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知识传播
-
中国传媒社会责任研究报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黄晓新,刘建华《中国传媒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22-2023)》是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传媒融合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该书对2022至2023年我国传媒融合创新实践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剖析了目前中国传媒融合创新的问题,并预测了中国传媒融合创新的未来发展趋势,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库服务。全书分为总报告、内容融合创新篇、渠道融合创新案例、产品融合创新案例、经营管理融合创新案例和县级融媒体研究专论六大块内容,主要以不同层级的媒体单位或组织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具体研究和分析。
-
当当网 可视化新闻徐蓓蓓,陆晔暂缺简介...
-
医学编辑学概论袁桂清本书共计39章,从新视角、新理念、新理论、新方法、新思维和新学科角度,深层次地阐述医学编辑学相关理论、方法论、研究方法和医学编辑方法。内容包括医学编辑学总论、医学编辑学的基本概念、医学编辑心理与读者及作者心理特征、医学编辑知识结构与智能素质培养、医学编辑逻辑知识与编辑逻辑素质、思维方式与创新思维方法、医学编辑决策原理与决策方法、医学审稿制度与审稿质量控制方法、医学编辑应用文书撰写方法与规范、医学科技学术传播方法、传播效果评估,医学科技学术融媒体出版与融合传播、新媒体医学出版与传播、虚拟编辑出版等。本书具有独特原创理论,注重系统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融汇,方法与实践相结合。适于医学编辑与出版传媒行业各层次编辑参考。
-
新闻采写教程操慧本书为“新闻学国家特色专业系列教材”之一。该书2010年出版后多次再版,该书立足全球化、数字化传播的媒介生态,全书分两个部分,一共九章,从新闻采写的理论、实务、应用出发系统阐述现代新闻采写的变革与实务技能的规律,侧重于采写的实践传播和案例分析,并从认识律的高度论述与编评和媒介应用的相互关系,从而帮助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新闻传播观和新闻价值。此次修订对原教材做了较大改动,对有关案例做了调整,以更加符合当前形势。
-
议程设置视角下《人民日报》关于中国梦报道研究刘亚 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百年来一代又一代领导集体共同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但以“中国梦”这样简洁明了、朗朗上口又极具传播力的语言表达伟大复兴的梦想,尚属首次。研究《人民日报》“中国梦”报道,源于其是提升政治传播能力的时代诉求、加强党的领导的现实需求以及深化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人民日报》9675篇“中国梦”报道为研究对象,以议程设置为理论框架,采用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人民日报》“中国梦”报道议程设置的整体图景,并试图探寻议程设置的策略、偏颇及原因,终提出议程设置的优化路径。
-
比较新闻传播研究孔正毅,包鹏程 著本书为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学专业基础课教材。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内容:比较新闻传播的影响研究、比较新闻传播跨学科与阐发研究、比较新闻传播现象聚焦,借鉴比较文学、比较政治学、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将中西新闻传播活动放在两个系统中进行比较研究,即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本书立足全球视野,运用比较的理论和方法,系统考察中外新闻传播学的相互影响以及相关专业的互动关联,是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的一次有益探索。
-
用新闻评论和这个世界聊聊周山 著新闻,反映并影响着世界和人们的生活。新闻的背后是什么? 除了新闻本身,我们更应该看到什么? 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这便是新闻评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本书是作者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对若干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的看法与认识。正如作者所说一一用新闻评论和这个世界聊聊。聊些什么一一说事,聊理,长记性。不代替受众思考,但引发思考,并为大众发声,是作者一贯秉持的写作态度。人生在世,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不惊慌”,是阅历、是定力、是格局,是态度,长志气、强骨气、蓄底气、增正气,当是我们一生的追求。正所谓一句不惊、不怖、不畏的“何事惊慌”。
-
讲好中国法治故事陈笑春,秦赛一法治新闻报道是记录我国法治进程、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媒体以专业报道打造精品内容、以法治传播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途径。讲好中国法治故事,首先要厘清法治新闻的概念和历史,为此,本书“纵向”考察了与“法”有关的新闻信息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媒介传播;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应该呈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语境下的报道,为此,本书“横向”排列了涉及民事、刑事和行政等不同法律部门的新闻报道的特点;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做好国内宣传报道,还应重视国际传播,为此,本书梳理了以法治视角报道我国重大事件的方法和要点,分析评述了对他国新闻和国际事务进行报道的法治新闻实践。本书一方面通过通俗平实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让国内的受众提升法治思维;另一方面也通过真实直观的呈现,让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法治建设成就被国外的受众所认识和理解,过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更好地竖立民族文化自信,让世界看到“发展中的中国”“学术中的中国”,从而真切地走进“法治的中国”。
-
事实核查[美]卢卡斯·格雷夫斯(lucas Graves)《事实核查:后真相时代美国新闻业的选择》是考察美国新闻界和政治传播领域“事实核查运动”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其历史情境建立在美国新闻业对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候选人言论真实性的持续追查和报道上。选战期间,专业事实核查人员和更广泛的事实核查运动在美国新闻业中兴起,为研究者观察新闻生产和新闻生态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窗口。作者格雷夫斯耗时5年,进入事实核查机构PolitiFact参与事实核查的活动,还实地考察了其他两家专业事实核查机构FackCheck.org和Fact Checker,访谈这三家机构的创办人和主要成员,参加它们主导或与其他组织携手开展的业务和研讨活动。通过对事实核查日常实践的“深描”,作者讲述了美国事实核查行业兴起的故事,运用丰富的田野考察资料回答了这些基本的问题:什么是事实核查,它与媒介批评有何不同;什么促使了事实核查行业的产生;谁在做事实核查;如何做事实核查,应遵循哪些规范;如何衡量事实核查的效果;等等。在一个新闻的可信度受到广泛挑战的时代,本书提供深刻的洞察,不仅让我们得以把握西方事实核查运动兴起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据此烛照中国的实践:中国的事实核查应当在什么语境下产生?这样的实践如何作用于公共生活?在新传播技术快速更新换代、媒介融合走向深入、新闻人加速转型的今天,这样一部新闻生产社会学的著作,将使中国学者从中受益。
-
记忆+创造力王可欣传播学视域的博物馆研究兼具宏观理论思辨与微观受众分析透视博物馆传播如何传承人类文明、推动社会智识发展基于场域理论,本书立足三个问题探讨博物馆传播。1.媒介属性决定了传播场域属性,博物馆与一般大众传播媒介相比有哪些特殊属性?2.探讨场域的动力机制问题:传播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特征和模式?3.参观者既是场域行动主体,又是传播的受众,其有哪些行为模式?传播效果如何?本书立足传播学,将经典理论、前沿理论与博物馆实践整合起来,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