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知识传播
-
新闻出版博物馆)新闻出版博物馆(筹)本刊主要收入关于新闻史、出版史、杂志和书籍研究、印刷史、海外典籍介绍等研究文章。本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有:陈有和先生的《党章改版记》,记述了党章出版的历程,细数党章的不同版本与特点。完颜绍元先生的《中共中央出版部在上海初考——发微》,记述了1920—1935年中共中央出版部沿革与人事接替。彭晓亮先生的《上海解放前夕的绝唱:与》,记述了《西影》与《西影小说》两份杂志先后在河滨大楼酝酿、编辑、出版的一段电影文化情缘。高明先生的《李公朴与周刊》,记述了中国民主同盟早期的领导人、杰出的社会教育家李公朴,在美国一边读书一边劳动的间隙为《生活》周刊撰文连载篇“美国通讯”具有的历史意义。
-
广东学校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与建设李辉暂缺简介...
-
新时代网络平台的应用和管理研究朱耿 著暂缺简介...
-
网络传播中的社会认同及舆论引导王恩界 著《网络传播中的社会认同及舆论引导》通过对网络传播的发展历史、媒介形式、传播形态、传播主体以及受众等方面的分析,运用社会认同理论分析了网络谣言和网络舆论等互联网传播现象背后的社会心理动力机制。网络舆论引导则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杠杆之一,互联网要真正成为公众公开讨论社会事务的公共空间,必然需要政府和传媒组织主动发挥积极引导作用。
-
重写电影史视野下的张石川研究艾青 著张石川(1890-1953)的从影生涯横跨民国历史,既是1949年之前电影作品数量非常多的导演,又是多家私营电影公司的创办人、制片人和经营人,为中国早期电影开疆拓土的重要人物。《“重写电影史”视野下的张石川研究》在“重写电影史”的研究视野下,从电影生产经营和导演创作等方面将张石川作为民国电影首人进行全息式的人物研究,着重对张石川在经营理念、制片策略与美学惯例上对中国电影商业性的开拓以及他与早期上海电影生态的复杂关联进行重新阐释,在此基础上客观认识和评价张石川之于中国电影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
翻译与传播 2021年第1期 总第3期高明乐 编《翻译与传播》由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主办,研究的主题包括:中国典籍外译、传播理论、传播新动态、翻译与传播、中外文化交流、译著评析、翻译研究等,是目前国内公开发行的将翻译与传播作为研究重点的刊物,旨在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为翻译与传播搭建研究与交流平台。本辑收录了大家先声、中国典籍外译、传播新动态、翻译研究等。
-
民国广播事业史研究谢鼎新 著本书由绪论、八章内容、结语及附录构成。前四章从历时角度出发,将民国广播事业分为引进起步、黄金发展、抗战苦斗、重整与变局四个时期,把握其发展历程及各时期的特点。后四章从共时关系出发,考察民国广播事业发展演变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包括广播的政策法规、广告经营、广播人物等。广播是那个时代的新媒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功能,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影响。广播传播过耳不留的特点,导致史料的流失散佚情况突出,搜集不易。本研究从档案文献、老旧书报刊等材料中爬梳整理,试图拼贴、还原出民国时期广播事业发展的历史图景。
-
明中医之路张奇文,朱锦善,王昌恩 著《明中医之路》第二辑是在当前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中完成的。在这一辑中,有多篇文章反映了中医中药抗击这一人类新瘟疫的思考,也真实反映了中医中药防治新冠病毒肺炎的新思路、新经验、新成果。本书收载了33名现当代名老中医和青中年中医亲自执笔的文章,内容包括求学之路、治学之道、学术成就、临床经验及医德医风等等。其意义在于:第一,发掘一批优秀的中医,尤其是优秀青中年中医。第二,启迪中医后学,怎样做一个明中医,诱掖新的一代名医成长。他们虽然还说不上是完善的明中医,但他(她)们在中医药道路上的不断进取会给我们以启示。
-
述说八里庄曾涛,李云驰 编《述说八里庄》在讲述各名胜古迹的同时,通过历史人物与事件拓展,介绍相关的传统文化。八里庄是海淀三山五园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有明清时期的古老建筑摩诃庵、永安万寿塔、定慧寺,还有明清的宦官文化,更有古往今来风靡华夏的关公文化,让广大读者在了解八里庄之余,对其他中国传统文化增进认识、增强认同。
-
信息系统学报第24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著《信息系统学报》是我国信息系统科学研究领域内**的专门学术出版物,被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指定为会刊。《信息系统学报》倡导学术研究的科学精神和规范方法,鼓励对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领域中的理论和应用问题进行原创性探讨和研究,旨在发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中应用科学严谨的方法论、具有思想性与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信息系统学报第24辑》内容包括相关的理论、方法、应用经验等方面,涵盖信息系统各个研究领域,注重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探讨,从而对我国和世界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