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知识传播
-
新媒体视域下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研究段桂敏,李家伟 著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对于提高患者就医依从度、提升医务人员获得感、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出版物以新媒体为研究切入点,在分析医患矛盾热点事件的特征和诱因基础上,剖析了新媒体视域下医患矛盾热点事件传播类型和影响因素,然后探究了新媒体下医患矛盾热点事件公众情绪特征、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最后从“标”“本”兼治的视角,提出新媒体视域下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策略体系,目的是为我国卫生管理部门、医疗服务机构预测医患矛盾热点事件舆情走势、疏导公众负向情绪、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参考。
-
观点新闻学靖鸣,冯馨瑶,史剑辉 著《观点新闻学》是国内首部专门研究观点新闻的学术专著。它通过对观点新闻起源发展的研究,探究观点新闻的生成传播与公共话语空间、社会舆论的关系,探究观点、观点新闻及其类型、特征和各类观点新闻的采写要略等。《观点新闻学》对于探索公众的观点新闻诉求、提高观点新闻传播者媒介素养以及构建理性、建设性、和谐清朗的公共话语空间等具有现实意义。该学术专著是新闻工作者、观点新闻写作者、新闻院系师生和观点新闻研究者的重要的学习研究辅导图书。
-
近代北京英文学术刊物研究顾钧,雷强 著1.近代以来北京一直是中国的学术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中心。辛亥革命后随着大批留学生回国和中外学术交往的深入,在北京出现了多种英文学术刊物。本书在全面梳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四份刊物:(1)中国社会及政治学会主办的《中国社会及政治学报》(The Chinese Social and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16—1941)、(2)辅仁大学主办的《辅仁英文学志》(Bulletin of theCatholic University of Peking,1926—1934) 、(3)北京图书馆主办的《图书季刊》(Quarterly Bulletin ofChinese Bibliography,1934—1948)、(4)燕京大学主办的《燕京社会学界》(TheYenching Journal of Social Studies,1938—1950)。 2.这些刊物不仅在中国学界享有盛誉,在国际学界也有广泛影响。本书对这些英文学术刊物做全面深入的研究。此前国内外学界对这批英文学术刊物均未有系统研究,甚至连全面的介绍都付诸阙如。3.本书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填补近代中国学术史研究的一个空白点;二是揭示近代以北京为中心的中外学术交流;三为今天中国学术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有益的借鉴。
-
数字出版与数字传播研究陈丹、周卓本书为北京市印刷学院十几年来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成果的一次总结和展示,主要分为“出版融合”“数字版权研究”“书业观察”“在线教育与知识服务”“网络视听研究”“网游动漫及 IP 产业研究”六个板块,研究内容涵盖了出版产业转型的五种业态,关注了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推动下,当前出版传播格局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高晓虹 编内容简介随着全媒体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致使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对全媒体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2020年6月30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尤其强调了全媒体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本书以“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为主题,聚焦全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探讨如何构建全媒体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政治坚定、本领高强的全媒体传播人才。 作者简介主编高晓虹,1956年10月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82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先后获得文学学士和法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教授。 目录 理念路径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全媒体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吴敏苏 张潇予/3 全媒体人才培育简论:融媒背景、着力侧重与学科建设 刘俊/15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全媒体人才培养与课程思政理念融合路径初探 侯隽 叶珲/28 智媒时代美国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研究综述:范式、特征及趋势 汤璇 陈中瑞/37实践探索全媒体时代高校体育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建构——以体育解说人才培养为例 赵琳琳 刘湜/51 工具赋能、技术催化和空间协同:海外媒体机构全媒体人才机制创新的支撑要素研究 龙思薇 周艳/66 后疫情时代地方高校新闻院系的线上“开环”课程体系建设 李晓娟 刘宏/82 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话语权重构:基于“三种需要理论”激励机制 付海钲 张宁/94媒体融合主流媒体在社交平台的传播效果影响因素探究:基于《人民日报》微博账号的实证分析 曾祥敏 任雅菁/107主流媒体报道对微博舆论中公众情绪的影响研究——基于近三年网络群体性事件相关微博的分析 孙振虎 李佳咪/124 媒介前沿作为发展与治理话语的“基础设施”——基于2005—2020年的政策文本分析 姬德强 朱泓宇/1455G:未来社会图景的颠覆与重塑 李岭涛 尹素伟/165 道德物化与算法新闻的治理 邹欣 刘斌/175 视听新媒体自我表达、集体记忆与情感链接:短视频的影像拼贴 吴炜华 苗琨鹏/187 论视听媒体虚拟现实作品美学特性中的三个关系 郭艳民 刘培/200 视听节目模式中塑造人物的三种类型叙事 陶涛 李书豪 张琪/212数字重叠:播客现代性与新闻业音频传播的范式转变 李建刚 谷雨微/224
-
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专业图书馆王岚,赵慧,赵以安 著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重点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保障”组织策划,全体学科组成员共同参与,旨在系统总结“十三五”时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的发展建设情况,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及同行业图书馆“十四五”时期以及更远一段时期的发展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全书共分为概述、图书馆管理、馆藏资源建设与读者服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及服务保障、传播平台建设和国情调研基地建设六个篇章。
-
中国新闻业年度观察报告张志安,徐桂权 著本书是张志安教授、徐桂权副教授主编的系列新闻年度观察报告的新作品。该系列自2014年起,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已连续出版8年。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专访、年度专题、年度观察、年度调查和研究述评。本书遵循“独立、原创、可信”的理念,对2020年以来新闻业的多个问题进行严肃而科学的研究,从而将一年来的新闻业相关数据和结论呈现出来。
-
传媒规范理论[美] 克利福德·G.克里斯琴斯 等 著长期以来,在主流传播学中,对媒体和传播现象的考察以经验性的实证科学研究为主,基于哲学和伦理学对传媒和公共传播实践的理论基础进行纯理论剖析的规范性研究则相对比较匮乏。与那些只有在读者精疲力竭地读完全书才会看到一点点理论总结的著作不同,在《传媒规范理论》中,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理论问题始终处于中心地位。 在这一领域,作为最早的奠基性作品,由弗雷德·西伯特、西奥多·彼得森和威尔伯·施拉姆合著的《传媒的四种理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随着冷战的结束,以及20世纪下半叶信息传播技术的突飞猛进,当今世界的传媒格局和制度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诞生于20世纪中期的四种理论模型显然无法适应已经变化了的传播现实。由著名媒介伦理学者克利福德·G.克里斯琴斯教授等人合著的《传媒规范理论》就是这个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理论探索中相对较新的成果。该书主要从政治哲学和伦理学视角系统地阐述了西方语境下的媒体实践,尤其是新闻实践的道德基础,并提出了四种主要的媒体角色,即监测、促进、合作和激进角色。 《传媒规范理论》堪称《传媒的四种理论》的新时代续篇。《传媒规范理论》采取了一种新的研究理论问题的方式,这种新的理论方法能够适应当前全球传媒技术发展的现实。我们可以用社会责任论为例来说明这两本书之间的区别。社会责任论的提出是《传媒的四种理论》的重要贡献。这个理论是对自由至上主义观念中自由和中立性观点的发展。但在《传媒规范理论》所勾勒的历史脉络中,“公民参与论”正逐步取代“社会责任论”,成为当今传媒伦理的理论框架。
-
悟悦心自足田东江《悟悦心自足——潮白新闻时评精选之八》是潮白新闻时评精选系列的第八辑,所选文章主要源于作者2019年起发表于广东省纪委监委《党风》杂志以及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上的廉政专栏文章、2004—2010年刊发于新华社《半月谈·内部版》的新闻时评和历年撰写的文化类评论。本书对古今廉政文化建设以及国内外文化领域的热点新闻进行独到的点评和分析,一方面通过对两千多年来我国监察制度的若干观点进行深刻到位的评论,弘扬历史上优秀的廉政文化;一方面关注国内外文化、教育、时政等新闻热点,探析当下社会存在的种种漏弊,观点精辟犀利,通透有深度。引经据典,论据充分,语言风格犀利又不失风趣,文笔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从0到6000谢思佳本书旨在解码广东规模、覆盖广的政务新媒体聚合平台——南方号的运作和发展。南方号是2016年10月南方报业在南方 客户端上推出的广东权威新媒体开放平台,专注于聚合全省党政机关政务信息发布资源,依托移动互联网新技术,为全省政务新媒体提供融媒体内容生产与精准分发服务,打造“懂广东的新媒体平台”。截至2019年12月,南方号已有6000家政务新媒体入驻(目前已超7000家),形成了党建、政法、河长、卫生健康以及各地市、区县矩阵50余个,在移动互联网上构建起旗帜鲜明、队伍齐整的广东政务新媒体集群。全书共分为四章,从不同的维度、面向呈现了南方号是如何打造政媒互动新生态,南方号如何通过多样的内容产品策划实现传播力的增长,南方号平台如何在四五年间实现了入驻号从0到6000的迅猛增长,影响力是如何进一步扩大的,并打通内部平台和实现外部平台的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