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
-
成为人类学家黄剑波,龚浩群,李伟华《成为人类学家》囊括了国内外杰出的年轻人类学者的五十篇学术自述,包含进入人类学领域的种种历险和纠结,苦涩与甜蜜。这里的学术自述是结合研究者的个人研究经历和成长过程,思考一些具有学科普遍性的问题。我们希望当我们致力于自己的具体研究时,能够激发、创造出作为对话伙伴的彼此。这不仅是作为个体的学术研究者的需要,也是作为集体的学科共同体的需要。 《成为人类学家》是一个面向公众的邀请:请看,这是一群勇于暴露自己内心的学习者。我们的关键词是“成为”,强调的是这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而不是容易被人误解的“家”。
-
妇女邓朝晖,蒋月 编《妇女性别研究》以妇女、性别为视角切入开展研究,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法学、文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医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和相关实务。《妇女性别研究》追求学术品位与实践价值之宗旨,着力推动国内外妇女/性别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推进新时代的妇女/性别研究在不同学科的交流、交叉、交融与发展,分享该领域研究新进展和新成果,为促进性别平等、两性和谐发展而努力。
-
旅游英语综合教程李晓红旅游产业结构和技术在不断转型升级,新技术在旅游业的应用以及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形成了许多旅游新业态和新岗位:传统观光产品得到提升,休闲度假旅游迅速崛起,冰雪旅游、温泉旅游、邮轮旅游、滨海旅游、会展旅游、奖励旅游、健康旅游、探险旅游、研学旅游、自驾车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教材将结合国内外旅游新业态,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增补旅游新业态内容,替换原教材的第三部分(Part III)。教材每个模块分为听、说、读、练四个部分,穿插视频、音频、案例等多模态资料。
-
身体、叙事与主体性张有春 富晓星进入21世纪以来,包括健康在内的民生问题日益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心,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一些人类学学子在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后,敏锐把握时代脉搏,将目光从宗族家族、宗教、婚姻家庭等人类学经典题目转向更广阔的社会现实,以实现理论与当下现实的衔接并酿出新知。本文集是在过去十数年间几十篇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硕士学位论文基础上,经筛选、修改汇编而成。这些论文涉及哺乳、坐月子、抽烟、健身、医患关系等各种议题,都与健康相关,并有扎实的人类学田野资料与理论视角做支撑,其间浸透着年轻学子深切的社会关怀,为我们了解当前孕产妇、大学生、老人等不同群体的生活境打开了一扇窗口。
-
重新想象全球健康[美] 保罗·法默,金墉,凯博文,马修·巴西利科 著,常姝 译全球健康是一门前沿的跨学科研究,通过将人类学、社会学与历史学、政治经济学与流行病学、人口学、临床实践、分子生物学、经济学等联合起来,探讨在全球范围内,公共卫生和健康的公平问题。 《重新想象全球健康》所探讨的问题集合,既包括流行病(艾滋病,小儿麻痹症,非传染性疾病),也包括预防和诊治方面的新兴技术开发(以及将这些科技手段有效提供给最需要的人),最后均指向对公平的诉求。 《重新想象全球健康》缘起于2008年哈佛大学首次开设的本科课程“全球健康:生物社会视角”。作为由医学人类学哈佛学派的三位代表人物法默、凯博文和金墉担纲主编的第一本以全球健康为主题的专著教材, 其*大特色在于用田野民族志、医学人文理论和历史的综合视角,以编撰者自身丰富多彩的实地体验和工作经历为案例素材,力图呈现出一幅反映全球健康领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图景。其面向的读者也很多元,包括本科生、医学护理类的学生和学者、公共卫生的学生和学者、非政府组织成员或支持者,以及其他想了解全球健康平等问题的人们。
-
鸡鸣之年嘉日姆几1956年,民主改革结束了中国西南大小凉山彝族社会的奴隶制。1957年,云南小凉山用建设“农场”的方案安置了上万解放出来的奴隶,这些农场慢慢形成了村落,《鸡鸣之年:云南小凉山家奴安置的人类学研究》就是对这些村落历史和现实的研究。内容由上下两篇构成,上篇“作为措施的农场”涉及选题由来、民主改革前小凉山彝族社会、民主改革前夕奴隶们的心态及思想状况、农场建设的细节与经过等内容,深入再现了云南小凉山民主改革的社会文化基础和家奴安置对巩固彝区民主改革成果的贡献及其历史意义。下篇“作为方法的农场”以沙力坪、木耳坪、烂泥箐三个农场为个案,描述了“农场村”形塑小凉山彝族社会文化结构的过程及路径,并就小凉山51个农场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类型学意义上的比较。
-
人类学史郑一省该教材全方位梳理了人类学的发展历程,以及人类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这本《人类学史》教材有一个特点,即能使学生或读者较为清晰地了解人类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和人类学所关切的种种问题,以及人类学各学派的主要思想、贡献、代表人物和各自的缺陷。正是每个学派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也成为后来兴起的另一个学派对前一个学派的批评或批判;而正因为有这种批评或批判的精神,人类学才能得以进步和发展。
-
文学人类学研究 2019年第二辑徐新建四川大学2011计划-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主要依托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学人类学学科点成立。该学科在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方面独树一帜,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就开始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里设置了“文学人类学”方向,进入21世纪后,获得教育部批准、国家学科目录仅有的“文学人类学”二级学科(一级学科内自行增设,与文化批评、文化与传媒并列),正式招收文学人类学硕士和博士生(导师有曹顺庆、徐新建、叶舒宪、彭兆荣、罗庆春、李祥林、李春霞、梁昭、李菲等),现拥有文学人类学二级学科的硕士点、博士点,及博士后工作站,已培养15届硕士百余人,14届博士40余人,博士后5人,国内外访问学者十余人。本中心和学科点有实力和热情来办好《文学人类学研究》刊物。中心已有长期办刊经验,《文学人类学评论》即由中心刊物《文化遗产研究》更名。《文化遗产研究》创刊于2011年,已经发行至第十辑,目前已收入中国知网(CNKI)。刊物是以人类学、民族学、遗产学,尤其是以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与批评、保护与实践及相关考察报告为主的中文学术出版物。刊物更名后,除了增加文学人类学的稿件外,其他内容基本不变。
-
人类学简史弗洛朗斯·韦伯这是由法国学者撰写的人类学史首次译成中文。法国当代著名社会人类学家弗洛朗斯·韦伯教授,以法国的视角追溯和反思了全世界范围内人类学的古典根源与发展历程。在她看来,传统意义上的欧洲人类学家被划分成“三个贵族部落”和“两个被支配的部落”。 研究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的人类学家一度是社会人类学中的王者,他们研究的社会是“原始的”“隔绝的”与“环节的”,代表了人类逝去的天堂。而专攻于亚洲和欧洲的人类学家则受到双重的支配:一方面,虽然他们研究拥有文字文明的社会,但这些社会多被视为欧洲殖民主义下的代表;另一方面,他们还要受到其他现代人文与社会科学的支配。 面对学科的危机与困境,擅长研究小群体的现代人类学,应当如何去调查和分析复杂社会?又如何去处理当代世界新兴的现象与问题? 这本书面向以人类学为业的读者,一部好的学科史作品描画来路,是为了探寻出路;同时面向学科之外的大众读者,通过对相互、反思、自主与普遍原则的论述,在专家与大众之间建起了沟通的桥梁。
-
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研究文集 2019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研究文集·2019》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多学科、跨学科、多层次、多架构的优势,针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从******特稿,促进老年健康:理论与实践,推动老有所为:理论与实践,山东省、江苏雀促进老年健康和推动老有所为的实践经验,老年医学新进展和新成果等方面收录了几十篇相关优秀论文,从多个方面对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探讨,为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献计献策,提供新思路、新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