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
-
海南东方付马话刘新中著付马话是一种高度濒危的汉语方言,来源于江西赣语区。付马村在海南省西部的东方市四更镇,位于昌化江下游的南岸。付马村的人对内把自己说的话叫“俺村话”,对外就叫“付马话”。其他地方未见有讲付马话的人群。以近20年断断续续的调查研究为基础,本书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濒危汉语方言调查·海南东方付马话项目的支持之下,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系统描写了付马话的总体面貌,是目前唯一一部描写付马话的方言志。
-
汉语方言被动范畴比较研究贾迪扉著本书主要是从跨方言比较的角度来研究汉语的被动范畴。从微观角度描写各方言和普通话在被动标记、语义特征、句法构造上的异同和关联。从宏观角度,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抽象出方言和普通话在被动表达上一些共性的规律和差异表征。同时从历史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汉语方言中被动标记的形成过程以及语义来源,展现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汉语方言相互影响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
云南语言状况调查研究余金枝等著本书从边疆视角,研究云南语言生活全貌;从边境视角,聚焦滇缅、滇越、滇老25个边境县市的语言生活。本书注重实证研究,材料丰富、内容详实,为读者了解云南语言生活提供重要参考。
-
英语句法配置的述谓性研究唐晓东 著作者上学时英语语法学得一团糟,工作后又迫于无奈边学边教英语语法,有幸得到贵人相助,写了这本书,主要介绍英语语法背后的道理,试图将抽象难懂的语法理论通俗化、大众化,诚挚邀请英语教师和学习者们重点关注本书,不用全看,挑能看懂的看。
-
汉语学习者口语流利度研究王希竹著本书基于Levelt提出的言语产生模型、自我监控理论以及Tobias提出的“三阶段”模型,从口语表达的非流利产出现象、流利度的量化测评以及语言焦虑和口语流利度的相关性三方面入手,设计实验,对高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口语流利度进行系统性的考察与分析。进而尝试提出针对汉语学习者语言表达特定情境焦虑的干预策略,为提升汉语学习者口语流利度、营造可以有效提升口语实用能力的课堂环境提供参考性意见。
-
语言资源与语言规划丛书(美)戴维·约翰逊(David C. Johnson)等“语言资源与语言规划丛书套装”包含六册,分别为《语言政策》《语言与政治》《语言政策:隐意图与新方法》《文字与社会导论》《语言规划与语言教育》《语言教育政策:关键问题(第二版)》,作者均为国际知名专家。原著均为国际语言资源与语言规划领域的经典著作,从国外知名出版社引进,翻译成汉语后在国内出版。《语言政策》像一本教科书,它分门别类地介绍了本领域的关键术语,既能整合各种观点和视角,综述竞相争鸣的各种理论模型,又能通过概述的方式,为刚刚进入语言政策研究领域的人员展现一个简明、实用的研究全貌。正因为如此,作者戴维·约翰逊在撰写时特别注意总结语言政策的研究方法,以便为准备从事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研究的人提供切切实实的指导。同时,这本引进版图书的译者方小兵博士在翻译过程中也查阅了大量文献、反复研读原作、深查引文出处的上下文等,力求翻译语言准确、地道,术语表达准确、科学。此外,书末还特别配有中英文对照的“译名表”,便于读者参考使用。
-
完结义副词共时变异与历时演变多维研究张秀松本书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如跨词比较法、跨方言比较法、跨语言比较法、内部拟测法、共时状态与历时演变互证法),描写现代汉语(方言)中“完结”义副词的共时多功能性和使用限制、内部各成员彼此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汉语史上“完结”义副词的形成和演变(特别是相关演变的条件、历程、方向、路径、表现、动因、机制等),并综合运用多种语言学理论(如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和转喻理论、力量-动态模型理论,形式语言学的生成词库理论,功能语言学的信息结构理论、历史语言学的词汇化和语法化理论以及主观性理论)对相关语言规律作出多维度解释。特别是借助“完结”义副词的词汇化和语法化来解释其共时多功能性和使用限制,借助多种比较法的运用来展示相关演变的跨词共性和差异、跨语言共性和所体现的汉语的个性。
-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新化罗昕如暂缺简介...
-
望谟布依语语料集萃代少若本书以布依文标准音望谟布依语为调查对象,对语言现状主要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进行调查描述,并记录了部分布依语口头文化作品。书中所有的布依语料均用布依文、国际音标进行转写、标注,尽量使更多读者可以阅读、理解。
-
听障学生汉语唇读理解能力发展研究雷江华等“语言感知是听觉通道独有特性”的观点忽视了视觉在人类语言认知中的作用,与语言感知的多模态特性相悖,且研究者们逐渐证明了视觉信息在个体语言感知中所发挥的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于听障学生而言,唇读不仅是他们在口语交流中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融入主流社会所必需的能力。目前,唇读的研究在国外愈发受到重视,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从语言习得的感知—识别—理解过程分别考察了唇读的感受能力、识别能力与理解能力等,尽管我国唇读感知与识别研究在不断跟进,但汉语唇读理解能力研究仍相对薄弱。因此,本书探讨了听障学生汉语唇读理解能力发展的特点,并从汉字、词语、语句三个语言级别探讨了听障学生汉语唇读理解能力发展的表现,随后考察了影响其汉语唇读理解能力的因素,结合眼动技术探究听障学生唇读理解加工的机制,并通过单一被试实验研究探讨听障学生汉语唇读理解能力的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