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
-
人类学研究梁永佳 主编《人类学研究(第17辑)》推出“葛兰言专栏”,辑录鲜为人知的珍贵旧文(译作)及此研究脉络下的当代新作各三篇,带我们重新理解这位对一般人类学理论发展具有原创贡献、兼具承前启后之功的思想大家。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民国知名社会学家许烺光和杨堃的旧文(译作),二者提纲挈领地勾勒出葛兰言的生平和思想轮廓,钩沉了中国人类学两大奠基性人物的一次直接对话,一场精妙绝伦的学术论辩由此拉开序幕。其他部分沿袭往期风格,刊载学术论文、研究述评等,名家云集,亦不乏亮点。特稿重磅推出当代知名人类学家王铭铭教授最新力作《祭祀理论:从泰勒到史密斯再到弗雷泽》,聚焦古典人类学祭祀理论之流变,重返《原始文化》《闪米特人的宗教讲演录》《金枝》三部经典,剖析其中所塑造的特征鲜明的“原始他者”形象及其与作者“文明自我认同”的关联性,旨在以“史”为鉴。
-
尼加拉克利福德·格尔茨格尔茨在本书中以个案研究的形式描绘了东南亚历史上曾经存在的一种国家形态,并将它与近代以来的现代国家形态和理念交相映照。他沿着马克斯•韦伯式的理路,从历史资料和田野经验中建构了一种“剧场”式的国家形态:各种大大小小的国王以自身的地位、礼仪和形象为根基,营造出相应的国家形象,其中疆界等现代国家中的关键因素反而不是那么核心的问题。格尔茨并不打算否定权谋、剥削、军事、暴力等因素,而是在承认这些因素都在国家建构中发挥作用的同时,更偏重于指出现代政治学中对身份、人观、仪式等重要方面的忽视。现代国家同样也存在上述维度,只不过由于研究者身在庐山之中,这种国家的“符号学”体系被大大遮蔽了。在拓展我们对现代国家的理解方面,《尼加拉》已经做出了足够重要的贡献,甚至可以说,作为一种完整的国家“类型”,尼加拉已经烟消云散,但作为一种形象,它至今仍然活着。
-
奶酪社会希瑟-帕克森在微生物赋予奶酪独特的气味、质地和口感的同时,本书重新定义了现代工业淘汰的、劳动密集型的手工制作工具和技术的价值。从而实现颠覆式创新,探究传统手工奶酪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潜移默化的价值。
-
当代人类学十二讲潘天舒《当代人类学十二讲》汇集世界著名人类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凯博文,世界著名人类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孔迈隆,复旦人类学教授潘天舒,复旦人类学副教授张聪等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其视野非常广阔,涉及了当代人类学诸多重要的议题,儿童养育、老龄照护、老龄社会、丧葬、人口流动、体育竞技等。面对纷繁复杂、快速变化的中国乃至世界,本书讨论的这些议题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进入这种复杂性、流动性。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本书是进入人类学广阔世界中领略其中风景的很好读本,对于研究者而言,则展现了人类学可以达到的广度和深度,作为自身研究的领路人和同行者。
-
人口战略梁建章顺应当今社会热点:人口问题,人口创新、人口与经济、国家创新能力、教育等问题的关系。本书将详细分析人口如何影响创新力,而科技创新能力又将决定国家的经济、军事和政治的能力。本书的基本的框架可以用以下的模型来描述: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内部交流量 外部交流量)==>创新力==>国家竞争力 本书详细分析人口规模效应,分析老龄化如何影响整个社会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力。讨论城市化对于创新的影响。人口聚集的大城市会如何影响创新力?对吸引创新型人才会有多大优势? 通过这个框架模型,解答中国经济现状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提出未来针对中国的人口政策预测和建议,其中包括教育改革的政策建议。
-
凉山彝家林耀华本书是我国著名民族学家、人类学家林耀华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我国早期人类学民族志的代表作,也是凉山彝族研究的经典作品。本书是作者1947年对凉山彝族社会进行三个月实地考察后的田野考察报告,并于1947年以《凉山夷家》之名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1961年出版英译本。书中分专项描述了彝族社会的地理历史、亲属关系、经济状况、社会组织及信仰仪式等方面的情况,梳理了彝族的社会结构与诸文化现象,并采用比较视角做了分析论述。本书还增补了林耀华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对凉山彝家进行后续考察写的两篇文章《凉山彝族今昔》和《三上凉山》。书后附有导读文章和林耀华先生学术年表。自本书写作之始,林耀华先生对于凉山彝族的研究持续了半个多世纪,提出了以家支和奴隶制为核心的传统凉山彝族社会结构,并持续关注新中国成立后其社会发展和转型,见证了凉山彝族地区的社会变迁和喜人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世界学术界所重视。
-
人口空间分布趋势预测及相关政策研究陈雯,李平星,闫东升人口空间分布,是“经济?C社会?C资源?C环境”复杂系统中的关键一环,是制定国家及区域重大战略的前提,是各类规划合理配置要素的重要基础。本书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和人口发展与空间布局的新趋势,从全国、长三角城市群、典型城市及其代表区域等尺度,开展人口空间分布的演化过程与形成机理研究,从开发?C保护平衡、公平?C效率兼顾维度进行人口空间分布预测,进而提出引导和优化人口空间分布的政策建议,可为我国新时期优化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促进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
超龄时代布拉德利·舒尔曼,王晋瑞 译通过本书,人口学家布拉德利·舒尔曼为我们阐述了即将到来的“超龄时代”,当一个社会中,65岁以上的人口多于18岁以下的人口时,究竟意味着什么?作者通过分析指出,现代人寿命不断增长,出生率逐渐降低,老龄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超级大趋势”。全球已有10个国家在2020年超越了临界点,还有25个国家则是再过10年就会成为超龄时代的成员之一。这一超级大趋势将如何改变你我的命运,当老龄化群体面对歧视这一人口反乌托邦现实仍然严峻,同样遭遇职场歧视的年轻人群体又该如何自处?面对新的劳动力博弈,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彻底影响政府、商业,乃至于我们的生活。超龄时代同样意味着商机与希望:更加长寿和健康的生命、更多元化的代际关系、新的市场和产品的探索。前提是,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做好准备。
-
新迁移(美)帕拉格·康纳在本书中,知名的未来学家帕拉格·康纳对人类文明的下一阶段提供了一个具有启发性的愿景:一个既具有移动性又具有可持续性的阶段。作者在本书中预测和解读了由政治,经济,技术颠覆或气候变化等新因素导致的当代和未来数十年之内人、商品、服务、资本、科技和创意在全球范围的移动,以及各大洲、国家随之可能发生的变化。通过《新迁移》,作者希望使读者了解,人文地理布局或许将在未来继续发生改变。人们将会不断转移到资源、气候较好的地方,而技术将流向需要它们的人,流动的最终目的是不断建立更好的栖息地。作者通盘考虑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和环境因素,并探讨它们会如何相互作用,进而对每个地区如何适应无限的复杂性做出构想。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想象世界文明结构在未来发生根本改变的情景——包括我们自己在人类下一张地图上所处的位置。
-
工人记忆与遗产新生金文妍 董先锐 肖衡《工人记忆与遗产新生——济南工人文化宫历史建筑改造更新实录》是一本深度介绍历史建筑个案从价值评估到改造更新的建筑专业图书。本书以济南商埠区优秀历史建筑的发展变迁和工人文化事业发展为背景,充分采集工人文化宫南院历史建筑横跨近九十年发发展历程,本书以历史建筑的原始资料、改造更新设计方案、建设施工的翔实资料为基础,深度介绍以职工剧院为代表的历史建筑个案从价值评估到改造更新的诸多方面,深入剖析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实操层面的若干难点与解决方案。图书计划分为五个篇章,从城市环境、工人文化事业发展、遗产保护理念与方法,具体案例的改造与实施以及相关人物的口述史多方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