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知识传播
-
特稿采写宝典余音《特稿采写宝典》详细介绍了特稿采写的基本要领和投稿技巧,深入浅出,好读实用。它可以使初学者少走弯路,使特稿从业人员更准确地了解采写规范,对于老特手和理论工作者也有启发价值:如果想发展,就得思考特稿的理论问题;如果不想被市场抛弃,就应该不断地“吸氧”和“充电”。
-
对话美国顶尖杂志总编王栋世界顶尖杂志是怎样成就的?它们为什么会对世界舆论、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又为什么能在全球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演进中发挥重要作用?作者王栋正是带着这些问题出现在美国顶级杂志总编面前的。在与美国杂志总编的对谈中,王栋的提问涉及杂志的办刊理念,杂志定位,读者策略,报道风格,内容品味,编辑流程,团队精神,人才战略,投资战略,运营管理,跨国发展以及新媒体的挑战等诸多方面。所以,尽管他的书没有为上述问题系统地提供全部答案,但敏感地捕捉住了成就世界级杂志的核心要义,从而为读者提供了进一步探究的宝贵线索。 这本书是第一本全面、详尽又深入、细致地探讨美国顶尖杂志的编辑方针、作业流程和经营理念、管理经验的专著。本书由PPOP朱冰创意库、上海万语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作家出版社联合策划推出。
-
正在消失的报纸(美)迈耶 著,张卫平 译三十多年来,新闻报纸一直以缓慢却稳定的速度流失着读者。究其根源,新信息技术尤其是因特网及其对公众时间的激烈争夺,导致了报纸读者的分流。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如何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中,菲利普·迈耶提供了一种看待报业公司的新模型。他通过分析传统报业如何赚钱和广告主如何做决定,向报业集团提供了一种帮助报业走出困境的模型——影响力模型:报纸产生两种影响,一种是不用于出售的社会影响,另一种是用于出售的商业影响,或促使消费者下决心购买的影响。迈耶认为,新闻工作者不是在从事新闻业,甚至也不是信息业,而是“影响业”。他称这个模型的美妙之处在于它为新闻业的卓越性提供了经济上的合理性。迈耶分析和描述了过去使报业运作的各种因素,并通过有关新闻产品质量对商业成功的影响效应方面的数据,探讨了如何利用社会影响力来提升商业价值的途径。书中,迈耶的分析精辟,论述生动,他与报业公司总裁及业内分析专家的对话,精彩、透彻。迈耶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如何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中所阐述的观点,对新闻学院的老师、学生以及业界人士,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新闻类读物。
-
读品《读品》编写组 编读书是一种品位。读品不是读作品,而是品读知识、品读人生,品读自己的灵魂。——许纪霖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这组书评,确实可称“品”,虽有位阶的差异,但整体而言,够品味!——汪丁丁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读品】是一群热爱阅读的年轻人发起的一个公益项目,用来记录和分享我们的阅读、思考以及一切与书有关的生活。追求原创,主要刊登与书有关的评论、笔记、感悟、访谈、书目,特别是批评意见,鼓励读书融入生活的姿态,倡导真实客观的读书评论。【读品】是开放的团队,我们愿意和一切爱书、读书人结交朋友,共享读书的快乐。一群很有才气的年轻人办了一份电子双周刊物,叫【读品】,每期推荐最新出版的书籍,也从中加以选择进行评论。这个小组的成员,有不同的专业背景,但都是爱书之人,他们读书品书评书,从中体会一种伟大而单纯的乐趣。他们的文章不单纯是书评,而是借书阐发出去,内容厚实,观点犀利,语言清新活泼。在他们的坚持下,【读品】,在圈内小有名气。他们的目标是做成中国的《纽约书评》。 本书40多篇文章就是从【读品】中精选出的,内容集中于文学、艺术、历史、财经、人文思想。本书的价值在于这些文章不仅仅是书评,很多文章是独立于书的,更多地反映了评论者关注的问题,体现的是他们的视角、观点和话语方式。
-
年轻的战场上海文广新闻传播集团发展研究部 编著SMG发展研究部编著的《年轻的战场》讲述的是2006年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重点项目《加油!好男儿》第一季台前幕后的故事。记录了该项目从立项、制作、推广、播出到衍生开发的全过程。SMG发展研究部是负责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战略规划、项目论证、行业分析、视昕率管理、节目研发和业务考核等方面工作的职能部门。2001年底成立以来,部门积累了大量实证研究、理论探索和个案分析的成果0IiSMG发展研究书系,会陆续介绍其中部分成果。《年轻的战场——SMG“好男儿”是怎样炼成的》是书系中的第一本。
-
中国高端访问肆余玮在这本书里,作者作为中国知名人物期刊的资深记者,全悉聚焦商界风云中的名家和名家崛起背后的商界风云,全方位展示变革时期中国企业家财富冲浪的探索实践和思想新锐,全情解读知本精英们的财富时尚和独特的精神追求,全面反映一个成功阶层的欲望与方式、生活与状态,以通俗的形式诠释经济生活,用文化的角度、人性的眼光看资本经营与商业动作,深层次纵论产业或企业的战略与变局。
-
中国高端访问伍余玮与2556岁的圣贤聊“心得”的于丹、向世界报道“开国大典”的李普、自由穿行在艺术宫殿里的黄苗子、被世人鉴定为“艺德双馨”的徐邦达、以及成就中国文坛亮丽风景的铁凝、绿原、牛汉、屠岸、肖复兴……一个个丰满、灵动、人性化的人物脱颖而出。他们在两们资深记者的访问中坦露真情,在两位青年作家的笔墨里被还原出原汁原味的本色。
-
中国电视节目分类体系张海潮半个世纪的拓展,造就荧屏空前繁荣;2400余频道,1100多万小时播出,成为世界最大电视国度。产业化、数字化、国际化趋势,前景广阔,竞争日趋白热;缺乏广泛认同的节目分类标准和体系,造成诸多混乱,影响事业发展。疏理国内外成果,运用科学方法,描绘出中国电视节目全景画卷;169余种节目类型,一网打尽,符合国情且与国际接轨。适用于节目生产、交易、教学与科研,应用价值广泛,意义深远;是媒介工作者、研究人员、经营与投资、教学与科研机构必备之工具。
-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成思行 著徐惟诚、范敬宜、张瑞敏、魏杰倾情推荐!历史好像是一条长河,人类好像在河中航行的船,坐在船上的人,有的人是坐船的人,有的人是划桨的,艾丰是属于划桨人的范围。——经济学家 魏杰读了艾丰的评传,你不能不承认,记者的生涯中也可以有创造,也可以充满着创造,甚至于也可以使记者的生涯成为创造性的生涯。——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著名作家 徐惟诚“想总理想的事情”,敢于这样“夫子自道”,而且能够真正这样去实践的,可能只有艾丰。这正是艾丰的可贵之处、可爱之处。——《人民日报》原总编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范敬宜我想引《菜根谭》上的一句话作为对艾丰的印象:“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海尔集团CEO 张瑞敏艾丰,何许人也?他是知名报人,历任《人民日报》经济部主任、编委和《经济日报》总编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亲历许多重要经济事件,采写了众多有影响力的报道;他写作的新闻学入门教程是中国大学新闻系最流行的教材,盛行十年不衰。他是“中国质量万里行”第一任组委会主任,策划、发起了这一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延续至今的活动。他是中国第一个名牌组织——中国驰名商标组织主任,被誉为“中国名牌之父”。他是企业界的良师益友,曾为海尔、长虹、青岛啤酒、鄂尔多斯、郎酒等众多著名企业提供战略与文化咨询。他是颇有建树的经济学者和哲学家,他提出的关于农业产业化、名牌战略、资本运营等重要观点,屡为中央决策层重视和采纳,其著作《中介论》在哲学圈内外激起波澜。作为著名报人、品牌专家、策划大家与经济学者,艾丰经历之丰,成就之繁、风格之异,在中国新闻传媒界恐怕绝无仅有。本书既可说是传媒人物传记,也可说是财经人物传记。艾丰对经济学界、企业界影响甚深,被称为“影响中国发展进程的人”。过去的三十年,是中国崛起巨变的时代,艾丰始终站在风口浪尖,以开放的心态和实践的精神,推动着时代的变革,引领着潮流的方向。艾丰是改革开放之后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敏于思而笃于行,生性狂放率真,多年来,风雨褒贬始终交织其身。本书以他的丰富经历为切入口,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往事,展现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过渡态知识分子的生存方式和心路历程。通过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刚刚过去的风云激荡的三十年中许多重要事件的台前幕后、许多重要政策的出台过程以及社会的发展进程。尤为可贵的是,本书以真实生动的笔触,充分展现了一个卓有成就的知识分子的开拓意识与创新精神。
-
后台邓科解密一个大报的新闻后台操作打造中国最佳新闻案例教科书南方周末《后台》第一辑目录节选■ 杀人现场:不可能完成的叙述? 鞠靖我始终相信翻检垃圾是一名记者的必杀技。这个杀人现场的保护方式让我觉得非常蹊跷,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出入,可以自由翻检,惟一上锁的是那个嫌犯的房间,但是却没有贴封条,这意味着,人们可以随意砸开这把锁而不用承担责任。■ 不在国际电影节“卖身”的记者 李宏宇■ 记录正在外扬的“家丑” 石岩■ 马加爵:一个南方周末曾经的读者 成功■ 世象图:与南方周末渊源最深的一个县 徐楠■ 我们首先是新闻的“囚徒” 李梁沈颢说:瞧,那些新闻的圣徒!我不喜欢这一蕴含道德优越感的自恋话语。我们首先是新闻的“囚徒”。■ 为李大同准备的五个问题石岩既然李大同一再强调“新闻只有一天的生命力”,频繁出版作品集又是为着哪般?李大同在书的扉页上旗帜鲜明地写道,“新闻绝不是要记录历史,而是要影响今天”。我立马就想到了南方周末的那句响当当的口号:“记录时代进程”。在这个问题上,李大同是有跟本报迥然不同的看法吗?……■ 居然能在此找到一种约束政府的力量 肖华■ “肉感”写作风端■ 如何向高官发问 寿蓓蓓■ 新闻匿名是一种“原罪” 风端 郭楚淳■ 南方周末与“诺贝尔”之间 夏榆■ 我写作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 李海鹏■“天使.魔鬼”之争一次激烈的内部辩论,一次关于若干新闻原则的深入探讨,一次南方周末内部传统与新闻后台操作的生动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