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知识传播
-
出版学概论袁亮主编序言出版前言编写说明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出版物(上)第三章出版物(下)第四章出版工作(上)第五章出版工作(下)第六章出版系统第七章出版过程第八章出版方针和原则第九章出版自由和出版法制第十章出版管理第十一章出版与市场第十二章出版国际交流第十三章出版现代化第十四章出版队伍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
现代大众传播学陈龙编著新闻传播学是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随着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新闻传播学的知识在不断更新,学科也在不断完善。为了避免教材内容的“老化”和理论建设与社会现实的发展相脱离的现象,我们对“现代新闻学与传播学丛书”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订。这一次修订根据两个原则进行:1.尽量吸收国内外新闻传播学的新成果,通过教材把学生带到学科的最前沿。 2.保持原教材便于自学的特点,概念清楚,知识点清晰,论述简洁明了。 在原教材的《前言》中我们曾说:“学科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复这样的愿望,让我们的教材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更具有时代的特性和社会的适应性。 本套丛书更名为“21世纪新闻传播学丛书”。修订后的本套丛书不仅可以作为新闻专业自考教材,同时适用于普通高校新闻专业学生以及新闻传播系统从业人员学习。这套丛书的原策划者朱栋霖教授从选题的确定到组稿、审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苏州大学出版社对这套教材的出版十分重视,有关负责人具体策划了这次教材的修订工作,对修订指导思想、体例、进度乃至版式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作了精细的安排。在此谨向他们表示感谢。由于新闻传播事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创新是这一学科永恒的主题,因此,关注这一学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将是我们长期的课题。同时,我们也期待着专家和同行的批评指正,以便我们在再次修订时补正。
-
中国图书大辞典宋木文,刘杲主编本册是天文学 地球科学、交通运输、航空 航天与环境科学 劳动保护科学的合卷,收录中国建国以来1992年出版的此类图书书目,以图书书名为辞目,释文扼要介绍图书的副名、著者、出版者、出版时间、篇幅、册数、主要特点、内容及其评介,资料详备,评述精辟,是研读此时期经济类图书的极佳工作参考书。
-
中国图书大辞典宋木文,刘杲主编本册是文化科学 教育体育卷,收录中国建国以来1992年出版的此类图书书目,以图书书名为辞目,释文扼要介绍图书的副名、著者、出版者、出版时间、篇幅、册数、主要特点、内容及其评介,资料详备,评述精辟,是研读此时期经济类图书的极佳工作参考书。
-
中国图书大辞典宋木文,刘杲主编本册是语言文字卷,收录中国建国以来1992年出版的此类图书书目,以图书书名为辞目,释文扼要介绍图书的副名、著者、出版者、出版时间、篇幅、册数、主要特点、内容及其评介,资料详备,评述精辟,是研读此时期经济类图书的极佳工作参考书。
-
中国图书大辞典宋木文,刘杲主编《中国图书大典》(1949—1992),从42年出版的图书中,选择10万种优秀的和有代表性的图书立目,以辞条形式介绍每种图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介为主,寓评于介。全书15卷,约2500万字。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出版的图书暂未收入。《中国图书大辞典》(1949—1992)的编纂出版,是中国出版界共同劳作的结晶。首先,四十余年图书出版的巨大成就,是编纂这部大型书目辞典的资料来源。由全国540余家出版社,组织了数千位撰稿人,在普遍清理历年样书的基础上,直接从各社所出图书中,选择书目,撰写辞条。为《中国图书大辞典》(1949—1992)提供了覆盖面宽广,内容丰富的原稿,也使该书具有了选目广泛和版本准确的特点。这中间,各地各出版社做了许多细致具体的组织工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没有在主编和常务副主编领导下的,得到全国出版界积极支持的,这样庞大的组织工作,《中国图书大辞典》(1949—1992)的编纂出版是不可能的。
-
中国图书大辞典宋木文,刘杲主编本册是经济卷,收录中国建国以来1992年出版的此类图书书目,以图书书名为辞目,释文扼要介绍图书的副名、著者、出版者、出版时间、篇幅、册数、主要特点、内容及其评介,资料详备,评述精辟,是研读此时期经济类图书的极佳工作参考书。
-
播音表达和语法规则施旗,曼叶平著图书目录:
-
电视新闻学叶子著片断:第一章电视新闻界说电视的出现是人众传播媒介领域一大革命。电视广播从1936年11月,英国广播公司(BIBC)在伦敦郊区亚历山人宫开播以来,迄今才不过六十多年的历史,但它却以十分惊人的速度给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今人,它在大众传播媒介中已雄踞第一媒介的宝座。电视新闻随着电视广播的开始而诞生。它借助现代电子技术作为传播手段,又从报刊、杂志、广播、电影等其他传播工具那里继承了制作、传播的方法、技巧、它博采众长.汇集众家之精华,以声、画形象发挥了独家的优势、在新闻媒介中异军突起,后来居上。它使人们能不出家门而“目睹”人卜事,它沟通了上下左右的情况,促成社会各界对问题的共识电视新闻的卫星传播,更缩短了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使全球同为个“村庄”。电视新闻是“地球村”居民相互了解的最快速、最有吸引力的信息通道。在信息社会中,电视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它以神奇的魅力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一、电视新闻定义1990年7月,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学研究委员会和中央电视台研究室牵头,组织电视新闻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根据电视新闻的实践发展,对电视新闻进行了科学的分类与界定,并对电视新闻有关条目作了定义式的界说。经过多次认真修改、探讨,对电视新闻作了如下的定义规范:“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了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关于电视新闻的界定曾有过种种论说,上述定义的确立,是立足于概括其共性与个性。列宁说:“所有的定义都只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意义,永远也不能包括充分发展的现象的各方面的联系”、2新闻事业也和其他事业一样正处在发展中.它又总是受到事物目前达到的认识的局限。定义在文字上要求简炼、有概括力,不可能在有限文字内做到方方面面的周详说明。因此,在对它作界定时,有必要对定义的内涵、外延作充分的开拓说明。定义的前两个短句,是定语从句。“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是界分电视新闻与报纸、广播、新闻电影的不同的个性。前一句,说明电视新闻与广播一样,同属电子媒介,以区分与印刷媒介的不同。后一句是在电子媒介中区别它和广播的不同。广播是以声音为传播符号,电视则是以声音和画面、视听双通道来传播信息。这一独特的传播符号,才使电视新闻具有个性化的传播特点与优势。“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是对电视新闻作为新闻共性的界定。
-
出版史研究第五辑叶再生少数民族出版史,是中国出版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史界对这方面的情况,向少介绍和研究。本辑发表了“彝族古族出版概述”一文。以后还会陆续发表一些这方面的文章,欢迎赐稿。为加强建本研究,自本辑起“特辟”建本研究“专栏。本辑发表了两篇文章。“福建历代刻书述略”一文,对历史上对建本的某些看法,有所介绍和辩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