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知识传播
-
面向科学研究主题的文本时态特征检索研究沈思本书分析了不同信息载体的时间表达式分布,构建了基于传统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时间表达式抽取模型:首先,通过全文文献和题录信息的对比,验证了不同信息在学术文献对应研究阶段划分准确性上的影响;其次,对时间词敏感研究主题的排序进行了探究,并构成了基于时间相似度的检索研究内容;最后,结合具体的案例数据,以时间线串联整个研究内容,对研究主题的相应资源进行了整合探究。本书主要面向信息资源管理、知识挖掘、深度学习的研究者和学习者。
-
近现代出版与新知识传播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 编出版是思想和知识公之于众的重要媒介,上海则是中国近现代出版的发源地和中心。1949年以前,全国80%以上的出版机构集中在上海,90%以上的近现代学术著作在上海出版,上海出版事业引领了近现代中国新知识传播与思想进步的潮流。2022年10月29日、30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和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共同主办了“近现代出版与新知识传播”学术研讨会,全国各地近50位学者参加会议,围绕“出版与新知传播”“出版与文化交流”“出版与商业互动”“辞书与教科书出版”“出版与新文化”“出版与科技知识”“出版与政治活动”七个专题展开探讨。本书选编此次会议论文30余篇,研究涵盖书籍史、阅读史、印刷、翻译、版本和目录学等多元主题,体现了出版史研究的前沿动态。
-
2021广州日报编辑中心创新年鉴赵东方,余靖,汤新颖,何超,王晨阳暂缺简介...
-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23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监测课题组 编本报告从创新环境、创新资源、企业创新、创新产出和创新绩效等5个维度构建监测指标体系,共计214个监测指标。相较于上期报告,基于政府统计调查制度的变化,部分指标有所调整:一是反映邮政、电信业务量的指标调整为企业电子商务方面的指标;二是新增加了“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三是补齐了上年缺失的研究机构的创新数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23》包括5个部分内容:一是区域创新能力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二是全国创新能力监测指标年度间的比较;三是各地区创新能力监测指标按5个子系统的数据发布;四是创新能力监测数据按地区发布;五是区域创新能力监测指标的简要说明,以方便研究者使用。
-
狂欢与理智解庆锋舆论是公众社会心理的直观呈现。互联网空间中公众的心理机制动态而复杂,网络议事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面对网络舆论的负面社会效应,新型主流媒体应当承担起舆论引导的责任。在多元化的媒介传播环境中,新型主流媒体需要创新舆论引导理念。涉法事件容易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然而,法律的专业化与公众朴素的正义感之间存在张力。因此,在法治事件的舆论引导实践中,应当通过专业法律知识的供给来提升公众的法律素养,缓和二者的张力关系,进而实现舆论引导。在涉法事件中,公众可能希冀借助舆论审判来影响司法判决,然而,公众对舆论审判的感知却削弱了其司法公正感,反而不利于法治社会的建设,这从另一个方面显示了舆论审判——一种特定形态的信息传播——的负面社会传播效果。
-
编事辑语陈甦在中国法学不断繁荣并且日益体系化完善的进程中,《法学研究》始终以敏锐的实践观察力和卓异的学术判断力以及优质的稿件编辑能力,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持续而稳定地发挥了提供学术产品、推广理论方案、培养研究人才的学术平台作用,并因此成为中国法学界值得展示的一个学术样板。在中国法治进步和法学发展的新时代,法学研究者在法治实践中如何发现重大选题,对于制度建议或政策方案如何进行理论处理,对于学术观点如何进行学术表达,以及在读者、作者和编者之间如何建立更为有效的学术联系,本书可为之提供有价值的学术示范或启示。
-
青春电影的伦理审视袁智忠本书基于电影伦理学的全新学科立场,对青春电影中的道德价值加以审视,反思改革开放以来的青春电影道德价值取向及其对青年群体的影响。本书既对青春电影的伦理叙事特征、道德价值取向及其历史变迁进行了整体研究,又对都市青春爱情电影、校园青春爱情电影等突出的青春电影类型及其典型个案进行了深入阐释,力求在传统美德、现代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重语境中重构青春电影的现代道德价值体系。当前,在加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时代背景下,本书对青春电影的价值取向进行了道德审视和伦理建构,对于引导青春电影的价值走向,重建具有时代精神、符合广大人民利益和审美旨趣的青春电影创作理念,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
问学出版方卿《问学出版》是作者的一部自选集,收录了作者30多篇文章,时间跨度近30年。文章的内容涉及出版和出版学的方方面面,早期的文章关注的主要是“图书营销”“发行代理制”“产业链”等出版产业微观或局部问题,中后期更多涉及的则是“发展战略”"专业出版”“产业资源“出版服务”或学科建设等产业宏观或理论问题,其选题大体反映了我国出版业改革发展的历程和出版学研究重点或热点的变迁。
-
新闻的价值邵鹏本系列丛书选择了10个人们日常中关注并参与的话题,力图通过揭示媒介文化的形成机制来引导读者认识复杂的文化现象,培养理论洞察力和批判能力。作为本系列中的一本,本书将分9个章节探讨当前的新闻技术与新闻专业主义问题,试图描述当前技术条件下的新闻业态,回答新闻是否依旧重要,如何才能专业的问题。本书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技术革新、平台发展对新闻业的影响,点明“在网”向“在场”的转变对新闻专业主义推出了挑战;第二部分从行业回归人,讲述媒体人把关权力、职业荣誉感和经济获得方面的变化。作者经过分析得出结论,肯定了专业主义的价值、人的作用,同时也强调对作为非解药的技术的重视。
-
活的光标许同文迷路的时候打开移动地图,通过位置共享与朋友相遇,去有意义的地方定位打卡,用跑步软件记录跑步轨迹……定位媒介的地理位置披露和个人追踪功能正全面介入个人日常生活,数字移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书从人们日常手机应用授权使用位置功能的经验出发,力图在呈现地图导航、自我追踪、地理位置的自我披露与共享等位置媒介使用的丰富实践的基础上,展开有关定位媒介如何重塑人与地方的关系、如何激活和再生产新的地方的理论讨论。作者认为,定位媒介重置了身体的空间感知和城市的空间性,成为激发当下城市空间中一系列社会实践的关键。在定位空间中,人成为活的光标,城市成为活的界面。光标与身体遥相呼应,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互相定义。这种混杂与交互所带来的身体空间感知,促使我们重新思考移动数字时代的地方感和地方实践。本书是中国第一部基于扎实的田野工作、理论视野开阔并极富前沿探索精神的关于定位媒介的质化研究著作,可为新媒体研究、传播研究、媒介研究等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