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高中历史解题决策
作者:刘险峰 编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5-01
ISBN:9787560252957
定价:¥36.8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解题决策:高中历史》是根据课程标准。以人教版教材为蓝本。整合各版书教材内容。将全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其中必修‘部分又分为“政治文明历程”、“经济成长历程”和“文化发展历程”三个部分。。对高中阶段所应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行了系统的讲解。
作者简介
暂缺《高中历史解题决策》作者简介
目录
必修1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二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三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二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三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四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
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
三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 宰相制度的废除
二 内阁的出现
三 军机处的设立
四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一 希腊文明的摇篮
二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三 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四 雅典民主制的特征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二 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三 维系统治影响后世
四 比较古希腊、古罗马和古代中国政治
改革和法律制度方面的特点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一 光荣革命
二 议会权力的确立
三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四 东西方政治的特点及原因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一 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二 1787年宪法的颁布
三 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四 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第9课 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一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二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1875年宪法颁布
三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四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度
五 英国君主立宪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第10课 鸦片战争
一 虎门销烟
二 鸦片战争
三 战火再燃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 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二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三 天国悲剧
四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 甲午中日战争
二 八国联军侵华
三 《辛丑条约》的签订
四 《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异同
五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第13课 辛亥革命
一 武昌起义
二 中华民国成立
三 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四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一场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 五四风雷
二 中国共产党诞生
三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四 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一 南昌起义
二 土地革命
三 红军长征
第16课 抗日战争
一 全民族的抗战
二 日军的滔天罪行
三 抗战的胜利
第17课 解放战争
一 内战的爆发
二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四 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的比较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 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
二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三 巴黎公社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 革命前的沙皇俄国
二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三 伟大开端
四 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比较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四 《共同纲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比较
五 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异同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二 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三 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一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二 香港、澳门的回归
三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三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政策和中华民国
的对外政策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二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三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四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及成就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 从盟友到对手
二 美苏“冷战翟
三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四 美苏两极世界的形成、影响、特点及演变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 走向联合的欧洲
二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三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二 和平与动荡并存
三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四 两极格局瓦解的因素
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二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三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四 封建社会统治者重视维护小农经济的原因和措施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二 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三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二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三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四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 土地制度的演变
二 “重农抑商”
三 “海禁”与“闭关锁国”
第5课 开辟新航路
一 东方的诱惑
二 新航路的开辟
三 走向会合的世界
四 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的比较
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一 “海上马车夫”
二 “日不落帝国”
三 英国、荷兰早期殖民扩张的异同
四 世界市场的拓展
五 资本积累和资本原始积累的区别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 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二 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 人类迈人“电气时代”
二 垄断组织的出现
三 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四 世界市场的发展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二 洋务运动
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四 资本主义萌芽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区别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二 短暂的春天
三 曲折的发展
四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五 影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二 探索与失误
三 国民经济的劫难
四 从1956年到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中进行的成功探索、失误及教训、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 伟大的历史转折
二 经济体制改革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四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 经济特区的创办
二 沿海开放区的开辟
三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一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二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一 铁路与公路
二 水运和航空
三 通信工具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一 报刊业走向繁荣
二 影视事业的发展
三 因特网的兴起
四 我国近现代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二 “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三 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的原因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一 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目的及内容
二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作用
三 罗斯福新政的“新”的含义
四 罗斯福新政实施的必然性、实质和评价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 建立“福利国家”
三 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 新经济政策
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四 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比较
五 斯大林模式
第2l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 赫鲁晓夫改革
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
三 戈尔巴乔夫改革
四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点
五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历程及启示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 布雷顿森林会议
二 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三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四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协定的异同点及三大经济组织在世界
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一 欧洲联盟
二 北美自由贸易区
三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四 经济区域集团化
第2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 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二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三 中国加人世贸组织
四 经济全球化及其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三 孔子、孟子和苟子思想观点的比较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 汉武帝的举贤良对策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三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第3课 宋明理学
一 三教合
二 程朱理学
三 陆王心学
四 比较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异同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 李贽的“离经叛道
二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三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四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五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思想家
……
选修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二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三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二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三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四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
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
三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 宰相制度的废除
二 内阁的出现
三 军机处的设立
四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一 希腊文明的摇篮
二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三 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四 雅典民主制的特征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二 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三 维系统治影响后世
四 比较古希腊、古罗马和古代中国政治
改革和法律制度方面的特点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一 光荣革命
二 议会权力的确立
三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四 东西方政治的特点及原因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一 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二 1787年宪法的颁布
三 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四 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第9课 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一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二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1875年宪法颁布
三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四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度
五 英国君主立宪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第10课 鸦片战争
一 虎门销烟
二 鸦片战争
三 战火再燃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 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二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三 天国悲剧
四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 甲午中日战争
二 八国联军侵华
三 《辛丑条约》的签订
四 《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异同
五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第13课 辛亥革命
一 武昌起义
二 中华民国成立
三 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四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一场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 五四风雷
二 中国共产党诞生
三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四 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一 南昌起义
二 土地革命
三 红军长征
第16课 抗日战争
一 全民族的抗战
二 日军的滔天罪行
三 抗战的胜利
第17课 解放战争
一 内战的爆发
二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四 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的比较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 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
二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三 巴黎公社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 革命前的沙皇俄国
二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三 伟大开端
四 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比较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四 《共同纲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比较
五 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异同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二 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三 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一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二 香港、澳门的回归
三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三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政策和中华民国
的对外政策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二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三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四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及成就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 从盟友到对手
二 美苏“冷战翟
三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四 美苏两极世界的形成、影响、特点及演变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 走向联合的欧洲
二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三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二 和平与动荡并存
三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四 两极格局瓦解的因素
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二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三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四 封建社会统治者重视维护小农经济的原因和措施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二 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三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二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三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四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 土地制度的演变
二 “重农抑商”
三 “海禁”与“闭关锁国”
第5课 开辟新航路
一 东方的诱惑
二 新航路的开辟
三 走向会合的世界
四 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的比较
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一 “海上马车夫”
二 “日不落帝国”
三 英国、荷兰早期殖民扩张的异同
四 世界市场的拓展
五 资本积累和资本原始积累的区别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 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二 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 人类迈人“电气时代”
二 垄断组织的出现
三 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四 世界市场的发展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二 洋务运动
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四 资本主义萌芽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区别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二 短暂的春天
三 曲折的发展
四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五 影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二 探索与失误
三 国民经济的劫难
四 从1956年到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中进行的成功探索、失误及教训、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 伟大的历史转折
二 经济体制改革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四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 经济特区的创办
二 沿海开放区的开辟
三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一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二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一 铁路与公路
二 水运和航空
三 通信工具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一 报刊业走向繁荣
二 影视事业的发展
三 因特网的兴起
四 我国近现代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二 “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三 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的原因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一 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目的及内容
二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作用
三 罗斯福新政的“新”的含义
四 罗斯福新政实施的必然性、实质和评价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 建立“福利国家”
三 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 新经济政策
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四 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比较
五 斯大林模式
第2l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 赫鲁晓夫改革
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
三 戈尔巴乔夫改革
四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点
五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历程及启示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 布雷顿森林会议
二 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三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四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协定的异同点及三大经济组织在世界
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一 欧洲联盟
二 北美自由贸易区
三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四 经济区域集团化
第2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 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二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三 中国加人世贸组织
四 经济全球化及其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三 孔子、孟子和苟子思想观点的比较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 汉武帝的举贤良对策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三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第3课 宋明理学
一 三教合
二 程朱理学
三 陆王心学
四 比较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异同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 李贽的“离经叛道
二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三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四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五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思想家
……
选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