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知识传播
-
新视听经济学阿兰·勒·迪伯德《新视听经济学》的作者认为,从1950年开始到21世纪初,视听产业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转变,第一阶段为电影的兴起,第二阶段为电视的兴起,第三阶段为录像带、有线和卫星电视、付费电视或是欧洲的商业电视的兴起。而现在,第四个时代已经形成,本书的目标是揭示一个全新的、逐渐被定义为第四个时代的视听行业经济结构。《新视听经济学》共八章,分别为活跃而相互依存的系统、图像消费:持久性与创新性、视听节目、新视听经济学、奈飞和Youtube:搅局者、付费电视的转型、电影业的稳定性和结论。
-
新媒体与社会蒂娜·A.罗林格(Deana A. Rohlinger)在《新媒体与社会》一书中,蒂娜·A. 罗林格的研究触及了新媒体如何塑造我们的互动、体验和机构,改变我们与朋友、家人和自己的关系。通过案例研究,她鼓励读者思考这些变化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从社会学角度对许多新媒体技术提出了见解。每一章涉及一个不同的主题,包括教育、法律、工作和政治,是一本全面探讨美国新媒体和社会生活的教材。《新媒体与社会》一书共七章,分别为导论:理解新媒体社会的社会机构和我们自己、虚拟自我与文本交流、数字时代的教育、老大哥在监视我们吗、不断变化的工作领域、这就是民主吗、结论。
-
双耳听觉与空间声感知的实验原理孟子厚 仝欣 牛欢 著本书系统性论述了在双耳听觉和空间声感知领域里作者团队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用耳机聆听的双耳听觉技术以及用扬声器重放的空间听觉的各方面的基础性问题,主要是基础性和应用基础性的原理性实验研究。全书内容基本上是原创性的研究工作,结合空间听觉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前沿问题展开,包括仿真头模与声学头模的研究、耳廓的听感机理研究、耳道的作用研究等,以及具有重要意义的听感隐性线索的探索。同时介绍了双耳感知语音清晰度的实验研究、双耳录音的适用性研究等问题。空间声感知方面的工作包括水平面和垂直面上的声源定位感知原理实验,以及运动声源的感知原理实验。空间声的实际应用方面包括小空间的感知扩展、基于声景重构的多声道渲染的实验原理等。本书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教学以及研发人员参考,在音频VR技术、专业和消费类音响技术、特种音响技术领域也具有参考价值。
-
美德占有者凯瑟琳娜·刘 著本书是一本站在工人阶级立场批判美国专业管理阶级,且具备社会主义精神的美国社会观察著作。作者从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的视角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美国社会结构中的深层次矛盾进行了剖析,指出专业管理阶级背叛了人民中的大多数,帮助富人剥削工人阶级,脱离群众而占领道德制高点,同时,因为他们自己所塑造的阶级壁垒,他们自身也生活在阶级滑落的焦虑之中。
-
韩国传媒治理金大浩《韩国传媒治理》一书从三个方向探讨了韩国媒体的发展以及动荡的韩国社会。首先,聚焦过去40年改变韩国社会和媒体的四个因素:工业化、民主化、信息化和全球化。这四个因素创造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韩国媒体模式:通过相互竞争和妥协,用户主权随着行业的成长而扩大。其次,作者希望通过“媒体治理”的框架来观察媒体的变化,它涉及到媒体生态系统是如何创建的。韩国从过去以政府主导市场主体逐渐变成与市民之间的互动创建了新的媒体部门,从而扩大了媒体治理的广度和深度。第三,媒体领域画出一条螺旋上升的轨迹,不断前后反复,有进步也有倒退,但作为一个整体,从原始落后的信息时代到数字化进一步与ICT融合,媒体行业经历了基本范式的转变。
-
互联网新闻学王斌《互联网新闻学》系统考察了新闻学的核心议题在新媒体时代的变与不变,在厘清经验事实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议程,助力于构建新时代中国新闻学知识体系。基于互联网时代新闻业发生的系统性变革,作者提出了作为文本的新闻、作为行业的新闻、作为社会系统的新闻等三个层次的互联网新闻学基本范畴,分别从新闻生产、新闻分发、新闻消费、新闻职业理念、新闻传播业态、新闻运行体系等方面对当前新闻生态的前沿问题进行了实证考察与理论分析。全书将学理思考与互联网新闻实践紧密结合,作者的研究基础包括几年来在专业媒体与新媒体机构大量调研得到的一手资料,对传媒从业者和新闻用户的访谈,以及对互联网新闻产品的分析。书中综合运用内容分析、文本分析、深度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 对主流媒体的新闻常规有何改变、新闻编辑部如何看待和采纳数据分析、算法分发是否导致个体认知窄化、传受关系如何影响新闻真实、新闻透明性是否可以代替客观性、平台媒体和传统媒体如何双向融合等新议题在中国情境下的表现、机理与动因进行了学理探讨。
-
澳大利亚的传媒与传播学斯图尔特·坎宁安《澳大利亚的传媒与传播学》一书详细介绍了澳大利亚传媒与传播情况。该书分四个部分,分别为导论:当代媒体与传播、第一部分: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传媒行业、第三部分:问题,工收录了27篇关于澳大利亚传媒和传播学方面的论文,内容涉及电信、新闻界、广播电台、电视、杂志、广告与营销、流行音乐、互联网、在线和移动通信、游戏、社交媒体、社会自我、名人文化、公共服务广播、媒体与环境、应用程序行业、传媒伦理学和危机传播等多个方面。
-
中国科技期刊传播力报告中国科协《中国科技期刊传播力报告(2022)》首次从传播力角度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及时反映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现状,研究并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科技期刊传播力评估体系,为我国科技期刊在新媒体时代和刊网融合时代提升传播效果、提高内容建设水平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证数据,为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决策参考。《报告》首次设计了科技期刊传播力指数,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和传播效果五个维度综合评估了我国科技期刊的传播力,揭示了不同出版单位、出版地区的科技期刊传播实况与差异;系统论述了科技期刊的五大传播要素,为科技期刊理解与提升传播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集中呈现了一批积极拥抱先进出版传播模式、产生良好传播效果的国内外一流科技期刊典型案例,为广大科技期刊加强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真实可感的实践经验。《报告》总结与凝练的科技传播力路径、规律及发展策略,将为有效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国内外传播力、影响力奠定基础。
-
俄罗斯传媒体系叶· 列· 瓦尔塔诺娃《俄罗斯传媒体系》一书主要探讨传媒体系分类和指标的基本理论问题,俄罗斯传媒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阶段;介绍俄罗斯传媒体系运行的法律环境。书中涵盖俄罗斯传媒体系的各细分领域:印刷类媒体、电视、广播、线上大众传媒、社交媒体、图书出版、通讯社、电影业、广告、公共关系和传媒公司。从技术、经济、组织结构、内容等多维度对各细分领域进行分析。此外,还特别关注大众传媒受众。《俄罗斯传媒体系》一书共十五章,书中包含大量数据材料。
-
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报告(2022)》在数字经济视域下,立足科技期刊全球发展和产业链现状,通过翔实数据和典型案例经验挖掘,全面展示和分析我国科技期刊产业的数字资源基础和数字出版实情;优化科技期刊产业发展指数,并首次研制“科技期刊产业景气指数”,来反映我国科技期刊整体和不同属性科技期刊产业发展的景气程度;围绕数字经济对传统出版业在内容生产、出版传播和商业运营三个环节的影响,总结了科技期刊出版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规律模式和成功经验,并结合数字经济新形势剖析了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和发展建议,为科技期刊产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行业转型升级、产业做大做强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