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知识传播
-
狂欢与理智解庆锋舆论是公众社会心理的直观呈现。互联网空间中公众的心理机制动态而复杂,网络议事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面对网络舆论的负面社会效应,新型主流媒体应当承担起舆论引导的责任。在多元化的媒介传播环境中,新型主流媒体需要创新舆论引导理念。涉法事件容易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然而,法律的专业化与公众朴素的正义感之间存在张力。因此,在法治事件的舆论引导实践中,应当通过专业法律知识的供给来提升公众的法律素养,缓和二者的张力关系,进而实现舆论引导。在涉法事件中,公众可能希冀借助舆论审判来影响司法判决,然而,公众对舆论审判的感知却削弱了其司法公正感,反而不利于法治社会的建设,这从另一个方面显示了舆论审判——一种特定形态的信息传播——的负面社会传播效果。
-
编事辑语陈甦在中国法学不断繁荣并且日益体系化完善的进程中,《法学研究》始终以敏锐的实践观察力和卓异的学术判断力以及优质的稿件编辑能力,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持续而稳定地发挥了提供学术产品、推广理论方案、培养研究人才的学术平台作用,并因此成为中国法学界值得展示的一个学术样板。在中国法治进步和法学发展的新时代,法学研究者在法治实践中如何发现重大选题,对于制度建议或政策方案如何进行理论处理,对于学术观点如何进行学术表达,以及在读者、作者和编者之间如何建立更为有效的学术联系,本书可为之提供有价值的学术示范或启示。
-
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报告(2022)》在数字经济视域下,立足科技期刊全球发展和产业链现状,通过翔实数据和典型案例经验挖掘,全面展示和分析我国科技期刊产业的数字资源基础和数字出版实情;优化科技期刊产业发展指数,并首次研制“科技期刊产业景气指数”,来反映我国科技期刊整体和不同属性科技期刊产业发展的景气程度;围绕数字经济对传统出版业在内容生产、出版传播和商业运营三个环节的影响,总结了科技期刊出版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规律模式和成功经验,并结合数字经济新形势剖析了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和发展建议,为科技期刊产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行业转型升级、产业做大做强提供参考。
-
青春电影的伦理审视袁智忠本书基于电影伦理学的全新学科立场,对青春电影中的道德价值加以审视,反思改革开放以来的青春电影道德价值取向及其对青年群体的影响。本书既对青春电影的伦理叙事特征、道德价值取向及其历史变迁进行了整体研究,又对都市青春爱情电影、校园青春爱情电影等突出的青春电影类型及其典型个案进行了深入阐释,力求在传统美德、现代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重语境中重构青春电影的现代道德价值体系。当前,在加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时代背景下,本书对青春电影的价值取向进行了道德审视和伦理建构,对于引导青春电影的价值走向,重建具有时代精神、符合广大人民利益和审美旨趣的青春电影创作理念,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
当代中国新闻观念研究胡钰 等本书以新闻观念为题眼,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本土新闻实践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系统的、历史的、辩证的理论视角,建构一套兼具理论感和现实感、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新闻观念理论体系,以解答当代中国新闻观念的理论之问、时代之问、历史之问、本源之问、价值之问和实践之问。
-
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丁和根、喻国明、崔保国进入二十一世纪,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与此同时,信息安全问题如影随形,成为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重要问题。新媒体产业是指以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兴技术为依托,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互动性电视媒体、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新兴媒体和新型媒体为主要载体,按照工业化标准进行生产、再生产的产业类型,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三产业的重要分支,也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有机成分。同所有“产业”一样,新媒体产业具备各种产业化特征和产业经济属性。在横向上,新媒体产业按照媒体形态的区别可以细化为若干类型;而在纵向上,纵向上,按照盈利模式的不同,新媒体产业可以区分为新媒体广告产业和内容产业两个部分。这其中有大量值得研究的问题,这正是本专辑出版的目标所在。
-
新闻价值话语[澳]莫妮卡·贝德纳雷克、[澳]海伦·卡普 著,邓梦寒 译,郇昌鹏 审校本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方法论意义,为从微观层面具体分析新闻价值的话语建构机制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分析框架,从语言学角度为新闻价值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研究新闻价值的话语建构机制从微观系统科学的语言分析入手洞悉新闻生产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认知因素。从研究方法而言,新闻价值研究的话语分析可以为研究新闻价值提供更为精细和翔实的语言学证据,从而搭建微观语言分析和宏观社会学分析的桥梁。
-
四全媒体环境下传媒专业全维课堂实践杨中举、王淑芹、杜一凡、王超冉国家倡导新文科建设以来,临沂大学传媒学院在教学改革方面做过多种尝试。本书是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成果集,收录了十余篇本科学生的课程作业。学生以论文的形式,记录了他们对社会文化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在此过程中锻炼了学术思维,学习了论文写作技巧,是课堂全维度活动的总结,也是“全维课堂”的延伸。 本书
-
活的光标许同文迷路的时候打开移动地图,通过位置共享与朋友相遇,去有意义的地方定位打卡,用跑步软件记录跑步轨迹……定位媒介的地理位置披露和个人追踪功能正全面介入个人日常生活,数字移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书从人们日常手机应用授权使用位置功能的经验出发,力图在呈现地图导航、自我追踪、地理位置的自我披露与共享等位置媒介使用的丰富实践的基础上,展开有关定位媒介如何重塑人与地方的关系、如何激活和再生产新的地方的理论讨论。作者认为,定位媒介重置了身体的空间感知和城市的空间性,成为激发当下城市空间中一系列社会实践的关键。在定位空间中,人成为活的光标,城市成为活的界面。光标与身体遥相呼应,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互相定义。这种混杂与交互所带来的身体空间感知,促使我们重新思考移动数字时代的地方感和地方实践。本书是中国第一部基于扎实的田野工作、理论视野开阔并极富前沿探索精神的关于定位媒介的质化研究著作,可为新媒体研究、传播研究、媒介研究等提供借鉴。
-
调查与审思廖声武 主编本书是一部关于湖北地区新闻传媒发展现状的研究文集,全书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湖北地区范围内对媒体和新闻教育机构进行的问卷调查和文献搜集的基础上形成的研究报告,共9篇;第二部分是对湖北地区媒介传播状况进行的调查并提出的对策性研究,共有7篇。全书在一定的区域内,呈现了湖北地区现代传播媒介向区域性大众进行信息传播主要过程与特色。包括传播理念、传播体制机制、区域文化特色、媒介技术水平、传媒工作者素质、受众的媒介素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