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知识传播
-
中国政治传播研究荆学民 著本辑所刊论文以2021年5月15日在中国传媒大学成功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学术论坛”的优秀论文为基础,精选了13篇高水平的学术文章。论文内容围绕“先机与新局:面向未来的国家治理与政治传播”这一主题展开,探索与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和国家治理等核心议题相联系的学术路径,总结助力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政治传播成功经验。本辑还涉及网络政治传播、历史向度的政治传播、全球视野中的政治传播等内容。
-
结构主义电视理论王兵兵 著20世纪兴起与繁荣的结构主义理论,开启了一个具有理性精神、科学精神的文学艺术理论批评新时代。本书运用结构主义的思维方法,梳理结构主义电视理论的缘起、流变、时势,在结构主义理论的庞大知识谱系下,通过阐释结构主义电视理论的中心概念,挖掘结构主义电视理论的独创性,探寻结构主义电视批评方法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尝试用结构主义理论分析电视文化,既能为中国电视批评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又能为中国电视文化的实践提供智力支持。因此,本书对结构主义电视理论进行综合考察,是一次富有创造意义的新尝试。
-
实现审判中心的制度保障研究刘砺兵 著在对刑事诉讼法的相关制度和实践运行进行考察的过程中,审判机关对于提起公诉妥当与否缺乏审查路径,实践中往往存在由审判机关补足起诉条件的现象。对此,本书提出,欲实现审判中心,控审功能的实质分离是首先要完成的任务。应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国宪法规定的“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以保障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
双耳听觉与空间声感知的实验原理孟子厚 仝欣 牛欢 著本书系统性论述了在双耳听觉和空间声感知领域里作者团队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用耳机聆听的双耳听觉技术以及用扬声器重放的空间听觉的各方面的基础性问题,主要是基础性和应用基础性的原理性实验研究。全书内容基本上是原创性的研究工作,结合空间听觉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前沿问题展开,包括仿真头模与声学头模的研究、耳廓的听感机理研究、耳道的作用研究等,以及具有重要意义的听感隐性线索的探索。同时介绍了双耳感知语音清晰度的实验研究、双耳录音的适用性研究等问题。空间声感知方面的工作包括水平面和垂直面上的声源定位感知原理实验,以及运动声源的感知原理实验。空间声的实际应用方面包括小空间的感知扩展、基于声景重构的多声道渲染的实验原理等。本书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教学以及研发人员参考,在音频VR技术、专业和消费类音响技术、特种音响技术领域也具有参考价值。
-
美德占有者凯瑟琳娜·刘 著本书是一本站在工人阶级立场批判美国专业管理阶级,且具备社会主义精神的美国社会观察著作。作者从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的视角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美国社会结构中的深层次矛盾进行了剖析,指出专业管理阶级背叛了人民中的大多数,帮助富人剥削工人阶级,脱离群众而占领道德制高点,同时,因为他们自己所塑造的阶级壁垒,他们自身也生活在阶级滑落的焦虑之中。
-
中国主持传播研究成越洋 编《中国主持传播研究》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主持传播研究专业集刊,以“立足中国传播实际、立身全球传播局”为办刊宗旨,主要汇聚该研究领域的相关优秀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研究内容,努力打造成国内外主持传播学术研究平台、跨学科交流平台和高水平科研成果展示平台,推动主持传播理论研究和业务实践的有效提升。本期《中国主持传播研究》预计收录20篇左右论文,聚焦智能时代的主持传播。同时,邀请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著名节目主持人任志宏、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李洪岩、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徐辉等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的前沿观点,使之让理论关照实践,让实践回归理论。通过最终研究成果的呈现,进一步引领主持传播领域的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
-
互联网新闻学王斌《互联网新闻学》系统考察了新闻学的核心议题在新媒体时代的变与不变,在厘清经验事实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议程,助力于构建新时代中国新闻学知识体系。基于互联网时代新闻业发生的系统性变革,作者提出了作为文本的新闻、作为行业的新闻、作为社会系统的新闻等三个层次的互联网新闻学基本范畴,分别从新闻生产、新闻分发、新闻消费、新闻职业理念、新闻传播业态、新闻运行体系等方面对当前新闻生态的前沿问题进行了实证考察与理论分析。全书将学理思考与互联网新闻实践紧密结合,作者的研究基础包括几年来在专业媒体与新媒体机构大量调研得到的一手资料,对传媒从业者和新闻用户的访谈,以及对互联网新闻产品的分析。书中综合运用内容分析、文本分析、深度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 对主流媒体的新闻常规有何改变、新闻编辑部如何看待和采纳数据分析、算法分发是否导致个体认知窄化、传受关系如何影响新闻真实、新闻透明性是否可以代替客观性、平台媒体和传统媒体如何双向融合等新议题在中国情境下的表现、机理与动因进行了学理探讨。
-
电视新闻话语研究冯德兵本书依托会话分析、批评话语分析、多模态话语分析等话语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考察了BBC《十点新闻》在话语行为、话语结构、话语实践等方面的特征,并着力探讨了BBC新闻中的“话语真实”现象及其表现形式和本质属性。全书主要包括概论、作为机构话语的电视新闻、电视新闻的播报类型与声音呈现、电视新闻中的新闻标题、电视新闻报道的开场白、电视新闻中的指称关系、电视新闻中的采访片段、电视新闻中的同行采访、结语等内容。
-
中国科技期刊传播力报告中国科协《中国科技期刊传播力报告(2022)》首次从传播力角度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及时反映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现状,研究并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科技期刊传播力评估体系,为我国科技期刊在新媒体时代和刊网融合时代提升传播效果、提高内容建设水平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证数据,为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决策参考。《报告》首次设计了科技期刊传播力指数,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和传播效果五个维度综合评估了我国科技期刊的传播力,揭示了不同出版单位、出版地区的科技期刊传播实况与差异;系统论述了科技期刊的五大传播要素,为科技期刊理解与提升传播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集中呈现了一批积极拥抱先进出版传播模式、产生良好传播效果的国内外一流科技期刊典型案例,为广大科技期刊加强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真实可感的实践经验。《报告》总结与凝练的科技传播力路径、规律及发展策略,将为有效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国内外传播力、影响力奠定基础。
-
数字交往论杜骏飞《数字交往论》作为“传播人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是杜骏飞继《弥漫的传播》之后所推出的重要续篇。 本书阐述了作者对Web2.0以来人类交流的全新思考,讨论了与未来数字生存有关的基本问题。本书植根于数字实践论,探索了一种结构性的交往理论以期迭代传播学认知,并试图以“数字交往”为方法,以新人类的“数字团结”为旨归,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形成广泛对话。本书的思想线索包括但不限于:交流-行动,与交往的实践性;交往具身,与分身认知;互利共生主义,与数字公正;普遍联结,与数字团结;未托邦,与可知论的怀疑主义;数字人类世,新人类观,与多项式生命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