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知识传播
-
当代乡村媒介空间转型关琮严略规划(2018—2022年)》,对未来五年的乡村振兴进行了具体部署,乡村振兴战略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其中的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指引,对推动整体战略实施意义重大。同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至此,乡村振兴战略和媒体融合战略在乡村交汇,让媒体助推乡村振兴的主旨更加明确,也让媒介与乡村社会研究具有了新的时代意义。对于乡村文化振兴来说,深入探讨和研究乡村媒介与空间的形构关系以及从历史维度考察乡村媒介空间的结构转型问题有助于洞见乡村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乡村文化振兴乃至整个乡村振兴贡献理论思考,提供一些策略参考。
-
江苏出版史黄镇伟《江苏出版史》共五卷,本书是先秦至宋元卷。江苏古代的出版在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产生过非常重大的影响。永嘉南渡以后,东晋及南朝官方组织进行了持久的出版活动,形成了《晋元帝四部书目》等多种大型目录学成果,正式确立并发展了中国古代四部书目分类体系。齐梁年间文风大炽,《宋书》《华林遍略》《文选》《出三藏记集》等重要著作先后问世。隋唐时期,苏州一带形成唐诗选集的刊刻热潮,扬州地区产生了文选学,为区域文化活动增添一抹亮色。宋元时期,刻坊书肆遍布江南,图书出版盛况空前。本书按时代分述先秦至宋元时期江苏地区的出版情况,既考察各时期社会制度、文化环境和物质技术的总体发展状况,也对江苏出版的区域特点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总结。全书综合运用各类史料文献,体例精当,论述严谨,内容丰富,是一部全面系统地阐述先秦至宋元时期江苏出版史的学术专著。
-
轻叩档案之门陈祖芬暂缺简介...
-
传播创新研究单波《中国传播创新研究》是由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教.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办的学术集刊,致力于创建多元对话的中国传播创新研究学术空间,计划一年出版 2 期。本集刊深深扎根中国传播创新的实践,“在场”地感知中国传播的难点、疑点与热点,力图把握和探索中国传播创新的内涵与方向,理路与进路,搭建多元的学术交流空间,培育相关方向的研究力量和团队。本辑为2022年第2辑,包含国际传播、乡村传播、传播与社会、智能传播、经济传播、博物馆传播六个栏合计13篇文章,文章关注中国传媒发展与演化的现实实践,以及基于现实问题的传播创新与有效沟通。
-
重现日常生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当今世界,伴随着高歌猛进的技术迭代与社会连接,数字、人文与传播的交相辉映愈来愈显现出“越是技术的,也越是人文的”这一时代总体特征。技术化社会让我们越来越接近自然的本质,然而自然的面纱却始终摇曳生姿、模糊不清地漂浮在人们的认识中,也就是说,技术可以自然化,但自然永远不可能技术化。将技术作为工具的研究思路往往会让人以及社会向着物化与异化的方向发展,也正是技术工具论所导致的种种生存危机,揭示了技术终将与人类存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历史命运。数字、人文与传播彰显出交谈、共情以及交往共同体的日常生活化,作为日常生活方式的传播映射出人们对世界、他者以及自我的差异性的认知与理解,也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重现日常生活体现出生活的日常永久性,为新闻传播学研究提供了源泉活水。《重现日常生活:数字、人文与传播》共收录19篇文章,设置为数字技术与社会治理、传播史观与媒介研究、生命传播、国际传播、传播理论与专题研究等栏目,尝试以跨学科的研究视角,探求个体、组织与社会在数智时代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中文学术著作数字出版与全媒体传播詹洪春中文学术著作是作者针对某一学科或某一知识领域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之 后产生的,并以中文写就,或在理论上有创新见解,或在实践中有新的发现,或具 有重要文化积累价值的学术作品。学术论文也属于学术作品,但相对学术著作而 言,我国科技工作者、学术研究者完成的学术论文由于受评价体系的影响,目前很 多优秀的学术论文多以英文形式发表在国际期刊上,学术著作则很少以英文形式 由国外出版机构出版,而是多由国内图书出版单位用中文出版传播。中文学术著作的发展关乎着对我国学术水平和学术能力的评价,更直接地 影响学术资源的普及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借助传统纸 质出版这一单一传播途径已无法满足受众需要,其成本高、获取难、存在滞后性等 固有问题难以解决。随着时代的变革,全媒体传播打破了不同媒介形式间的隔阂, 通过多元渠道进行内容传播和扩散,让信息能够触达更广泛的人群,提升了内容 的传播力与影响力。现在的这种传媒生态,为中文学术著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 的机遇和挑战。为探究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既符合中文学术著作生产传播产业规 则,又符合我国出版传媒产业发展实践业态的中文学术著作数字出版和全媒体传 播模式,在北京中文出版传媒融合创新发展联盟的支持、资助下,笔者主持开展了 “中文学术著作数字出版与全媒体传播研究”科研课题,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和 实践应用提供参考。本书作为“中文学术著作数字出版与全媒体传播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之 一,首先对中文学术著作出版发展的背景及相关理论基础进行阐释,其次对我国中文学术著作传统出版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然后着重介绍中文学术 著作全媒体传播业态及发展路径。基于此,对中文学术著作全媒体传播平台的构 建和发展路径提出了建议,后落脚于全媒体传播平台的具体应用—— 中文学术 著作出版智库知识服务的开展。在写作过程中,对本书的内容结构做了精心设计,按照“理论指导实践”“借 鉴传统,力求创新”两条思路进行内容编排。前者表现为从中文学术著作出版的 相关理论出发,后延伸至具体的产业应用视角,从而指导全媒体传播的实践发 展;后者则是通过梳理中文学术著作数字出版的发展脉络、厘清中文学术著作的 传统传播方式的优劣,以扬长避短,提出基于全媒体技术赋能中文学术著作传播 的路径思考。文字表达方面,简洁明快、通俗易懂;逻辑方面,力求思路清晰,紧 扣中文学术著作的理论逻辑和发展实践。全书共分十章,各章主要内容概括如下:章,学术著作出版活动背景分析。内容包括政治背景分析、经济背景分 析、社会背景分析、科技背景分析。第二章,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内容包括中文学术著作、数字出版、全媒体传 播的概念界定及理论研究综述。第三章,传统出版产业。内容包括传统出版产业和传统出版产业链概述及我 国当前传统出版产业面临的问题。第四章,中文学术著作传统出版的发展现状。内容包括中文学术著作传统出 版的特点、中文学术著作传统出版的政策环境分析、中文学术著作传统出版的市 场环境分析和中文学术著作传统出版当前面临的问题。第五章,中文学术著作数字出版的发展脉络。内容包括中文学术著作数字出 版价值分析、中文学术著作数字出版的背景概述、我国中文学术著作数字出版发展模式变迁及中文学术著作数字出版的特点。第六章,中文学术著作全媒体传播业态分析。内容包括中文学术著作全媒体 传播现状和中文学术著作全媒体传播存在的问题。第七章,中文学术著作全媒体传播的发展路径。内容包括中文学术著作全媒 体传播的发展现状、中文学术著作全媒体国内传播的发展路径、中文学术著作全 媒体国际传播的发展路径和对中文学术著作全媒体传播发展建议。第八章,中文学术著作全媒体传播平台的构建。内容包括中文学术著作全媒 体传播平台综述、中文学术著作全媒体平台的功能设置及其战略意义,以及中文 学术著作全媒体传播平台的案例与分析。第九章,中文学术著作出版智库知识服务发展与创新。从全媒体传播平台发 展的角度,叙述了中文学术著作出版智库知识服务的发展背景,总结了中文学术 著作出版智库知识服务的相关研究,分析了中文学术著作出版智库知识服务发展 现状与困境,提出了中文学术著作出版智库知识服务发展的创新路径。指出了知 识服务将是中文学术著作出版智库全媒体传播平台未来发展的主流模式。第十章,总结与展望。内容包括研究结论、存在的不足与展望。全书不仅融合了本行业专家学者的理论建树,还凝聚了产业实践领域的丰富 经验,可广泛应用于我国中文学术著作的出版和传播,期望能对相关领域的教育 工作者、研究者、实践者及感兴趣的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启发。书中不妥或未尽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青春记忆刘贺娟 陈志生 郑珊珊 夏天 主编本书是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一起向未来”社会实践系列丛书之一,是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将服务冬奥会与新闻实践相结合、锐意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成果。全书以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冬奥会志愿者在服务北京冬奥会期间的工作日志为主要内容,全面展现了志愿者们作为北京冬奥会的参与者与见证者的青春热情和责任担当。
-
北京国际电影节蓝皮书《北京国际电影节蓝皮书》编写组 编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电影创作者们从百年光辉历程和新时代伟大篇章中,汲取创作灵感和素材,用电影艺术讲好中国故事。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聚焦“庆祝中国**********”年度主线工作,以“新机·新局”为主题,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邀约世界影人相聚光影盛宴,共享中国故事、共谋电影发展、共铸文化力量,交出了一份助力中国电影勃兴的“北京方案”,唱响了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经济复苏的全新篇章,彰显了北京国际电影节传递时代强音的使命担当。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办公室推出《北京国际电影节蓝皮书(第十一届)》,总结并梳理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办节经验及活动成果:首次设置“主宾国”,首次将“天坛奖”评奖、颁奖全流程工作转移至线上,首次设立“天坛奖”媒体场刊,首次增设“青年华语电影创投训练营”,首次增设“北影节发布”,“北京展映”首次走出北京,嘉年华首次推出夜场……北京国际电影节不断发挥文化平台带领作用,为中国电影市场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强劲动能,为中国电影产业带来了无限生机和崭新气象,提振行业信心,助力市场复苏。
-
幕后之人[美]莎拉·罗伯茨万相·006号作品进入社交媒体时代,互联网上的内容日益混乱驳杂,商业性内容审核已成为一项广泛存在、极为必要的工作。而抵御不良内容的主要屏障并非是机器算法,而是人。数以百万计的审核员承担了大量的工作,他们评估社交平台用户上传的信息,筛选和移除色情、暴力、仇恨言论等不良内容。然而,出于各种原因,这个行业长期游离于社会关注之外,从事相关工作的审核员群体也不被大众所知。在本书中,作者对商业性内容审核这一行业进行了充分的社会研究。基于对从硅谷到菲律宾、专业审核公司和主要社交媒体的一线员工的采访,本书对这个不被人所知的行业进行了全面分析,考察了互联网商业性内容审核工作的不同类型(短期合同工、专业公司、外包、零工),揭示了审核员们的社会待遇、身心健康、日常生活、职业发展等,并针对内容审核过程中出现的政策争议、犯罪制止、社会影响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本书对于互联网内容审核员这一“幕后之人”群体的揭示性调查,不仅对商业互联网的现实做出了独到的描述,还提供了对数字时代全球化劳动力未来的洞察。
-
喧嚣与秩序黄朝钦本书为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本书探讨中国文化语境下以社会化媒体为平台的公共表达,剖析其表现、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挖掘它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复杂互动过程和意义,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价值。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传媒公共性理论及其与公共表达的关系;二是社会化媒体格局及其参与公共表达的特点和社会价值;三是社会化媒体平台公共表达的功效与困境;四是影响社会化媒体平台公共性水平的因素;五是完善社会化媒体平台公共表达的空间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