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知识传播
-
中国版权年鉴2021中国版权年鉴编委会一、《中国版权年鉴》是由国家版权局组织编纂,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是我国全面系统反映全国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基本概貌的大型专业性工具书。本年鉴于 2009 年创刊,逐年编纂,连续出版,每年一卷, 2021 年卷为第十三卷。二、本卷年鉴主要汇辑 2020 年全国版权保护与版权产业发展的综合概况、动态信息、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港澳台版权信息及国际版权动态。三、本卷年鉴采用分类编辑法。根据 2020 年我国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特点,采用类目、分目和条目三个层次的结构,以文章、条目、条文和图表的形式表述。全书共设 13 个类目,分列 44 个分目或次分目。
-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高晓虹中国新闻传播研究:数字技术的媒介应用研究》2021年12月出版 内容简介:《中国新闻传播研究:数字技术的媒介应用研究》一书以“数字技术的媒介应用研究”为主题,涵盖“媒介与技术”“国际传播”“视听传播”“人才培养”四大主题,16篇文章各有侧重,立足技术与传播学的双重视角,分析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应用于媒介传播的理念、路径、形式和方法,系统阐释新传播技术带来的新理论和新实践,展望行业相关技术支撑下的媒介传播如何提升正能量信息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主流价值观塑造。 本书主编:高晓虹,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教学名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批教学名师,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本书副主编:刘宏、赵淑萍、曾祥敏、秦瑜明。 目录:媒介与技术在场、连接、协同:5G再造视听传播王晓红 王芯蕊数据伦理研究的议题流变、前沿热点与经典文献何建平 高 原城市数字化转型中传媒的角色探析吴信训 王 敏从人工走向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在音视频舆情管理中的实践与思考刘丽群 马 玥 国际传播从同情的理解到对话的理解:诠释学视角下重建跨文化传播的主体间性刘国强 杨韫珏中国国际传播中的西方话语陷阱分析与应对周鑫宇 项靖雅社交化、个人化、视频化:全媒体时代国际传播发展态势及应对龙小农 阎庆宜中国驻外员工的媒介素养对其跨文化适应的促进研究闻学 王靖雨 孔志宇国际广播机构的多重属性互动:以变动中的德国之声为例曹培鑫 王瑶琦 钱鲲鹏 视听传播从“建构”到“认同”:以科学传播构建人类共识 促进国家媒体形象传播张雅欣 林世健 王雪儿 等“远处的苦难”与风险的影像化: 抗“疫”纪录片的生命故事及其叙事认同建构郭小平 李蔚真突破与局限:综艺节目女性媒介形象塑造分析马梅 梁伟融合场景视域下旅游文创的传播机制与价值流动研究白晓晴 李尽沙 人才培养智媒人才能力结构与人才培养现状探析——基于对媒体职能人才需求的调研曹晚红 余子奕 余思梦新文科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创新模式研究——以“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为例冷爽 田香凝跨学科视域下工程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以中国传媒大学人工智能专业为例殷复莲 王爽 章文辉
-
新媒体重塑高校影响力李嘉毅本书共分为三篇16章,篇基础篇共4章首先介绍了互联网发展历程,从一个网络产品演化的视角看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并将新媒体置于网络生态圈中去理解其所处的位置和塑造影响力的关键,同时介绍了基本的编辑工具。第二篇进阶篇共8章介绍了平台特点并详细说明了高校如何在不同新媒体平台上塑造自身影响力突出自身的学术品味和社会责任,内容涉及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凸显了对新平台新趋势的理解与判断。第三篇未来篇共4章,介绍了问答社区、大数据、智能媒体以及海外传播力的思考和工作案例,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探索。
-
城市传播史文静本书以传播实践中的基层群众为主体对象,从传统媒体中的典型报道、主旋律影视作品、移动小屏直播与自媒体现场报道、社群传播与粉丝文化、社交媒体中国际传播等六个场域的社会变革、文本接受、技术发展趋势等问题切入分析,对中国新闻实践的思维方式、逻辑基础、运作理念和历史传统进而总结出中国新闻理论本土实践的理论话语。意在倡导积极向上的主流意识的传播观念,强调人民的个体构成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思想中“人民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
西班牙报刊阅读邱曼青 著《西班牙新闻阅读—教育、工作、家庭》这本教材适用于西班牙语专业中高阶学生。教材的内容编撰选取主要集中在西班牙的十余份或地方级平面媒体的网页版新闻。通过“主体阅读(Texto)”、“补充阅读(Lectura Complementaria)”,或“补充信息(Nota)”三个分支将每个主题连接起来。该教材关注教育(Educación)”,“工作(Trabajo)”和“家庭(Familia)”这三个方面,关注近年来媒体讨论的热点话题,采用了大量与生活相关的新闻报道,尝试通过外语阅读练习,帮助同学们开拓视野,在巩固语言学习成果的基础上,拥有看待问题的新视角。
-
新型主流媒体话语体系建构研究吴柳林 著近年来,党中央曾多次提出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为“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应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建成“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如何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并建构起与之相适应的话语体系,巩固主流意识形态,提升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研究结合当下新型主流媒体话语传播现状,通过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较为客观地评估了目前新型主流媒体整体话语影响力。对新型主流媒体话语传播理念、话语传播主体、话语文本内容、话语传播渠道的系统建构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探讨新型主流媒体话语体系建构的实践路径,力争在新媒介环境中提升媒体话语表达的空间和影响力。
-
中国葡萄牙语教学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高静然书名:中国葡萄牙语教学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著者:高静然套系:语言·文化·传播 作者简介高静然,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师,巴西葡萄牙语水平测试(Celpe-Bras)考点负责人,博士。硕士毕业于巴西南大河州联邦大学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毕业于澳门大学语言学(葡萄牙语)专业。研究方向为语言教学、翻译与传播、互动社会语言学、葡萄牙语国家文化。主持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在国际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有《玛利亚·埃莱娜·纳扎雷:葡萄牙阿威罗大学校长》(与人合著)、《后关头》(译著)等,并参与多个省部级项目。内容简介本书采用文献分析、调查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和全球化、多元化的形势,从不同方面分析了目前中国葡萄牙语教学所遇到的挑战,总结了跨文化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与发展建议。本书对中国葡萄牙语教学、非通用语教学、跨文化研究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录 前言/ 章绪论/节研究基础/第二节研究目标/第三节研究方法/第四节研究意义/第五节研究框架和内容/ 第二章中国葡萄牙语教学发展概况/节葡萄牙语与葡萄牙语国家(地区)简介/第二节中国葡萄牙语教学历史概况/第三节中国葡萄牙语教学的总体现状/第四节葡萄牙语教学在全国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葡萄牙语教学/节“一带一路”倡议对葡萄牙语国家和地区的影响/第二节“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葡萄牙语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第四章中国葡萄牙语教学的规划与评价系统/节高校教学设置/第二节高校评教系统/ 第五章中国葡萄牙语教学主要教材分析/节主要葡萄牙语教材分析/第二节文化教材案例分析/目录中国葡萄牙语教学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第六章中国葡萄牙语教师访谈/节访谈基本方法/第二节访谈结果分析/第三节本章小结/ 第七章《葡萄牙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自评问卷》结果分析/节问卷概况/第二节被调查者整体情况/第三节量表题目统计结果与分析/第四节量表题目统计结果交叉分析/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八章中国葡萄牙语教学在跨文化能力培养方面的现状与前景/节现存问题/第二节发展前景/第三节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附录/附录一:对高校葡萄牙语教师代表的采访/附录二:葡萄牙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自评问卷(样卷)/ 参考文献/
-
破解区隔李天昀城乡二元的问题一直是当前党和国家在国家治理实践领域里全力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力的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系统推进,这一问题在结构性的社会治理调整中不断得到优化和解决。本书是基于西部欠发达县市相关经验的一个研究,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并运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相关理论探讨文化资本在不同阶层的分布,指出不同群体在文化消费方面的区隔与差异所在,试图通过对文化消费层面的研究来看中国城镇化进程,运用产业的逻辑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在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缩小东西部差距和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本书的研究具有明显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关切。
-
融媒体时代主持人的发展策略研究郑珊珊作者简介:郑珊珊,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负责人,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博士。致力于口语传播、体育解说方面教学和研究,主持或参与广电总局、国家语委等课题7项,发表CSSCI核心期刊论文多篇。在2020东京奥运会、2022北京冬奥会期间,指导学生解说14个项目162场赛事,系北京体育大学“美课堂美教师”、“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曾兼任中央数字电视国学频道《书画中国》节目主持人,国家射击射箭队、冰壶队、田径队等语言培训和励志教育导师。 内容简介:移动互联网技术持续创新,传播时空界限被打破,媒体融合正加速发展。主持人如果不能主动应对变局中的挑战和机遇,终将被急速变革的传播环境边缘化。主持人该如何审视传播的变局,重新定位自身的发展坐标,重塑角色的主体性?这些问题是行业内必须直面的时代命题,也是探索转型逻辑的根本起点。本书针对以上问题,以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传播学、语言学、社会学、艺术学多学科理论,深刻把握媒体融合的本质,详细阐述了主持人发展的问题、原因以及未来趋势,从创新、坚守、融合三个维度提出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的发展策略。目录绪论一、研究缘起与意义/二、何谓新媒体/三、从“新”到“融”/四、变局中的主持人/ 章时代与环境节融合的基础:新媒体创新发展/一、技术驱动新媒介的发展/二、新媒体的界定与范畴/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第二节融合的动因:移动 交互 智能 视频/一、移动互联网技术持续领跑/二、社交平台稳居优势地位/三、人工智能预示新未来/四、视频成为流量风口/第三节融合的矩阵:一体化生态链/一、深度交互式融合/二、参与式融入/ 第二章现状与困境节人际化与泛人际化/一、人际化的角色扮演/二、人际化的角色推送/三、人际化的印象管理/四、泛人际化的困境/第二节多元化与同质化/一、传播主体多元化/二、语言表达多元化/三、受众需求多元化/四、同质化的困境/第三节复合化与专业化/一、主持人跨“介”传播/二、主持人跨界传播/三、专业化的困境/ 第三章变:创新与融合节从专业型向全能型转变/一、“求变”是时代所需/二、转型目标:内容生产者/三、转型为媒介管理者/四、转型为技术驾驭者/第二节从传播者向服务者转变/一、平等对话,深度解读/二、传播与服务同步/第三节去中心到再中心/一、信息把关:从被弱化到再强化/二、舆论引导:从“后置位”到“前置位”/三、再塑社会共同体/ 第四章不变:守正道与出正声节坚持做党和人民的喉舌/一、坚持政治属性/二、坚持为人民服务/第二节坚持做专业媒体人/一、坚守新闻专业底线/二、坚持语言表达的专业性/三、坚持语言传播的文化影响力/第三节坚持做创新思维的践行者/一、坚持创新互联网思维/二、坚持发挥融合型思维/三、坚持使用专业思维/第四节坚持做大众审美的引领者/一、坚持提高知识储备/二、坚持提升个人修养/ 第五章智能化时代的探索节真实与虚拟融合/一、传媒智能化/二、人机交互、同频共振/第二节技术与人文博弈/一、人工智能无法超越人类情感/二、人工智能无法超越人类思想/第三节主持人与节目共生/一、娱乐节目离不开主持人/二、话题类节目离不开主持人/三、服务类节目需要主持人/ 续:未来可期一、人不会被机器取代/二、人类有温度的沟通/ 结论与讨论 参 考 文 献
-
河北蓝皮书康振海本书全面记录了2021年河北省传媒业面对新形势、新使命、新要求的创新实践,聚焦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的亮点、热点、难点问题,客观总结成绩与经验,深刻剖析障碍与不足,借鉴先进经验,提出对策建议。全书由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调研篇四部分组成。重点分析了2021年河北省报业、广播电视、新媒体、图书期刊、影视、广告等重点传媒行业的现状特征,并深入研究阐释了媒体融合、县级融媒体、建党百年主题报道、传播创新与服务、年度舆情、政务微博、内容供给侧改革及自媒体柔性化治理等河北省传媒业重大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