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知识传播
-
中国地方档案专题研究陈海玉 著地方档案作为我国地方传统文化的代表,是研究一地社会风貌、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等因素的重要文献资源。本书关注中国地方档案文献,围绕其研究历史与现状、整理研究、资源建设研究以及地方档案学科构建展开分析论证,主要回答了以下问题:什么是地方档案,地方档案保存现状如何,地方档案如何开发利用,地方档案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以及如何去建构地方档案学。本书以翔实的文献资料作为支撑,严肃认真地回答了这一系列问题。本书是一本了解和认识我国地方档案现状的学术著作,其中的观点对我国地方档案研究发展有所裨益。
-
坚守本色与彰显特色张德胜,童铸本书以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教育办学20周年为契机,在“双一流”与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梳理记录新闻传播教育的特色发展路径,全面呈现武体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和改革创新路径与措施,凝练办学理念,总结办学规律,扩大社会影响,为高校特色新闻学院建设提供参考模式。全书从二十年磨一剑、建设一流专业一流学院,重培育善引进、打造优质师资队伍,懂体育会传播、培养特色新闻人才,强基础跨学科、科学研究不断创新,建团队创智库、社会服务合作共赢,读经典学原著、文化传承责任为先,全球化共同体、国际交流开放办学,守初心担使命、党的建设创建标杆等共计八个篇章展现了武体新闻传播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
-
名声传播研究魏婷 著关于名声,国外已有丰富的理论成果,并成为一门学科,国内相关研究丰富,但是还未形成理论。本书依托国内外研究成果,介绍国外名声学理论,启发我国学科建设。同时,本书关注国内名声现象,特别对新媒体时代个人、组织和国家的名声传播行为进行了深入讨论,对认识我国的名声传播现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微博公益传播王炎龙微博公益传播的要义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以微博为媒介进行的微博公益传播公益传播,具体是指公众或组织通过微博发布或接受公益信息,并参与、动员和支持公益事件的一种传播活动;其二,细小的公益参与方式,强调“勿以善小而不为”,人人可以通过举手之劳汇聚公益力量、创造社会价值。微博凭借其开放性、社交化、强弱连接并举的信息传播优势,为传统公益传播注入了新生力量。但微博如何重塑公益传播,吸引了哪些传播主体参与,形成了怎样的传播机制,实现了怎样的传播效果,据此需要建立怎样的传播规范,这些问题留待研究者分析和解读。基于此,本书以社会心理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展开学理化阐述,试图探究公益传播理论的适用性,发掘提升微博公益传播效果的可行性路径,为完善微博公益传播体系建言献策,以促进微公益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
人工智能时代李本乾,吴舫由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国际传播学会(ICA)共同主办,以“人工智能时代: 新兴媒介、产业与社会”为主题的第六届新媒体国际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顺利举办。本书为该新媒体国际论坛精粹第二辑,从媒介生产和媒介使用两个角度出发,探讨新兴媒介对产业与社会的影响,研究话题包括新闻研究与新闻教育、智能媒体时代的产业转型、媒介使用、媒介素养等。本书可供新闻传播学及相关学科研究者参考。
-
人工智能时代李本乾,吴舫以“人工智能时代: 新兴媒介、产业与社会”为主题的第六届新媒体国际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顺利举办。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和国际传播学会(ICA)共同主办,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媒体行业的变化方向、智能传播的行业图景、“媒体 AI”模式为社会注入的新力量及带来的新变革等问题。本书为第六届新媒体国际论坛论文精粹辑,重点关注人工智能(AI)技术及新媒体的公共潜力,即AI如何为新闻产业和社会生活赋能,使公共生活变得更好。本书可供新闻传播学及相关学科研究者参考。
-
广电传媒的转型发展与人才培养李永健,张弛,荣文雅本书基于对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和《中国舆论场》两个栏目深度考察,认为媒介融合时代广电传媒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提升收视率、促进传媒转型发展。本书探索分析了这种转型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结合新文科建设视角,在对中央电视台、东南卫视等主流媒体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核心素养模型,该模型由政治素养、受众互动素养双轮驱动,以专业理论为基础的文化科技素养和以视听文化为基础的新媒体素养两翼齐飞;提出要将政治素养和受众互动素养的培养贯穿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始终。
-
智能技术驱动传媒业变革张立,曲俊霖,张新雯 著本书深入剖析了大数据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与影响,从技术角度对新媒体的运营模式进行了梳理、归纳、分析和比较,总结了主流新媒体平台的运营措施以及大数据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技术方案与运营方法。书中首次对新媒体内容分发机制进行了解读,梳理了技术迭代的衍变历程、推荐算法的基本原理;选取新媒体领域的前沿案例,对他们的产品设计、用户运营等技术进行了案例分享和方法解读。
-
中国学术期刊话语权评价研究王旭 著开放科学时代,开展“中国学术期刊话语权评价研究”是基于理论、方法与实践需要而生成的一个充满挑战但又极具研究价值的课题。本书对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学术期刊评价理论与指标体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有着积极作用。本书构建了中国学术期刊话语权评价的理论框架和评价体系,提出了多元融合的中国学术期刊话语权评价的设想并进行了实证。本书旨在为研判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和领域专家对期刊发展方向的导向、创建一流学术期刊、服务于“三大体系”建设和提升中国学术期刊话语权提供参考。
-
意义·形象·话语戴蔚 著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生深刻变化,乡村在国家话语和政策话语中得到强调和重视。在“乡愁”话语和“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视域下,乡村精神家园得到更广泛层面的社会关注和认同,也较以往更多地呈现于媒体传播实践中。本书基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视域,以电视媒介为研究对象,在探索“乡村精神家园”概念及内涵基础上,从价值构型、视觉呈现、传播话语三个层面深入研究了电视媒介对乡村精神家园的建构。同时,还从乡村振兴视域出发,结合电视媒体的传播实践,进一步分析了面向乡村传播的电视传播实践问题策略,具有较高的实践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