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
-
人类的第一步杰里米·德席尔瓦你学到的人类进化示意图可能是错的!人类从来都不是从黑猩猩进化而来的,也很可能从来没有弓着身子在地上行走过。人类是哺乳动物中仅有的只靠两足直立行走的物种。我们为什么要选择直立着探索这个世界?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如何迈出第一步的? 这本书聚焦人类用双足直立行走的独特能力,探讨它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以及如何塑造了现代人类。直立行走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有信念、有控制地向前倒。这是一个无比勇敢的选择。它不仅仅是一次解剖结构方面的大变革,更涉及人类对环境变化的多方面身心适应,我们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比如:速度变缓,分娩困难,腰椎、膝盖和脚踝变得脆弱。可是,两足行走为人类学会使用石器和火、大脑容量剧增及其他特征铺平了道路,更是促成了人类的社会性、同理心,深远地影响着科技、语言、觅食和育儿方式的发展。灵巧的手、无毛的身体、硕大的大脑……勇敢选择直立行走,让我们成为人类。了解了这些,我们就能更好地把握当下的生活:每天一万步,是噱头还是铁律?边散步边思考是天才们的成功秘诀吗?怎样用散步来对抗时间的侵蚀,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直立行走定义了人类,也将继续塑造我们。
-
现代性与大屠杀齐格蒙·鲍曼 著,杨渝东 史建华 译《现代性与大屠杀》是一部反思现代性的力作。鲍曼认为,大屠杀不只是犹太人历史上的一个悲惨事件,也并非德意志民族的一次反常行为,相反,它是现代性本身的固有可能。科学的理性计算精神,技术的道德中立地位,社会管理的工程化趋势,正是这些现代性的本质要素,使得像大屠杀这样灭绝人性的惨剧成为设计者、执行者和受害者密切合作的社会集体行动。从极端的理性走向极端的非理性,从高度的文明走向高度的野蛮,看似悖谬,实则有着逻辑的必然。而拯救之途也许就在于:在任何情况下,个体都需要无条件地承担起他的道德责任。
-
亲密的分离[美]艾莉森·阿列克西 著,徐翔宁,彭馨妍 译“有的故事从终结开始讲起”理想的亲密关系是人们永恒的讨论话题。上世纪末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的影响,在两人关系中也有所折射。如何建立并保持“好”的关系?分离使风险和机遇并存吗?怎样的亲密模式对于个体、婚姻和家庭,甚至社会最为有利?在无法忍受之时,人们又如何下定决心结束一段关系?本研究聚焦于个人生活和家庭变迁中的一个阶段——离婚,它涉及如何建立并保持“好”的关系,也涉及分离带来的风险和机遇。而在这些讨论中,每个词都值得更严肃的思考。作为一部当代日本的情感民族志,本书收集了离婚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私人故事,探索个人、法律、社会及经济结构等多个方向在浪漫关系上的交汇,同时也更广泛地表达了当代人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
-
依海之人[英]丽塔·阿斯图蒂Rita Astuti 著,宋祺 译我们以怎样的方式来定义一个人?维佐人以海为生,是一群马达加斯加西部的渔民。他们性格柔和,禁忌很少,不喜牵绊,不被他人定义;他们并不理性,对过往无所总结,对未来毫无计划,经常身处意外之中。人类学家阿斯图蒂来到海岛,跟着维佐人住在海边,出海捕鱼,探索 “成为一个人”的方式。这是研究族群与身份认同不可错过的经典,也是一本轻松精彩的民族志。作者将文化差异性重新带回至族群认同研究之中,而读者借此意识到“人之所以为人”处在持续形塑的过程之中,不必被定义所固着。就像每一天,维佐人的“身份”都会更新,从头来过。
-
人类学家如何写作[英]帕洛玛·盖伊·布拉斯科,胡安·瓦德尔 著,刘月 译为什么两位研究兴趣不同的人类学家要写这样一本阅读指南?因为通常没有人教读者如何阅读民族志,而是指望他们自己弄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传统的民族志导读要么介绍主题概念,要么归纳理论观点,但本书作者们希望传递一种开放式对话的感觉,在提供分析文本技巧的同时,还能引导人们一探人类学知识的特质,并培养出读者自己的人类学想象力。这本书从巨量的民族志文本中选取精彩节选,并进行评论和论证,为读者构造了一个启发式的布局。各种视角被组合起来,提供了一个改进后的理解民族志的方法。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民族志成了理解人类处境的一个重要途径,虽然不是唯一途径,但作为一种知识,它值得被理解和尊重。
-
以德为体〔英〕雷天助(James Laidlaw);吴迪,邱昱[译]在21世纪初期,道德人类学登上了人类学的理论舞台。近十年来,道德人类学在英语世界得以蓬勃发展,已成为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以德为体:关于道德和自由的人类学》出版于道德人类学发展中期。作为道德人类学的主要倡导人之一,雷天助在书中对道德人类学做出了阶段性综述,同时也对道德人类学的理论发展方向做出了提纲性展望。通过考察道德在人类学发展史中的地位,《以德为体:关于道德和自由的人类学》不仅翔实并系统地论证了人类学如何将“美德”“性格”“自由”和“责任”等道德概念纳入人类学的理论分析,还借道德考察了人类学与哲学之间的相关性。作者认为,道德人类学不仅是人类学的一个新的子领域,而且可以推动整个学科的概念更新,进一步完善人类学理论,使其涵盖社会理论迄今为止尚未充分诠释的一些人类社会行为。《以德为体:关于道德和自由的人类学》是人类学及相关人文学科的理想入门书籍,希望它也能为处于职业生涯各个阶段的人类学家带来激励和启发。
-
人口寿命增长与均等化研究张震 著伴随着世界各国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会成员能在多大程度上公平地分享寿命延长的成果?这就是人口寿命不均等的问题。70多年来,中国人口预期寿命持续、快速增长,实现了相对于经济水平的超前发展。对于中国在健康改善上取得的卓越成就,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探讨,但对人口寿命均等的研究还比较薄弱。鉴于此,本书旨在深入研究中国人口寿命均等的变化历程,利用中国人口普查资料和世界人口死亡率及经济发展相关数据,考察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寿命改善的历程、特征及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关的政策启示。
-
女生怎样活?[日] 上野千鹤子 著“学生会长为什么多数是男生?”“女孩子为什么不能背黑书包?”“我想选报理科,可爸妈不同意”等等,日常生活中女孩们心中抱有的困惑与疑问,统统交给上野老师吧,她将全力为你答疑解惑!挖掘社会之中潜在的性别不公与歧视,或大众早被洗脑的陈腐价值观,培养每个女孩自主选择、活出自我的能力,磨炼女孩的智慧与感受力。这是一本满载宝贵建议的“女孩生存指南”。
-
文学人类学研究徐新建 著《文学人类学研究》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刊,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文学人类学研究会、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本刊设有栏目: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批评、文学人类学田野考察、多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口头传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世界少数族裔文学研究、神话与历史、社会记忆与身份认同、跨文化比较等,不但聚焦古今关联的学理分析,而且深入乡村、牧区、边疆乃至海外进行多区域的田野考察与跨文化比较。
-
新疆考古论稿刘文锁 著《新疆考古论稿/中山大学人类学文库》收录的十八篇文章,按主题分为四个部分:丝绸之路与古代文化交流、古代游牧文化、图像考古和尼雅遗址研究。新疆考古是中国考古和中亚考古的交叉领域。在考古学界,这是一个颇具挑战性因而多少有点让人敬而远之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