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
-
共鸣写作[美]崔西·霍尔 后浪作者崔西·霍尔曾担任《纽约时报》评论版总编辑二十余年,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技巧,组织、编辑了无数精彩、有趣、影响力非凡的文章,这些“爆款文”作者各异,主题多元,但都具有一些明显的共同点:观点明确、说服力强、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本书以霍尔在《纽约时报》的工作经历为背景,阐述了与读者建立联系和影响、说服读者的核心原则,并详细介绍了说服性文章的写作技巧和注意要点。精彩的故事与实用的技巧相结合,本书对非虚构文学的创作、议论文写作、爆款公号文写作、日常生活中的观点表达都非常有启发。
-
淘词十码曹轲 王帅 向熹本书是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文本实验室成立后发起的第一个研究项目成果。“淘词计划”共对“码”等十个关键字从社会学、历史学、传播学等学科视角出发,立足于商业消费数据文本分析,以通融的视野对待各个领域的现有成果,从词的秩序看社会的秩序,在词的变化中探究时空的发展、探讨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淘词计划以词为统帅,分析时代现实,研究传播现象,至今而言仍是不过时的好方法。本书致力于新技术与传播相结合,探索技术与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借技术工具来呈现社科现象,拉近了文科与理科的差距,使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分界线变得模糊。
-
基于类型学视角的明清汉语焦点结构研究马碧本书是在类型学的视角下对明清时期的汉语焦点结构在“焦点—背景”二分理论下用非预设性和对比性两个特征对焦点进行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将句法上的焦点结构分为三类,分别是作用于焦点的焦点结构(包括使用“是”、“只”等)、连接焦点和背景的焦点结构(包括使用“就”、“才”、“倒”、“也”等)和作用于背景的焦点结构(包括重动句、分裂结构等),并且对这些焦点结构的来源及发展作出了描绘。研究发现,明清时期的汉语焦点结构既具有类型学的共性特征,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点。
-
语言与传播王少娣暂缺简介...
-
英语句法配置的述谓性研究唐晓东 著作者上学时英语语法学得一团糟,工作后又迫于无奈边学边教英语语法,有幸得到贵人相助,写了这本书,主要介绍英语语法背后的道理,试图将抽象难懂的语法理论通俗化、大众化,诚挚邀请英语教师和学习者们重点关注本书,不用全看,挑能看懂的看。
-
语言的历史史蒂文·罗杰·费舍尔阿里斯托芬曾说:“语言给思想插上翅膀。”培根说:“语言知识是通往智慧的大门。”威廉·冯·洪堡说:“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他们的精神,一个民族的精神就是他们的语言。”语言中见生命。它塑造、影响并分享我们的思想。它告诉我们,我们是谁,以及我们从哪里来。它把母亲和孩子、朋友和同事、亲人和邻里、民族和国家紧密相连。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经受住了严酷的自然环境的试炼,在地球上存活下来并繁衍生息,现在开始向其他星球迈进,探索宇宙星辰。语言使我们在自然界中无所不能。在这样的演进中,人们很容易认为,当代语言变化速度如此之快是理所当然的。但事实上,我们需要的是对“语言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从根本上进行重新解释。语言远不止存在于人类之中。语言是大自然的纽带。史蒂文·罗杰·费舍尔首先对社会性昆虫、海洋哺乳动物、类人猿的交流方式进行了考察,这是“语言”这个概念可能被应用的Z UI初的语境。接着,费舍尔描绘了语言从直立人、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时代到19世纪正式成为一门科学发展的历史,详细讲述了语言作为一门科学的出现及其复杂、曲折的发展。他分析了通用语、接触语、人工语言和俚语的兴起,以及广播电视、宣传、广告和媒体对当今语言的影响。他眺望未来,展示了数字媒体将如何继续重塑和创造我们的沟通方式与生产生活。
-
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张玉来 主编本刊为连续出版物,由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所主办,张玉来教授主编。本刊敦聘戴庆厦、丁邦新、江蓝生、蒋绍愚、孙宏开、王士元等先生为学术顾问,丁邦新先生题写刊名。以历史语言学的理论、方法为指导,以汉藏语言比较为学术背景,立足汉语本体,注重跨语言比较,努力探寻汉语及东亚语言间的关系,特别关注汉语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规律的探索。本辑发表文章涉及汉语语音史、词汇史、语法史的相关部分,如《再论普通话船禅二母分化的条件》《汉语“天气”义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中古汉语的动量词》等,也涉及我国境内民族语言、汉语方言的研究,如《羌汉语言接触引发的底层影响和表层影响》《福建洋屿官话与福州话的接触研究》。对保存我国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汉日拒绝言语行为的谈话分析高扬本书基于互动语言学视角,动态分析了话语层面汉日拒绝言语行为的异同,揭示了汉日顾及心理的二元区分性特征。汉语拒绝表达倾向于积极表示亲近以拉近距离,体现了以“亲和意识”为基础、以“拉近关系”为特征的顾及心理;而日语拒绝表达则倾向于避免涉及私人领域来保持距离,体现的是以“回避意识”为基础、以“维持关系”为特征的顾及心理。
-
汉语的美丽与芬芳史仲文《汉语的美丽与芬芳》是北方工业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史仲文的一本研究汉语及其美学价值的学术著作。本书以汉语语言为中心,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向内分析了汉语之构成成分——文字、文辞、文句、文韵之美,向外则论述了由汉语语言为媒介的中国文学的文篇、文体、文法、文风、文论、文变六大主题。内容上既不失学术著作的文风严谨、立论清晰、见解独到,行文风格又不失轻松活泼、通俗易懂,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可帮助读者轻松跨入汉语美学之“门”。
-
面向一带一路需求的新外语能力提升机制研究彭熠 著本书以“湖南出海企业语言能力需求调研”作为研究的核心内容,精心选取了湖南省六家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出海企业作为调研主体,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分别进行了调研,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调查对象,覆盖海外事业部、人力资源部、业务部、市场部等相关部门,保证了数据的非集中性。在归纳员工需具备的语言能力以及企业为满足语言能力需求所采取的措施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和比较研究,分析供需矛盾的现状及原因;借鉴他国和外省在语言人才培养上的经验,分别从职后培训与职前教育两个时间线、企业在职培训与高校人才培养两个阵地探讨了面向“一带一路”需求的新外语能力提升机制。重点探讨了高校翻译专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培养改革策略:创新翻译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创新“智能 人工”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人才队伍,为提升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