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知识传播
-
中国版权年鉴2022中国版权年鉴编委会本卷年鉴主要汇辑2021年全国版权保护与版权产业发展的综合概况、动态信息、文献资料、统计数据和港澳台版权信息。年鉴采用分类编辑法,根据2021年我国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特点,采用类目、分目和条目三个层次的结构,以文章、条目、条文和图表的形式表述。2022年卷主要类目预计包括特载、专文、版权工作概览、版权要闻、年度报告、典型案件、法律法规及规章文件、年度表彰、理论研究、统计资料和名录。
-
行走的新闻 我家人世间刘建民本书是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法学院和校dang委xuan传部共同推出的青年学子“行、访、叙、写”中国故事的zuixin集合。全书在浙江共富的年度大背景上,收录50余个中国浙江家庭故事文本。浙里出发、浙里创造、浙里奋斗、浙里见证,浙江这一片改革开放的热土,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经典的中国故事。家庭进步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记录。青年学子笔下的家庭故事映照着普通浙江百姓在共富之路上的寻梦之旅。“行走的新闻”系列是高校大学生新闻实践及学术观察类作品,以青年学子讲述中国故事为切入口。本书为“行走的新闻”系列之一种。
-
艺术家之死威廉·德雷谢维奇艺术家如何在数字时代谋生?你会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种来自硅谷:当下是做艺术家最好的时代,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你就有了一间录音室。有一部iPhone,你就有了一台摄影机。创作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互联网发行作品也是免费的。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只要发挥创意、发布作品,你就有可能成功。一种来自艺术家自己:的确,你可以发布你的作品,但谁会为它买单呢?音乐、写作、视频、图片都是免费的。数字内容早已被变成免费的晚餐。
-
燕京创意文化产业研究 2022年卷郭嘉暂缺简介...
-
感官、技术与连接陈静全书围绕“感官”“技术”“连接”展开。三个主题涉及新媒体环境下受众所面临的技术变迁,宏大的理论课题同时关联着媒介日常实践。全书暗含了中心的行动主体“受众”。作为传统传播学研究的中心议题,当前受众研究因新媒体环境的冲击,导致清晰的传播链条破碎,让受众面目模糊不清。本研究关注三个方面:首先,受众感官成为技术承载的受体,媒介与个体的结合更为紧密。其次,技术产生了诸多问题,包括技术如何改变受众日常行为,技术与生命历程的关联。最后,讨论落实到受众如何实现彼此连接的行动中。
-
202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社会科学卷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本书是一部有关中国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论文发表与引用方面的统计报告,以我国正式出版的2021年度400种社科核心期刊为统计源期刊,对这些期刊所刊载论文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20项计量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本报告可用于定量分析和科学评价期刊的特征和学科地位,较为客观地反映期刊发展趋势和规律,清楚地了解所刊载论文的引用与被引用情况,为科研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
智能传播李本乾,李晓静,禹卫华《智能传播(生活与治理篇 2022年第四辑)》聚焦智能传播领域的生活与治理问题。人工智能是否推动了社会生活向好发展?是否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的效果?本辑收录的论文,一部分关注人工智能如何影响社会生活,包括环境传播、拟人互动、乡土联结、流行歌曲、奇异文化等:另一部分关注人工智能如何影响社会治理,包括政务媒体、极端天气、虚假信息、公共卫生等领域,为相关研究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智能传播(生活与治理篇 2022年第四辑)》可供新闻传播学及相关学科研究者参考。
-
智能传播李本乾,李晓静,禹卫华《智能传播(理论与教育篇 2022年第二辑)》聚焦智能传播领域的理论与教育问题。人工智能对现有的传播理论体系带来冲击,传播理论向哪里去?传播教育的转型方向在哪里?该书收录的论文,主要回答上述两个问题,包括媒介自我呈现、亲环境媒介行为、健康传播效果、国际信任、虚拟人等话题,覆盖面广,方法多样,对于读者全面了解人工智能时代的理论创新与教育变革有一定启发作用。《智能传播(理论与教育篇 2022年第二辑)》可供新闻传播学及相关学科研究者参考。
-
传媒蓝皮书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崔保国,吴飞,邵鹏,袁靖华本书在对2020年浙江省传媒各领域发展状况进行系统梳理的同时,也对浙江省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全书分为总报告、传媒洞察、媒体行业与市场报告、媒介融合与传媒创新报告、传媒企业创新案例透析等板块,内容上覆盖浙江省影视、报刊、图书、广播、广告、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等多个行业,并结合浙江省传媒发展特点,例如MSN、在线直播、影视文化等全国标志性发展特点,重点做案例解析,以让读者综合了解浙江传媒发展的特点。
-
盛名之上高贵武 著本书立足新媒体环境对中国主流媒体的影响,从媒体环境变化为中国主流媒体声誉管理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入手,通过广泛社会调查,梳理和呈现了中国主流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声誉现状,并借鉴中外学者在企业和公司声誉管理方面的理论成果,结合中国主流媒体独特性质,建构了中国主流媒体声誉管理的理论、思维和方法,建构了一套适合中国主流媒体声誉管理的声誉测评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