文明史进行再考察,分析日本为何没有农耕革命。并指出稻作渔猎文明的意义及其与地球生态环境保护的关联。本书是日本环境人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
-
灾难与文化彭文斌 著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发展引致世界范围脆弱性的加重,灾难也从传统的自然灾害领域,延伸至科学技术领域,灾难研究也成为人类学关注的焦点。人类学家对灾难研究的兴趣甚早,但长期以来局限于个案的探索,缺乏理论和方法论的系统思考。苏珊娜·M.霍夫曼和安东尼·奥利弗-史密斯从人类学对灾难的定义及相关学术动态开始讨论,编选了数篇人类学视野下的灾难研究的前沿论文,包括墨西哥地震、安第斯与非洲的干旱、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博帕尔杀虫剂厂毒气泄漏、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泊轮溢油事件、大众传媒与人祸、灾难的文化象征等多个问题与事件,涉及与历史、考古、生态、政治经济、物质和社会-文化连接的人类学灾难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类学灾难研究的贡献和对地方场景中救援与重建的潜在价值进行了深入讨论。
-
神话与意义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 著《神话与意义》是列维-施特劳斯的一本宗教人类学的演讲集。通过简单的举例,作者言简意赅地阐述了神话研究的相关问题,初学者可以快速地理解结构人类学大师的主要理念,并一览结构人类学派对神话研究的概貌。
-
赛博格人类学阮云星,梁永佳,高英策 编赛博格人类学对人类“类性”的探究别具一格。如果说以往的人类学展示的是特定时空内人的体质衍生、社会特征、文化秩序与文明迭代,那么赛博格人类学则通过对网络链接、云计算、复杂数据库、人类计算、量子纠缠、场域效应、非对称聚合等超越时空的流动与链接的书写,展示元宇宙、星链化、数字孪生、价值时空、人机景观、全视监狱、人际关系嬗变、文化秩序重构及爆涨式数字文明等,从而在超文本的意涵涌现中,拓展了“后人类”数智生活的跨学科广域研究,揭开了“虚拟人类学”新序幕!
-
如果不得不离开萨缪尔·哈灵顿 著在不得不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怎样的与世长辞才是好的选择?有超过30年从医经验塞缪尔·哈灵顿(Samuel Harrington)博士,通过自己与其父母、病患的亲身经历,对“如何走好最后这一程”,给予了详尽且深入浅出的分析。 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定义了何谓“更好的死亡”,以及医疗体系的战无不胜的神话的虚假;第二部分描述了六种主要慢性病的进程和临终阶段的状况,第三部分提出了临终关怀和具体的准备工作。 本书具有专业性和实践性,除此之外的更大意义,是让我们重新看待“死亡”。或许现在就为最后的时刻做准备为时尚早,但对于一个已经成年的人来说,为这最后一步做出打算永远都可以再早一点。如果你依然觉得有些困惑,那么对你来说,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迈出这一步。等到了恰当的时机,你自然就会明白:为最后一程做好规划,就能让自己保有哪怕一点点自主和一点点尊严。
-
政治人类学评论陶庆 著本书是“政治人类学评论”集刊的第14本,包含4篇博士毕业论文的精简,依旧是所有文章都从理论综述,到田野案例,再到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架构。 本辑内容共四篇论文:《女性身心健康的困境与改善——以夏村女性为例》是以一个回族村落夏村中的女性为研究对象,探讨她们的身体健康情况和她们对于自身身体健康情况的态度;《工作情境中医生团队的专业学习与动力机制》,是以某医院ICU科室为例,记述工作情境中,CCU医生团队通过“向模式学习”和“向人学习”解决常规问题,通过“唤起”和“映像”解决疑难问题,通过扁平化上报解决社会问题,通过跨团队协作解决复杂问题;《疾病风险冲击下贫困农户医疗服务需求与利用研究——以H省H县为例》,本文通过对贫困县H省H县2000个农户的实地调查,考察贫困地区农户健康状况和医疗服务需求状况,对农户医疗服务利用的状况和差异性进行探讨;《“火把”下的驱魔——凉山彝族自治州乡村艾滋病患者社会支持体系研究》,通过全面并且深入地了解凉山彝族自治州乡村艾滋病患者已经获得的各项支持,采用质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为辅的方法,探讨了凉山彝族乡村艾滋病患者社会支持各方面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