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
-
非地点马克·奥热马克·奥热这本书是对一种日常化的空间类型进行的人类学研究。“非地点”这个概念虽然听起来非常理论化,但其内涵非常简单,指的就是交通工具和大型商场这些缺少社会联结的空间。马克·奥热的文字有着典型的法国思想家风格,在细致的理论拆解中点缀着随笔式的灵光与巧思,学术性与文学性兼具。通过本书,读者既可以全面把握“非地点”和“超现代性”这些宏大概念的含义,也能够在奥热的散文化叙述中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空间生发更敏锐的感受。“非地点”这一概念与福柯著名的“异托邦”,流行文化中的“赛博空间”等概念有共通之处,“超现代性”也与泛滥的后现代主义有着共同的根源。通过使用这些跨越哲学与人类学,融合理论与日常的概念,马克·奥热试图对我们的当下境遇做出最精炼的阐述。相关评论或推荐(名家、知名媒体、原版书的推荐等;从多种角度的评价): 对于任何想要理解我们的超现代性处境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必不可少的读物。——《卫报》 很少会有一本书因其带来的智力刺激而令人难以放下,马克·奥热的《非地点》就是这样一本出色的著作——它以平和的方式传递着强有力的信息,作为一种独特的、令人耳目一新的人类学声音脱颖而出。——《当代人类学》 购物中心、高速公路、机场大厅——对这些无处不在但又容易被忽视的奇特空间,我们都很熟悉。但直到现在,它们对公共和私人经验的深远影响才终于得到了全面的考察。马克·奥热成为了关于这些空间的专业人类学家,写下了一本及时和原创性的著作。—— 帕特里克·怀特(Patrick Wright) 埃克塞特大学人类地理学教授
-
凝聚与再造张硕勋、王晓红作为国际性的文化博览会,“敦煌文博会”自2016年首次举办后,其品牌建设与传播在提升甘肃地域形象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书首先对四届“敦煌文博会”的发展历程、品牌塑造与传播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同时借助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对“敦煌文博会”品牌塑造现状与传播效果及“敦煌文博会”对甘肃地域形象带来的实际影响等问题进行实证调查,并深入思考甘肃之前的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的,在“敦煌文博会”影响下甘肃地域形象的再造与提升情况,“敦煌文博会” 品牌价值、诉求、内涵、认知、联想和效益情况等系列问题。同时总结了“敦煌文博会”品牌塑造与传播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究了“敦煌文博会”品牌塑造、传播与提升策略,以期对“敦煌文博会”的未来发展,以及对地方政府制定文化发展与传播战略提供参考和指导。
-
忠义绥远念颖关羽是中国民间信仰与宗教信仰的重要神灵,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根基。云南的关帝信仰,是随着历史上移民、军屯、通商、留戍、流放以及儒释道三教的传播而兴起的。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云南的关帝信仰既融摄少数民族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的元素,又有受国家大传统文化影响,由国家强制推行而形成的关帝祭典的制度化因素。而作为民间信仰对象和载体的关羽,其所承载的文化意蕴也早已超越单纯的历史形象,并因之成为后世研究者们透视社会生活史、思想史的一个窗口。本书着眼于云南地区的关帝信仰,在汲取学界关帝信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理并分析了明清以来与关帝信仰有关的庙宇、祭祀仪式、戏曲和宝书等,运用宗教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将文献分析与田野调查相结合,从历时与共时层面,对云南关帝信仰进行多维度的研究。
-
从元宇宙到量子现实吴冠军我们身处于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许多极具“现实感”的虚拟世界正在向我们涌来。而前沿物理学视角下的微观现实,同样映射出令人震撼的新宇宙图景,挑战着我们对具身“现实”的认知。在这本书中,作者探讨既在“现实”之外又在它之中的元宇宙的本质,以及量子物理是如何从根本上晃动我们对“现实”的理解。这两者共同揭示出一个颠覆性的观念,即“现实”可能比我们之前所理解的更为复杂,更为神奇。元宇宙的世界究其根本是虚幻的吗?如果是,那么当你沉浸在元宇宙中,是玩物丧志吗?我们身处其内的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吗?为什么存在着“世界”,而非什么都没有?吴冠军教授将我们带到这些问题前,在这个喧嚣热潮下,给出独特的学术分析。本书分别开启“未来 ”“资本 ”“影像 ”“现实 ”“世界 ”“政治 ”六个通道,使我们进入“宇宙 ”。《从元宇宙到量子现实》不只让我们深刻理解元宇宙热潮的底层肇因,而且带我们重新思考当下“现实”本身是否虚构这个本体论问题,并在物理学与政治学层面给出充满洞见的回答。
-
复旦人类学评论潘天舒作为复旦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的成果结集之一,本书从医学人类学的角度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生老病死,展现了学科发展及其日常应用场景,用具体案例对当下流行文化中所映射出的医学人类学问题进行了精彩的分析。虽涉及理论,但不乏幽默鲜活的生活气息,充满了对生命质量的由衷关怀和对不同文化的人文尊重。全书共分四部分。部分是“医学人类学的关怀”,用数篇论文阐释医学人类学的本质及其重要性;第二部分回到田野现场,用具体的民族志案例来深化主题;第三部分是短书评,通过十多篇精彩书评回顾了人类学的经典主题并探讨新近发展;第四部分是“前沿与实践”,记录了对医学人类学话题的深入讨论。这是来自医学人类学的邀请,它不是高不可攀的阳春白雪,而是根植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与每个人对自我、身体、生命、社会的认知息息相关。
-
全球基础研究人才指数报告柳学智,苗月霞,刘晔本书抽取科睿唯安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自然科学领域2012~2021年的198个学科文献数据,根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学科组的划分,从学科、学科组和总体三个层面将上述学科文献数据进行归类,以学科为基本单元构建人才指数,进行学科层面的文献计量分析;在学科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组的划分,对应汇总相应学科的人才指数,形成学科组的人才指数;进一步汇总学科组的人才指数,形成自然科学总体的人才指数。通过对这10年各年度及年度合计的统计分析,研究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学科、学科组和自然科学总体三个层面基础研究人才的年度分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精准制定支持基础研究及其人才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实证参考。
-
凉山彝家的巨变林耀华本书是我国著名民族学家林耀华先生的代表作,曾于199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编是作者于20世纪40年代初对凉山彝族地区进行田野考察的成果《凉山彝家》,曾于1947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第二编至第四编分别是“凉山彝族今昔”“三上凉山”“半个世纪以来凉山彝家的巨变”,均是后来在新中国成立后作者多次再访凉山后根据新情况所写,展现出新中国成立后彝族地区发生的种种喜人变化。本书将林耀华先生有关凉山彝族研究的成果编排在一起,展现了林耀华先生从事民族研究的长期持续性、严谨性,是中国民族志研究的经典之作。
-
一带一路人口与发展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本书为《“一带一路”人口与发展》系列之第二辑,延续第一辑的框架结构,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切入点,从人口学视角审视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口与发展现状,绘制一幅全景式“一带一路”人口版图。本书分为专题报告和国别报告两部分,全方位分析总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体人口状况、特点及发展趋势,资料详实,论述严谨,是全球人口与发展领域不可多得的参阅资料。
-
人道伦理学[英] 雨果·斯利姆(Hugo Slim) 著,徐诗凌 译由衷地欢迎《人道伦理学》的中文版付梓,这是译者徐诗凌博士高超的技巧、辛勤的工作,以及她出色的顾问团队协助的成果。帮助苦难中的人从来都不容易,但这正是政府的基本功能之一,是我们为实现繁荣发展与社会正义的共同未来而努力奋斗时社会和经济的需要。在我们为了全球合作和全人类彼此尊重的人类共同命运而努力奋斗时,将人道的精神和实质的支持给予从危机中恢复的人们,是我们所有人的责任。
-
中国农村人口迁移与土地流转研究马瑞 著本书依据两条主线展开研究:一是人口资源配置方面,将在梳理相关制度和政策基础之上,对农村流动人口的城市就业生活境况、流动特征和规律,以及留城意愿及社会保障需求等一系列基础性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二是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方面,在描述我国农用地流转交易行为现状及区域差异基础上,从农地产权制度安排角度出发,分析农户的农用地流转行为及交易行为存在的制度激励与约束,通过对农用地流转交易行为绩效评价,从农户农地调整意愿与农地社会保障偏好角度,解释农地流转交易绩效产生的原因,并揭示与农用地流转交易行为绩效相关的制度瓶颈。通过上述两条主线,揭示中国农村人口迁移与土地流转,要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也只有在明确上述变局中的深层逻辑后,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新时代我国农村改革的方向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