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知识传播
-
上海出版年刊2022《上海出版年刊(2022)》编委会 编《上海出版年刊(2022)》收录上海出版界各部门各单位的年度报告,囊括中国最美的书等奖项的评选,收入新店图册、论点选刊、行业视点、推荐书单、年度主要获奖情况一览、人物以及出版行业的其他重大事件,具有档案价值的重要图片等,是上海出版的年度大事记、资料库和数据集成。本书新增世纪出版集团搬迁一节,关注主题出版,和前两卷有别。《上海出版年刊(2022)》是上海出版史料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2021年上海出版界之面貌,具有重大社会价值和史料价值。
-
汉语文化传播研究宋春香本书基于中西方文化语言学理论,阐述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汉外语言对比研究,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跨文化视域下,指出汉语不同于其它语言的人文性特征和民族文化特色。与此同时,行文条分缕析,专题阐释,针对汉语的称谓汉语数字词、汉字色彩词、汉语植物词、汉语动物词、汉语问候语、汉语的成语、汉语的建筑、汉语的音乐、汉语的诗歌、汉语的茶艺、汉语的饮食、汉语的法律词汇等专题,系统梳理其间呈现的中国文化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力和文化他信力。
-
《大公报》全史吴廷俊“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本书由“报史”“年表”和“报人”三卷构成。 “报史”卷以“大公”精神为内在逻辑撰写而成。1902年至1949年的《大公报》史可分为三个时期,即英记时期、王记时期和新记时期。各个时期的报史由于主持者对“大公”精神贯彻的程度差别而呈现不同的面貌:英敛之首倡“大公”,为其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公报》转手王郅隆,在胡政之主持下,报纸进入现代发展轨道;转手王景杭后,“大公”精神缺失,最终导致报馆倒闭;新记续刊,重扬“大公”旗帜,使《大公报》发展到新的高度。“年表”卷是以日记、报纸资料、人物传记、相关回忆文章与研究论著为根据所编撰的大事记,分为英记年表、王记年表和新记年表。“报人”卷则为“《大公报》人”立传,共收入56人,分“三世创业者”“新记‘少帅’”“采编精英”和“经营里手”四个层面。 三卷内容相辅相成,“报史”卷本着“论从史出”的治史原则,更新了以往《大公报》史研究的诸多观点;“年表”卷为撰史准备了翔实的史料;“报人”卷则作为“报史”卷的补充,其内容更为生动、丰满。本书是迄今为止有关《大公报》史最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可供相关研究者参考使用。
-
中国传媒社会责任研究报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黄晓新,刘建华《中国传媒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22-2023)》是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传媒融合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该书对2022至2023年我国传媒融合创新实践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剖析了目前中国传媒融合创新的问题,并预测了中国传媒融合创新的未来发展趋势,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库服务。全书分为总报告、内容融合创新篇、渠道融合创新案例、产品融合创新案例、经营管理融合创新案例和县级融媒体研究专论六大块内容,主要以不同层级的媒体单位或组织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具体研究和分析。
-
互联网群聚传播隋岩互联网虽具有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多种属性,但本质属性是传播主体极端多元的群体聚集性传播。速聚速散的群集,形式酷似“快闪”,但绝不同于“快闪”背后的组织传播本质。时间碎片化与空间叠加且加速流动,赋予群聚传播生成条件,促使大众传播时代的离散社会,演变为互联网空间中常态化的社会聚集,即原本非常态的集合行为常态化了。多元主体聚散瞬间化、常态化的社会表达,既直逼话语权力和舆论角逐,又反映出虚、实社会结构的“共变共振”关系。群聚传播以表征符号映射社会结构冲突,用情绪发泄裹胁民意,激发真相难辨的网络狂欢,把个体事件、局部问题扩散演化为整体问题,转化为舆情海啸,不仅可以绑架个人、机构、企业、行业,甚至可以影响任何国家的外交政策乃至战争走向和国际格局。
-
公益传播十讲曹轲我们讨论的“公益”不再仅仅是扶危济困;数字时代的到来,让“人人公益”“指尖公益”理念得以传播和落地。 本书基于2022年暨南大学公益数字人才培训课程内容整理,课程依托暨南大学的侨校优势、南方优势、学科优势,借助新闻与传播学院一流的师资与课程资源,设计并推出包括新闻与传播学院一流精品课程、新闻伦理与法规研究、风险管理与舆情数据研究、互联网公益实践探索、文本优化创新在内等十门课程。书中所载课程共分五大板块,包括公益传播力、公益数字力、公益创新力、公益领导力、公益政策力。主讲人包括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以及社会各界颇具影响力的高管,如暨南大学的刘涛、谷虹、曹轲、唐攀教授,公益传播研究专家周如南,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会长顾作义,广东省社会组织管理总会常务副会长郭洁莹,阿里巴巴原合伙人、马云公益基金会理事王帅,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腾讯公益平台负责人刘琴,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金久淳,中新社广东分社社长张见悦,信息时报公益事业部总监、广州市十大最具影响力慈善人物黄莺等,大咖云集。其中,第四讲关于互联网公益的前沿实践与未来,由阿里巴巴原合伙人、马云公益基金会理事王帅主持,并由互联网公益领域的三位专家和两位媒体人共同主讲,呈现了一堂案例丰富、妙语连珠的互联网公益课。本讲最后还附上微信支付团队探索数字公益新模式的微信现场内容。
-
议程设置视角下《人民日报》关于中国梦报道研究刘亚 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百年来一代又一代领导集体共同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但以“中国梦”这样简洁明了、朗朗上口又极具传播力的语言表达伟大复兴的梦想,尚属首次。研究《人民日报》“中国梦”报道,源于其是提升政治传播能力的时代诉求、加强党的领导的现实需求以及深化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人民日报》9675篇“中国梦”报道为研究对象,以议程设置为理论框架,采用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人民日报》“中国梦”报道议程设置的整体图景,并试图探寻议程设置的策略、偏颇及原因,终提出议程设置的优化路径。
-
比较新闻传播研究孔正毅,包鹏程 著本书为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学专业基础课教材。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内容:比较新闻传播的影响研究、比较新闻传播跨学科与阐发研究、比较新闻传播现象聚焦,借鉴比较文学、比较政治学、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将中西新闻传播活动放在两个系统中进行比较研究,即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本书立足全球视野,运用比较的理论和方法,系统考察中外新闻传播学的相互影响以及相关专业的互动关联,是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的一次有益探索。
-
数字时代的问卷调查王卫东本书探讨了如何在数字时代超越传统的纸笔问卷调查,采用拥有广大全球用户的LimeSurvey问卷调查系统,创新性地开展电子化、网络化、系统化的问卷调查项目。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如何通过LimeSurvey创建和优化电子问卷、启动问卷调查项目、进行问卷调查项目管理和数据管理,说明了将LimeSurvey应用到具体的问卷调查项目中的各应用要点和使用技巧。除了全面展示LimeSurvey作为通用型电子问卷引擎和问卷管理系统的功能外,本书还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发挥LimeSurvey系统的优势,将其应用于网络化和数字化时代中的面访调查、电话调查、网络调查、混合模式调查等各种场景,创新性地开发出新的应用场景和方向,展示了LimeSurvey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2)》主题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学术出版与交流平台”。依托国内外知名数据库和一手官方数据,运用科学计量方法,剖析存在问题,总结发展规律,梳理和分析我国科技期刊及科技论文的总体情况,以数据形式呈现我国科技期刊整体现状,研究全球数字出版技术变革,探讨国内外数字资源与学术交流平台进展与趋势,探索数字经济时代的中国学术出版融合与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发展路径,提出数字经济时代的中国学术出版与交流平台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