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教育科学2008

中国教育科学2008

作者:顾明远 著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1-01

ISBN:9787107219405

定价:¥71.1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年刊原则上参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下属的学科组的设置分类,即: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史、教育心理、比较教育等共13类。年刊每卷分类可不同,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视各卷具体内容而定。本年刊的编辑出版,不仅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对自己所从事的学科、专业和研究领域的深入了解,而且有利于了解相邻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建设情况,有利于学科之间的借鉴、融合,有利于开阔学术眼界。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教育科学2008》作者简介
目录
总论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学科发展报告
新中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主要成就和重要经验
素质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史
20世纪80年代后的中国民族教育研究发展综述
论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与面临的困境
教育改革的制度伦理:教育公平与政府责任
深刻理解全民教育
我国大陆教育社会学研究的特点与演变(1979~2005年)——基于对教育
社会学重建以来概论性著作的文本分析
费孝通的教育人类学思想初探
全球地域化: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的新视角
教育史学科建立时期的中国问题——解读舒新城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学术理路
试析中国历史上教育家涌现的三个高峰期
教育心理
“心理和谐”是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催化剂
亲子双方对儿童权利的认同差异
“语音意识与语音智力同质说”。初证
儿童4岁时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对其9岁时学校社会交往能力预期的追踪
关于高中生自尊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心理与教育测量中效度理论的重建
青少年网络交往行为的特点及测验量表的编制
同伴互动类型对三年级小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
心理发展的社会微环境
情绪对学习不良青少年选择性注意和持续性注意的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与对策
母子性格匹配、对性格的喜欢程度与青少年期母子沟通
比较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现实意义
再谈比较教育学的危机
关于大学生资助政策发展的比较研究
从西方大学改革二百年历程中获得的启示
批判教育研究的学术脉络与时代境遇
德育
少先队小干部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做成一个人——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
让教学成为道德事业
回归教育职场 回归教师主体——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思考
学校德育实效的调查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演化及其基本特点
文化视野下的藏区道德教育
教育经济与管理
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收入代际流动的关系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个人效益实证分析
我国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分析
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的地区差异及其解释
中国农村教育收益率的实证研究
中国区域间教育平等状况的统计考察
现代化进程中中学校长的使命——第二届中国中学校长大会主题报告
关于“名校办民校”的思考
学校效能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从研究方法的角度
基础教育
学校转型性变革中的评价改革——基于“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中期评估的探究
论学校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几个问题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石
论当代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论自然分材教学
从主要依靠教到主要依靠学:基础教育的根本改革
课堂教学:从内容中心走向目标中心——中国目标教学20年回顾与展望
论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教学领域情感目标的形成性评价研究
《数学课程标准》的若干思考
我国中小学教材研究述评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实验的新进展
培智教育学校办学情况调查与建议
高等教育
现代高等教育思想演变的历程——从20世纪到21世纪初
一流大学建设若干热点问题探析”
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战略与管理特色探讨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教育公平的重要特征
以质量为核心的教学评估体系构建——兼论我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认同危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隐忧
优化我国独立学院的对策思路
职业技术与成人教育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与挑战——基于全国32所职业院校的调查
职教师资的专门化进程与职业科学的学科发展——从教科文“国际职业
教育师资硕士课程框架”谈起
终身学习背景下培训与继续教育的公平及其政策课题
终身学习视野中的社区教育
教育发展战略
关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探讨——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素质和培养模式调研报告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政策涵义
体制转轨背景下省域教育发展战略规划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教师教育
我国农村代课教师:现实状况及政策建议
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结构性困境与破解
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
教师评价内容体系之重建
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培养模式探析
论我国教育博士(Ed.D.)专业学位设置的迫切性和可行性
教师创生课程的课程论意义
中小学教师对欺负的界定及对三种欺负类型的认知
教育信息技术
教育技术学范畴体系建模研究及其方法论——与美国“94定义”研究群体的对话
信息时代的学与教
附:中国教育学会2007年大事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