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知识传播
-
国际新闻蓝皮书徐清泉,白红义本书将系统呈现了全球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知识生产情况,并对传播研究的概念、议题与理论,新技术范式下的新闻学研究,平台与社交媒体研究,互联网与数字政治等议题进行评述,管窥国际学界当下的研究动向,为我国国际传播研究提供经验和借鉴。2021年,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讲话时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在这一背景下,本蓝皮书主要追踪国外在新闻传播领域的最新研究与发展动向,通过对最新的前沿学术动向进行再研究,发现全球新闻传播学的新概念、新理论、新知识,旨在通过学术研究加强与国外特别是西方新闻传播学术界的对话,推进国际传播,加强我话语权建设。
-
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新闻吴?Z薇本书探讨的是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对新闻业的影响。作者从理论与实践两条线索出发,融合了当下较为前沿的媒介平台化与平台社会研究、媒介与技术研究、媒介的物质性研究的最新成果。这些理论成果在新闻学研究领域的运用在国际学术界范围内也属于较为新颖和前沿的研究,能够丰富我国当下数字技术、智能媒介研究与新技术条件下的新闻学研究的视角和理论资源。在引入国际学界最新理论进展的基础上,作者尝试将国际新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借助多重媒介理论视野来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新闻理论。
-
2022—2023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崔海教本书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数字蓝皮书”2022-2023年度的研究成果,延续了历年来的研究特点和内容。本书由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附录等四大部分组成。本报告采用数据实证分析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运用产业组织经济理论着力从产业主体、产业行为、产业绩效等方面对数字出版产业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也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环境加以阐析,以求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脉动进行深刻追溯,为数字出版产业的规划和发展提供连续、可比的数据依据。
-
政治传播学引论(英)麦克奈尔 著,殷祺 译当代意义为重在的革命不是经济革命或是政治革命,而是一场在被统治者中制造同意的艺术的革命——在新一代掌权者的政治生活中,劝服已然成为一门自觉的艺术与大众政府的常规器官。(沃尔特·李普曼语)如果有一个组织斗胆闯入当代政治领域,却缺乏对媒介动作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公共关系机器如何将这种理解转化为政治优势的认识,那么勇气可嘉之余,失败似乎命中注定。如今所有的政治行动者,从总统到首相到工会领袖甚至恐怖分子,都已经意识到这种深入的理解与认识是他们涉足政治讨论与政府决策的先决条件。政治行动不再是由一群理智、富有且受过教育的精英分子发起,并由他们的集体意愿决定。广大群众可以通过他们手中的选票做出决定,并且以公共舆论影响政治过程,而公共舆论可以被构建、制造和引导,为那些有兴趣这样做的人们所操纵。大众传媒在政治进程中扮演日渐重要的角色,这对于民主政治而言,是祸是福?《政治传播学引论》批判性地探讨了英国、美国以及其他当代社会中政治、媒体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布赖恩·麦克奈尔在这本通俗易懂的教材中考察了政治家、工人、压力集团与恐怖组织如何利用媒体,还考察了政治媒体与它们的影响,政治广告、政治市场营销和政治公关的作用,以及各层次机构组织的传播实践。
-
新闻话语和公司大众媒体的身份建构秦勇本书由六章组成。第一章是引言。第二章是文献综述,讨论了企业形象、企业新闻话语、网站传播、企业隐喻、评价理论和比较研究的研究现状。第三章是方法论。第四章是认知隐喻分析。第五章是语用情感分析。这两章一开始就明确总体的研究目标和具体的研究目标,然后阐述具体的研究方法,详细地介绍分析过程中和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方案、数据概述,最后根据本研究构建的理论框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
重构知识张伦、李永宁《重构知识:在线知识传播的疆域、结构与机制》旨在探究社会化媒体知识分享平台的知识分享行为规律、知识疆域结构特征、知识构建的动力机制以及知识普惠的技术实现。依托于当前人文社会科学“新文科”建设总体要求,本书基于传播学理论视野,利用信息科学计算技术,结合复杂网络分析框架,致力于解决当前传播学现实问题。具体而言,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知识传播,提高知识传播效率,推进知识普惠,探究信息技术能够惠及广泛社会群体的可能性与可行方案。 本书适合计算社会科学领域、计算传播学领域,以及信息科学领域的学者与青年学生阅读。书中关于数据分析方法的章节,能够为计算传播学和计算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和教学提供文献支撑。
-
论语新说秦学智《论语新说(上)》一书将反映孔子思想和生活的《论语》放在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并结合当代社会现实实际,对《论语》的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等思想及其思想价值给出新的诠释和评价。本书具体包括对《学而篇》《为政篇第二》《子罕篇第九》等九篇的解读,对各篇每一章的解说包括原文、引言、释解、译文和拓展五个部分,结合当代社会现实实际和道德修养问题进行评价和阐释,讲述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对当代道德教育实践和传统文化传播具有指导和参考意义。
-
当代乡村媒介空间转型关琮严略规划(2018—2022年)》,对未来五年的乡村振兴进行了具体部署,乡村振兴战略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其中的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指引,对推动整体战略实施意义重大。同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至此,乡村振兴战略和媒体融合战略在乡村交汇,让媒体助推乡村振兴的主旨更加明确,也让媒介与乡村社会研究具有了新的时代意义。对于乡村文化振兴来说,深入探讨和研究乡村媒介与空间的形构关系以及从历史维度考察乡村媒介空间的结构转型问题有助于洞见乡村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乡村文化振兴乃至整个乡村振兴贡献理论思考,提供一些策略参考。
-
大众传媒与民主政治谢岳 著本书以美国为例,在马列主义指导下,从政治传播学的角度研究了民主社会中媒介与政治的复杂关系。全书综合运用政治学、传播学等学科相关理论,并结合具体实例,对当代美国大众传媒的宪政地位、公共舆论在美国作为民主社会基础的作用以及媒体与美国民主政治的运作等问题作了比较全面而透彻的分析,是该领域一部不可多得的创新之作。可供各大专院校师生、政府工作人员以及新闻文化工作者参考。
-
大众媒介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张昆 著本书试图对大众媒介的政治社会化功能进行全景式描述,探讨大众媒介的政治社会化艺术及其功能的调控,提示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