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知识传播
-
时政深度新闻实践谭海清 著《时政深度新闻实践》一书是作者通过大量的新闻实践案例对“时政深度新闻”(又称“时政系列报道”)这一细分新闻类型进行全面、深度、综合论述的著作。本书主要内容有:时政深度新闻选题策划、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时政深度新闻的采访、时政深度新闻的版面编辑、时政深度新闻的二次传播、时政深度新闻的记者素养等。全书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对新闻采编实践有较强的指导性。全书收集了大量新近案例,内容鲜活,可读性强。
-
做新闻盖伊·塔克曼 著《做新闻》是20世纪70年代异军突起的新闻生产社会学研究中的里程碑式作品,也是一代代研习媒介研究的学者无法绕过的“高峰”。1999年《新闻与大众传播季刊》邀请大量学者评选20世纪最重要的新闻与传播研究著作,《做新闻》位列35种经典之一。作者运用现象学社会学、社会建构论等理论视角,从新闻工作所受到的限制(constraints)和新闻人能够调用的资源(resources)入手,对新闻生产过程的常规化以及内在的权力关系运作进行了浓墨重笔的描绘。全书建立在深入而系统的经验调查基础之上,对城市日报、地方电视台和市政厅新闻中心的实地观察贯穿1966年至1976年。尽管《做新闻》出版已经四十年,但其理论洞见愈发闪烁出光辉。有学者对《新闻与大众传播季刊》2000—2002年间高被引文献做引用分析后发现,塔克曼的《做新闻》、赫伯特·甘斯的《什么在决定新闻》(Deciding What’s News)及吉特林的《整个世界都在看》(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处在整个共引网络的核心位置,而它们所代表的现实的社会建构(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这一视角在与框架分析逐渐融合之后仍然深刻影响着今日的新闻传播研究。
-
传播政治经济学手册[英] 格雷厄姆·默多克,[美] 珍妮特·瓦斯科,[葡] 海伦娜·索萨 著,[英] 格雷厄姆·默多克 等 编,传播驿站 译对于理解资本主义全球化过程以及当代媒体与传播而言,传播政治经济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其独特性体现在:首先,它是整体性的,关注经济实践与社会和政治组织之间的关系;其次,它是历史性的,主张对当代权力转移问题的完全理解,需要扎根于对长时间段内循环往复的社会转型、权力转移以及矛盾问题的分析;再次,批判政治经济学并不切断自身与道德哲学的历史关联,仍将文化传播组织与良善社会两者间的关系作为核心关切;最后,批判分析鼓励其实践者将自己的分析逻辑贯彻到创造变革的实践行动中去。《传播政治经济学手册》集中呈现了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学会(IAMCR)政治经济学分会长期关注的主要研究议题,汇集二十余位中外学者的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追溯了媒介与传播研究领域不同的政治经济学传统;第二部分讨论了与媒介和传播休戚相关的权力机制问题;第三部分剖析了传媒业的生产与劳动机制,通过对美国电影及唱片业的个案分析,丰富了媒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第四部分关注的是与媒体消费密切相关的议题;第五部分回应了具体历史语境下的新兴议题和研究方向。
-
赫尔辛基过大年李红艳 著以文化凝心聚力,以文明交流互鉴。2006年北京市与芬兰赫尔辛基市缔结为友好城市,2007年首届芬兰欢乐春节文化庙会活动成功举办,此后每年该活动都会如约而至,成为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北京故事的生动实践,亦是中国文化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成功范例。 近年来,随着商贸往来不断加深,中国和芬兰两国人民之间的接触和交流越来越频繁,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越来越深厚。芬兰欢乐春节文化庙会活动整合资源,创新平台,将文化与商贸、旅游、教育、文化产业有机结合,积极践行文旅融合理念,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本书依据缘起深耕创新融合四个篇章,回顾2007年至2021年芬兰欢乐春节文化庙会活动走过的15年历程,总结其实现品牌化、本土化、市场化的成功经验,发掘其扩大人文交流、增进民心相通、传播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不竭动力,也为今后在海外举办欢乐春节等文化交流活动提供思考与借鉴。
-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高晓虹 编融合发展是一场深刻的媒体革命,是构建主流舆论格局的国家战略。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顶层设计下,各级媒体深耕融合改革创新,着力打造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2020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下一阶段媒体融合纵深推进的目标和方向,也为新闻传播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带来了新视野和前瞻性议题。本书以“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研究”为主题,以期关注信息技术革命重塑的媒介发展生态,聚焦新型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广泛实践,探索全媒体新闻传播体系的构建路径,描绘我国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未来想象。
-
数字媒体创意与策划专题研究谷征刘阳本书以经典案例为切入点,阐释广播、电视、新媒体等不同媒介的创意与策划。本书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重点对比了传统广播与新媒体广播节目的异同,突显数字媒体背景下广播节目的策划创意;第二,选取了目前国内关注度较高的新闻节目、综艺类节目、益智类节目为重点研究对象,深度解读数字媒体的策划创意;第三,以大众使用度较高的微信、微博、视频三种形式为代表,具体剖析新媒体的营销创意与方案策划理论。本书选取的案例代表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对于研究数字媒体的读者具有可借鉴之处。本书适合从事媒体研究工作的读者阅读。
-
传播理论王亿本 著传播学研究历时较长,理论庞杂,传播理论学习容易出现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本书精选了43个经典传播理论,在有限的篇幅里呈现了经典传播理论的理论溯源和核心观点,并结合中国本土的传播环境和新媒体技术环境进行了创新解读。本书利用相关学术论文的案例解读,引导读者去体会传播理论与研究对象相结合的路径,并通过学术训练的研究设计,培养读者的学术素养,通过延伸阅读引导读者进一步拓展相关理论的认知视野。本书力求简约地呈现经典传播理论的思想脉络以及运用理论开展新闻传播研究的路径和方法。
-
张琪玉学术思想研究暂缺作者本书从“时间、核心研究领域和思想演变”三个维度透视张琪玉教授学术思想的演变过程和发展历程,分为理论探索篇、专题研究篇和附录资料篇,阐述张琪玉的治学道路、学术思想脉络、重要学术观点和学术创新,彰显他的贡献和思想成就,使其得以传承。
-
剑桥出版史[英] M.H.布莱克(Michael Black) 著,杨金荣,王立平 编,洪云,王丰婷 译剑桥大学出版社在严格的自我约束下运营,并对教育界和学术界负有特殊责任。它不是普通的出版机构,不单因为商业利益而进行出版。出版社一直致力于以高标准出版书籍,寻求以非常合理的方式出版各领域中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可以以专著或期刊论文的方式进行出版,其中包括一些新作品和新观念,专为精通某一学科的读者而作,还包括学生用书,涵盖某一领域所有已知著作,为毫无背景知识的学生专用。尽管许多学者具备鲍威尔所说的学者品质,并希望用自己研究的新知去影响更多读者,但是这类学术书籍与现有专著和期刊论文有所不同,其编写对作者的写作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参考书、儿童用书、英语学习(作为第二语言)用书等书籍的编写方式都各具特色。出版社需要意识到这一点,用不同的方式来编写不同用途的书籍,以符合不同群体的需求。除此之外,正如迈克尔·布莱克在他的书里所说的那样,不同类别的书籍也要采用不同方式来呈现,纸张质量、排版样式、字体样式、装订方式和版面设计也始终是书籍和期刊购买者的关注重点。剑桥大学出版社对出版形式和内容一直持有高要求,这使它从众多商业出版社中脱颖而出,商业出版社主要专注于如何快速处理书籍库存,以给股东们支付股息。也正因如此,许多出版社就不会出版需要投资大量时间和资金的作品,以及那些需要长期连载的作品。但剑桥出版社的许多出版项目都需要相当大的投入,如“剑桥史”(Cambridge History),这个项目可能需要10年或者20年的时间来完成,再如“剑桥学校数学项目”(Cambridge School Mathematics Project)、针对学龄儿童的新阅读计划项目、英语语言发展课程项目.在这些项目中,作者需要做的事远不止提交待出版的手稿。这些项目需要许多拥有各种技能的人才来共同完成,投资较大,且需要多年后才能得到投资收益。
-
网络空间治理孙曙生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推进网络空间的法治化一直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课题,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应用于网络公共空间的治理,要求建立满足于不同主体需求的秩序结构,同时保障民主价值和公民的自由权利,体现了网络治理的双重结构。本书把纯粹的学术研究与网络空间的法治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以法理的视角来寻求网络空间的法治化之道。通过本书的研究,明确了网络空间法治化的目标、实现目标的现实困境及其走出困境的法治路径。在网络空间法治化的工具选择方面,提出了软法之治愈硬法之治;在网络空间的法治化实现路径上,提出了通过过程控制与司法控制,探索外生化、内生化与法治化的协同机制,进而实现网络治理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