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知识传播
-
赵玉明广播电视史学思想研究燕频 著赵玉明是我国新闻史方面的研究大家,主要从事中国广播电视史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著作等身。他的广播电视史学思想丰富而系统,对学术和实践均有启示意义。本书以赵玉明广播电视史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著作的分析评述为基础,结合时代发展和整个广播电视史学的发展脉络与趋势,对其广播电视史学研究领域、史学思想、思想渊源和影响进行系统研究,力求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总结赵玉明的广播电视史学贡献,并在时代变迁中凸显赵玉明史学思想的价值。
-
社会化媒体背景下中国电视媒体的融合发展路径研究金海鑫本文拟从生产制作维度、媒介形态维度、受众效果维度、产业理论维度四个方面,来探讨两类媒介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新型内容生产及运作模式;通过一手数据和**数据,量化分析社会化媒体和电视媒体的具体关联程度,剖析影响社会化媒体下电视媒体发展的主要原因;理清现阶段电视媒体与社会化媒体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不同层面上的优势互补及应该关注的问题,由表及里的挖掘出适应媒介发展规律的电视媒体与社会化媒体的互动模式。
-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书楚辞笺注曹锦炎撰 著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经过整理,共发现五篇楚辞类作品:《凡物流形》《李赋》《兰赋》《有皇将起》《鶹鷅》,已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七、八册公布,整理者即是曹锦炎先生。这五篇作品均不见于今本《楚辞》,从体裁和句式看,也比今本各篇显得更具原始性,这对研究楚辞这种诗体的形成很有帮助。本书将五篇楚辞集中在一起,结合学界**研究成果和个人研究心得,对释文与注释做了细致的修订与增补。书中还附有简文摹本,可和释文注释对照阅读。
-
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陈晓强 著《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从理论探讨和声符考释两个方面展开对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的研究。理论探讨部分从四个角度展开:1.学术史的梳理;2.泛时的考察;3.历时的考察;4.方法的提取。材料考释部分从韵部、声纽、字形三个角度提取形声字声符,进行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的考释和汇编工作。
-
网络视听版权规制论陈笑春 著本书全面分析了网络视听作品的版权纠纷,但重点并非在于裁判结果,而是关注其中的产业实践与法律规制的矛盾互动,并从网络视听产业的“内因”分析产业特征与版权纠纷之间的可能关联,以及从规制体系的“外因”分析现行法律体系在版权制度全球化趋势中凸显的问题,从而立足中国产业的现实,对权利保护界定和侵权认定边界提出有价值的思路和建议。
-
信息处理与数据科学马秀麟,邬彤,鲍建樟,李鹏 编本书是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并对人们的科学研究、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大形势下,结合教育部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加强在校大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为高等院校“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类课程的教学而编写的。本书从信息处理与数据科学的视角入手,依据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的课程体系及本书的设计理念,重点探索并分析了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各类信息资源的编辑处理技术、数据科学与数据分析的相关概念与技术、人工智能的原理与应用共5个领域的内容。因此全书分为5篇,分别为:第1篇信息及信息的数字化表示、第2篇信息平台与信息交流、第3篇文稿处理与信息呈现、第4篇多媒体信息处理、第5篇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最后,还以Excel的分析工具库为例讲授了数据分析中常见的t-检验、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技术。与同类教材相比,本书强化了对大学计算机课程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的梳理,并在内容上有所加深,重点增加了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两个模块的内容,系统地讲授了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概念、特征与关键技术。本书注重系统性和理论性,涵盖知识面较广,既可以作为大中专院校的计算机公共课教材,也可作为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自学参考资料。
-
人工智能时代李本乾,吴舫由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国际传播学会(ICA)共同主办,以“人工智能时代: 新兴媒介、产业与社会”为主题的第六届新媒体国际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顺利举办。本书为该新媒体国际论坛精粹第二辑,从媒介生产和媒介使用两个角度出发,探讨新兴媒介对产业与社会的影响,研究话题包括新闻研究与新闻教育、智能媒体时代的产业转型、媒介使用、媒介素养等。本书可供新闻传播学及相关学科研究者参考。
-
人工智能时代李本乾,吴舫以“人工智能时代: 新兴媒介、产业与社会”为主题的第六届新媒体国际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顺利举办。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和国际传播学会(ICA)共同主办,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媒体行业的变化方向、智能传播的行业图景、“媒体 AI”模式为社会注入的新力量及带来的新变革等问题。本书为第六届新媒体国际论坛论文精粹辑,重点关注人工智能(AI)技术及新媒体的公共潜力,即AI如何为新闻产业和社会生活赋能,使公共生活变得更好。本书可供新闻传播学及相关学科研究者参考。
-
广电传媒的转型发展与人才培养李永健,张弛,荣文雅本书基于对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和《中国舆论场》两个栏目深度考察,认为媒介融合时代广电传媒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提升收视率、促进传媒转型发展。本书探索分析了这种转型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结合新文科建设视角,在对中央电视台、东南卫视等主流媒体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核心素养模型,该模型由政治素养、受众互动素养双轮驱动,以专业理论为基础的文化科技素养和以视听文化为基础的新媒体素养两翼齐飞;提出要将政治素养和受众互动素养的培养贯穿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始终。
-
微博公益传播王炎龙微博公益传播的要义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以微博为媒介进行的微博公益传播公益传播,具体是指公众或组织通过微博发布或接受公益信息,并参与、动员和支持公益事件的一种传播活动;其二,细小的公益参与方式,强调“勿以善小而不为”,人人可以通过举手之劳汇聚公益力量、创造社会价值。微博凭借其开放性、社交化、强弱连接并举的信息传播优势,为传统公益传播注入了新生力量。但微博如何重塑公益传播,吸引了哪些传播主体参与,形成了怎样的传播机制,实现了怎样的传播效果,据此需要建立怎样的传播规范,这些问题留待研究者分析和解读。基于此,本书以社会心理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展开学理化阐述,试图探究公益传播理论的适用性,发掘提升微博公益传播效果的可行性路径,为完善微博公益传播体系建言献策,以促进微公益行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