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
-
城镇化背景下乡城劳动力迁移张少尧,邓伟中国的快速城镇化是无前例的,大规模的乡城人口迁移在跨区域视角下呈现出新的劳动力地理景观。本书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以劳动力地理学为理论基础,基于跨区域的社会调查数据,通过构建乡城迁移劳动力地理景观指数,对景观格局与组分展开深入解析,阐释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乡城迁移劳动力地理景观变化特征与机制。本书可供人文地理学、人口学相关领域学者、教师、研究生及政策管理者,从乡城迁移劳动力的视角系统理解中国城镇化与人口流迁结构的转型及其空间差异,并为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
恐惧景观[美国] 段义孚 著,徐文宁 译这本书是段先生的经典之作,深度探索了恐惧的空间以及这些景观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以及历史的长河中发生变化。在一系列跨越地域、时间和文化的文章中,段义孚探讨了恐惧在个人和社会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和成因:他描述了流行病以及超自然幻象所造成的恐惧,乡村和城市中的暴力和恐惧,对干旱、洪水、饥荒和疾病的恐惧,以及恐惧景观形成后灌输给民众的方式。在这本开创性的著作中,段义孚回顾历史,以发现我们刻在基因中的恐惧哪些是普遍的,哪些是特殊的。 他强调,人类的恐惧是一种常态,它促使我们划出所谓“安全区”,但恐惧同时也是好奇心、成长和冒险背后的基本动力。本书指导读者了解恐惧的形成机制,探索恐惧的发展历程;并借此引导读者正视焦虑、读懂人性、理解世界。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周尚意为本书倾情撰写中文版导言。
-
守护银龄幸福王建军;高成运;李晶本书是介绍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状况和应对战略的普及读物,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表述风格,向关心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国内外读者全面介绍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状况、对策措施和目标愿景。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系统阐述了中国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举措、机制体制、制度保障等,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熟悉新时代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并为世界和平健康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
法律人类学Norbert Rouland《法律人类学》是法国法律人类学家诺伯特·罗兰的代表作之一,作为学科经典和专著型教材,自1988年出版以来常销不衰,英文版于1994年由法学家菲利普·普兰奈尔翻译,在原作者授权的前提下做了大量修改,至今一直是欧美法律人类学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品。法律人类学这一学科处在法学与人类学的交汇点上,作者在本书中将法学史、法理学的理论思考与人类学的方法论、民族志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呈现出了法律人类学的学科特点及其所秉持的法律多元、文化相对主义等理念,极富启发性。作为一部专业领域的入门作品,本书深入浅出,实例丰富,同时在每章结尾对本章相关主题的众多学术成果进行介绍和评点,便于相关领域的读者沿脉络进行补充阅读。
-
淘汰与逆淘汰袁超本书是在笔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干部选拔任用中的‘逆淘汰’现象及其治理研究”(17CZZ028)结项研究报告和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后出站报告(2022年6月)的基础上精简而成。本书在干部体制、党政体制及至党领导国家发展的广义政治逻辑中展开,将中观意义上的干部结构状况视为影响干部体制韧性、党政体制运行以及政党治理成效的重要自变量,而着重探析这个中观理论链条中的中间变量——干部结构转换机制。在认识论意义上,干部结构被视为一个面向外部党政体制和内部队伍建设的结构化存在:一方面,它是支撑党政体制权力运作的中枢结构;另一方面,它是支撑干部队伍能力形成和能动性发挥的核心结构。在实在论意义上,干部结构可依据政策要求划分为政治标准、年龄阶梯、知识构成、能力导向、行为作风等五大维度。在当代中国干部人事制度的叙事背景下,干部结构转换实际上是通过身份意义上的干部“进出”、职级意义上的干部“上下”与职权意义上的岗位“虚实”调整来实现的,它不仅限于单一的干部人事制度环节,而且与干部选任、管理和培养三大制度环节相衔接、相融合。对此,本书主要从干部淘汰与逆淘汰的视角探析干部结构转换机制的运作,并将二者分别视为干部结构转换的规范支撑和非预期断裂。从制度变迁的视角考察,干部淘汰机制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干部制度变革而逐渐构建起来的,其功能主要是为实现干部选任过程中的“选贤任能”目标及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干部结构转换提供规范性支撑。在干部人事制度的变迁历程中,当代中国的干部淘汰机制形成了竞争型、考评型和过失型三大制度类型,虽不断发挥着系统性的制度优势,但仍然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本书从完善干部淘汰机制构建的基础性制度、相关性要件以及推动全社会关于干部淘汰的认知变革的角度提出了尝试性的改进方向。然而,在干部淘汰的制度过程中,还存在一种非预期现象,即干部逆淘汰。本书认为在当代中国的党政体制中,一些机关内伴随选人用人过程而发生的逆淘汰已经成为“正常”现象,甚至一些生成逆淘汰的潜规则行为已然演化为“寄生于正式制度的非正式行为”。无论干部逆淘汰现象有多复杂,它都是组织环境的产物,在受到特定历史传统的路径依赖影响之外,还存在一以贯之的制度逻辑。本书将逆淘汰现象的本质结构界定为组织权力主导下的“权力共谋”,并提出它是结构性的“科层失灵”和过程性的“关系”裹挟共同作用的结果。干部逆淘汰的发生有着路径依赖式的历史根源,也有着看似规范的组织制度基础,它造成的事实就是导致干部结构转换发生不同程度的断裂。遏制逆淘汰首先需要明确使命型政党治理的整体主义路径,即基于使命型政党的类型化特征,充分发挥其理想信念引领功能、自我革命功能以及党内法规制度约束功能;其次还需要在具体的实践层面着力逆转“科层失灵”、破除“关系”裹挟。最后,本书回到更广阔的政治结构场景,就推动党领导国家发展的广义政治逻辑提出两个关联性的理论发展方向:一是可拓展探讨干部结构转换机制与干部体制韧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尝试提出更为丰富的干部体制韧性维度;二是拓展干部结构与宏观政治逻辑相联系的中间机制解释,可尝试由政治体制能力概念延展开去。相比于中微观层面的干部淘汰和逆淘汰机制,以干部结构转换、干部体制韧性、政治体制能力乃至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为线索的宏大叙事将成为这项未竟研究进一步拓展的方向。
-
人类学何小荣;(美)威廉·A.哈维兰, 哈拉尔德·E.L.普林斯, 达纳·沃尔拉斯本书为你全面介绍人类学,帮助你理解人类的多样性,将人类学的典型案例与当下其他学科的发现进行比较和分析,讨论人类学研究方法上的创新,研究考古发掘、遗传学和其他生物学上的发现,评述语言学的洞察、民族志材料及理论上的启示、应用人类学中有意义的实例,以及对全球热点问题的关注。本书能够结合经典论题与新鲜材料,激起你的学习兴趣,引发你批评性的反思,使你收获灵感与顿悟。本书帮助读者以直观方式覆盖整个人类学学科的知识体系,鼓励读者领会人类多样性的丰富与复杂,理解人类的过去和现在为何会存在如此多的差异与共性, 可以把这本书作为一本学习人类学的理论和实践指南。
-
族群的政治万里洪20世纪初,泰米尔语言纯化运动迅速兴起,呼吁泰米尔语剔除所有外来成分。这场运动获得了一些达罗 毗荼党派及泰米尔民族主义运动家的支持,泰米尔民族主义由此拉开了序幕。本书从南印度的视角切入,以泰米尔纳德邦为中心,就近现代历史上泰米尔民族主义的缘起进行历史考察,运用案例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并结合国际关系学、族群政治学、政党政治学等交叉学科理论知识与视野进行剖析,综合利用档案馆披露史料、相关重要人物演说著述及新闻报刊材料,探究及还原近现代泰米尔民族主义在南印度历史上的起源及早期发展,尝试为此领域研究之进一步深入抛砖引玉。
-
社会变迁与运动员生活秩序的重建田文波社会变迁作为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重要表现,推动了运动员生活秩序的打破与重建。运动员生活秩序的打破与重建是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和外在表现,是运动员这一特定群体对中国社会发展自我调适的结果。本书以山西省武术运动员作为研究的主要样本,着眼于运动员生活秩序重建这一主题,通过对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和退役后生活秩序的研究,呈现运动员生活秩序重建的基本历史脉络,诠释社会变迁与运动员个体生活之间的互动逻辑,揭示出运动员如何从“国家的人”在社会转型中转换为普通的社会劳动者。
-
传承与嬗变谢维光本书以赫哲族传统文化价值内涵挖掘、赫哲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及其同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及变迁关系为研究内容。本书考察探讨了赫哲族文化受旅游开发的影响,在对赫哲民族音乐文化、鱼皮文化演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旅游地民族文化保护与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机制,探寻旅游发展进程中民族文化发展、更新和变迁转型模式。赫哲族这个具有典型性的个案分析,能够较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剖析旅游业发展与小族群传统文化互动的规律性联系,寻找旅游背景下少数民族及其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探索旅游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可持续道路,掌握旅游开发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变迁的趋势及发展规律。
-
人类为什么有文化[英]迈克尔.卡里瑟斯为什么人类有文化?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考察三个基本问题: 什么是文化多样性的统一性?这种多样性的起源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理解文化多样性? 在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不是技术的进步,而是人们互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