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知识传播
-
图书馆专业发展之路李东来 等 编新世纪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迎来了一个发展高潮,涌现出了一批不管是在场馆建设还是服务创新等方面均有代表性的公共图书馆。这些图书馆的出现,不但提升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行业价值,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重要的是,他们引领了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潮流,诸多创新之举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东莞图书馆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尤为可贵的是其始终持守图书馆专业发展之路,积极探索,其业务特色和行业创新得到业界普遍认可。本书提炼和总结东莞图书馆自2005年新馆开馆以来的专业坚守与服务创新实践,以及东莞图书馆对行业的影响和贡献,多领域、立体化的呈现了东莞图书馆所走过的专业发展之路。
-
城乡阅读研究陈丹,王海歌,朱椰琳 著本书以布迪厄文化社会学理论、区域要素流动理论为研究框架,通过大量文献资料、调研数据和典型案例,系统梳理了全民阅读背景下我国北京、深圳、杭州、成都等城市和部分乡村地区开展阅读的现状及经验做法,并分析了目前我国城乡阅读存在的差异及问题。作为参照,本书还分析了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开展的阅读推广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数字阅读环境下建构城乡阅读力评价体系的思路与构想,以及我国城乡阅读互动的策略。最后,本书从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和行业层面,提出了我国城乡阅读一体化路径与政策建议。
-
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研究李锦云 著文化传播是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环,本书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维度对这一传播格局进行描摹,力求使读者对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宏观的认知。本书不仅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文化对外传播的政策及其特点进行了缜密的梳理,而且重点对官方和民间两大传播主体所主导的多种传播形式和路径及其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本书所涉及的案例既有历史经典性,又有现实典型性,不但可以丰富读者对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整体概貌的认知,更对当下以及未来进行的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执行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与现实传播意义。
-
网络视听节目与电视信息传播效果评价王宗水,张健 著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视听媒体收视调查与文化品牌评估理论与技术”(2017YFB1400500)、北京市属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项目(IDHT20190507)、绿色发展大数据决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的资助下,深入探索网络视听节目传播和电视信息传播效果的评价。 随着网络视听行业发展过程中的节目监管与评价需求的不断增加,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建立与完善网络视听节目评价体系是当下网络视听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的网络视听行业竞争激烈、节目质量良莠不齐,且未充分考虑网络节目的特点,其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面对规模不断增长的受众和数量不断增加的网络视听节目,如何提高网络视听节目的传播效果和评价体系的评价效果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相关建议,以提升正能量传播和视听媒体产业的社会效益。 针对网络视听行业所涉及的大量节目评价与管理需求,结合现有的CIPP评价模式,对网络视听节目运作流程和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提高对传播效果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的分析能力;借助基于离差平方和大原理的组合权重方法,对熵权法(客观赋权方法)和三角模糊法(主观赋权方法)进行组合赋权,分析各指标对视听节目传播效果的影响程度,优化权重计算结果,以提高其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借助TOPSIS优劣解距离法,对网络视听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网络综艺节目的传播效果进行优劣对比和评价,最终提出相关策略建议,以提高节目品质和口碑。针对日益增多的网络视听节目所带来的低劣内容质量、负面舆论影响和不良文化导向等问题,基于三角模糊熵赋权方法和TOPSIS方法的组合,建立网络视听节目评价框架,丰富了网络视听节目传播效果评价体系,为网络平台的视听节目评价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同时,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迭代发展,传统媒体不断向融合方向转型发展,同时国家层面不断出台相关指导意见与政策文件,媒体融合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并在实践层面进行了持续的探索,不断产生融媒体产品。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媒体等传统媒体在形态和传播模式及功能上需不断突破融合。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的快速发展兴起,是人们信息获取、观点传递不可或缺的媒介和工具,成为电视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解决媒体融合环境下电视信息传播效果评价问题成为提升电视信息传播效果的关键。目前大多数仍是采用传统的经济学方法和以收视为主的评价法评估电视信息传播效果,面对媒体融合环境下多渠道、强动态、数据海量和影响因素复杂的情况实践效果并不理想。 鉴于此,以媒体融合环境下电视信息传播效果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拉斯韦尔信息传播理论,结合数字时代媒体融合环境特点,主要研究内容有:①建立了包含电视生产内容、电视台主体、电视观众、电视融媒体平台、信息传播环境、信息传播技术的六维媒体融合环境下电视信息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②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的电视信息传播效果评价模型,对模型参数进行设置及调优,通过揭示媒体融合环境下电视信息传播效果与各评估指标间的非线性关系,实现对电视信息传播效果的评价,并从拟合度、误差水平等方面对模型进行仿真效果评价。
-
媒体融合与传播策论宋金宝 著本书聚焦媒体融合传播机制及其效能提升问题,以期破解目前以分散视角研究传播态势感知和传播策略优化的局限性,打通传播领域数据-信息-知识-决策的转换链,建构效能驱动的媒体融合传播服务模型,解决传播效果、效率、效益的提升问题,助推媒体融合与传播领域科研的发展。
-
社交媒体语境下的西方后真相问题研究宋芹 著当下,后真相研究已在中西方多学科领域完成了初步的知识积累。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交互性、共享性及开放性等新媒体特征不仅推动了媒介形态发展及衍变,亦产生了多义模糊、信息冗余、情感泛滥、过度商业化和娱乐化等诸多问题。对社交媒体语境下的西方后真相问题进行系统化探讨,既有助于重新认识复杂的社会实践空间中媒介化社会的衍变路径,也有助于理清后真相背景下媒介属性、地位与历史变革的阶段性特征,以及用户与社会需求的相应变化。对此,本书围绕后真相、社交媒体及其相互关系,通过后真相概念阐述、危机表现、技术和制度性媒介环境分析,以及“祛后真相化”思考,对社交媒体语境下的西方后真相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讨,同时抛砖引玉,为新时期我国智能融媒体传播发展提供反思与借鉴。
-
语义出版及其服务研究苏静 著本书一共分为7章第1章绪论讲述了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第2章介绍了语义出版的概念基础概念包含语义出版的基本定义、语义出版的内在属性、语义出版的价值功效、语义出版的驱动因素等。第3章介绍语义出版的体系框架主要讲述语义出版的基本架构、语义出版的实现流程、语义出版的标准规范、语义出版的关键技术。 第4章介绍了语义出版的内容组织包括:语义元素的识别、语义关系的揭示、语义网络的聚合。 第5章介绍了语义出版的服务形态包括:语义出版的服务需求、语义出版的服务方式、语义出版的产品形式。 第6章介绍了我国语义出版的推进策略包含发展环境及存在问题、战略层面、产业层面等。
-
融媒体时代何菁,孙震丹 著本书聚焦于机关事业单位建立融媒体中心的具体方案与实践举措。作者分析了不同时期新旧媒体的兴衰过程、融媒体的优势与特点、机关事业单位的宣传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目的是帮助读者理解融媒体对机关事业单位宣传工作的促进作用。本书结合不同领域建立融媒体中心的案例进行说明,给机关事业单位组建融媒体中心提供建议,帮助新闻宣传从业人员在融媒体时代应对危机与挑战,帮助读者理解组建融媒体中心的风险规避、信息平台规划等关键问题以及5G时代的融媒体对宣传与传播工作的裨益。在本书的*后,作者给出了机关事业单位宣传工作中常见的融媒体文案案例参考,是读者了解融媒体中心在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落地的解决方案的*理想的阅读材料。 本书是一本指导手册,可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媒体融合”“融媒体”“新媒体”等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兴词汇。此外,编写团队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宣传工作做过大量的研究,了解其组织形态、体制限制,并通过工作实践解决了在机关事业单位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若干问题。编写团队希望能够有效帮助机关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深化业务发展与职能改革,降低深化宣传工作改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本书包含对融媒体中心的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团队建设、流程建设、专业能力建设、评估考核体系建设、平台系统建设的举措和建议,以及具体的文案案例。下一步,编写团队会做一个网站,以便提供更多案例给大家。 本书也对智能时代的如下方面进行了分析,具体包括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智能技术,智能采编,全景直播及短视频资源分发、个性化精准传播,去中心化、可信任的全民反馈机制,可视化宣传工作的绩效管理与业务优化等,为机关事业单位的宣传工作效率提升、高效落实上级思政工作、塑造更为统一的品牌形象、提高社会影响力、提供更为精准的产品营销手段和便捷的用户服务沟通反馈方式创造更多的技术与业务发展可能。
-
博物馆基础[英] 蒂莫西·阿姆布罗斯,[英] 克里斯平·佩恩 著,王思怡,郭卉 译《博物馆基础》是普遍适用于世界各地不同类型博物馆的基础工作手册,可以为那些专业人员稀缺、经济资源有限的博物馆提供良好的实践纲要,同时也可以作为博物馆员工和志愿者培训的基础工作教程。该书1993年问世,本次翻译出版的是第四个版本,展现了网络时代与全球化时代博物馆的新问题与新尝试。作为国际博物馆研究手册,《博物馆基础》经历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不同文化和遗产形态、专业政策背景下的博物馆从业者的广泛使用,在新版本中更多地关注信息化与国际交流传播的内容,同时持续性地吸收了国际博物馆界在使用过程中的众多建议和反馈意见,堪称国际博物馆界集体智慧的结晶。
-
赵玉明广播电视史学思想研究燕频 著赵玉明是我国新闻史方面的研究大家,主要从事中国广播电视史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著作等身。他的广播电视史学思想丰富而系统,对学术和实践均有启示意义。本书以赵玉明广播电视史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著作的分析评述为基础,结合时代发展和整个广播电视史学的发展脉络与趋势,对其广播电视史学研究领域、史学思想、思想渊源和影响进行系统研究,力求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总结赵玉明的广播电视史学贡献,并在时代变迁中凸显赵玉明史学思想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