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知识传播
-
新闻出版博物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 著本书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主编的学术集刊,旨在新闻出版史的研究,主要刊载新闻出版方面的史料或研究文章。本辑主要的关注点是《世纪》创刊30年,回忆了《世纪》杂志创刊的历程。同时,保持了出版人口述史的整体调性。本辑所收录的文章,以文史为多,内容厚积薄发,很有价值。
-
核心期刊的来龙去脉曾建勋2020年1月30日,科技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技攻关项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科技攻关项目承担单位及其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在疫情防控任务完成之前不应将精力放在论文发表上。2月17日,科技部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要求破除“过度看重论文数量多少、影响因子高低,忽视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等‘唯论文’不良导向”。2月18日,教育、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准确理解SCI论文及相关指标”“深刻认识论文‘SCI至上’的影响”。这几份文件均剑指现今科技评价中“唯论文”,特别是“SCI至上”的不良导向。 SCI本身只是一种科学引文索引,是科研人员查找最新文献,追溯科技脉络的检索工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SCI提供的期刊影响因子、论文被引频次和ESI排名等附属功能却成为我国科技评价的主要依据,用来衡量论文学术水平与质量,成为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人才评价、学科评估、资源配置、学校排名等的核心指标,使得很多高校和科研工作者以发表SCI论文数量、高影响因子期刊、高被引论文为终极目标,虽说对于提升我国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有帮助,但也引发了SCI论文崇拜,背离了科学技术活动的本质追求,异化了学术初心。 SCI论文不过是发表在被SCI收录期刊上的文章而已,不代表一定就是具有创新性的高水平成果。我国科研管理过程中,为了降低学术评价的管理成本,省去绩效考核中的许多麻烦,满足经济、简洁、易操作等简单刚性的定量管理逻辑,没有利用好SCI的真正功能,而夸大SCI的评价功能,有违科研活动的独特性、创新性、复杂性、延续性等规律,混淆机构、学科乃至研究领域、研究类型之间的差异性,表面上看似客观,实际上相当片面。由此形成学术研究重量轻质、重期刊发表轻社会贡献状况,造成基础研究创新不足、应用研究价值不彰等问题。 实际上,国际科学共同体的通行评审方法是同行评议,特别是小同行评审,并非是SCI相关指标。诺贝尔奖的评选过程、英国的科研卓越框架都是同行评议的典范,学术期刊稿件评审,学位论文、会议论文评审也都遵循同行评议制度。 破除“SCI至上”,需要弘扬同行评议制度。首先,需要建立同行评议的专家信誉体系,推进同行评议与开放评审的结合,包括开放评审人身份、开放评审报告、开放参与评审,让同行评议过程接受社会监督,保障同行评价的独立、透明、权威和公平,建立与同行评议相对应的撤销或撤回制度,杜绝学术圈人情潜规则下专家行为的异化,彰显专家评审公信力;其次,需要推进以各级学术委员会为基础的评审管理体系建设,规范专家甄选程序,确保遴选真正了解研究成果的领域同行专家,严肃专家评审流程,制定会评、答辩、通讯评审及专家意见打分规则等;最后,崇尚突出绩效(成绩、成果、成效)的评审导向,强化评审材料的全面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将叙述材料、案例及定量分析数据作为证据支撑,使同行专家对学术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以及申请人持续研究能力给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判。 同行评议,特别是采取小同行评议,是指由同一领域、同一学科、同一产业或同一研究类型的同行专家进行评议,小同行专家遵循各自行业、领域、学科的创新目标导向,自然而然地按照如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等科学活动的各自研究价值取向进行评价,有效地避免对不同类型、不同学科领域科学活动成果评价的同一化、同质化。同行评议中专家主要从多项研究成果中分析其代表性观点、标志性贡献和创造性思路等,真正透过论文本身去辨识和评价论文中承载的知识内容、应用领域、创新程度、创造性价值,无关乎其论文多少、被引频次高低、代表作何物和论文发表于何期刊。再好的期刊也有一般的论文,而一般的期刊也会登载高质量论文。真正的同行专家基本熟知自己学科专业或领域的期刊状况,指认期刊优劣或指定相应的期刊目录,将期刊分成三六九等,反而会滋长“以刊论文”的风气。 破除“SCI至上”,并不是否定SCI,更不是反对发表论文,恰恰相反,是鼓励发表高水平、高质量、有创新价值、体现服务贡献的学术论文。弘扬同行评议制度,构建向好的学术生态,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需要相关科研管理部门足够重视,增加相应的资源投入和成本;需要加强同行评议方法研究,改进同行评议制度建设,优化同行评议管理流程,推崇专家公正评审道德伦理,并在国家科技文献信息保障事业基础上,构建中国自己的国际科学引文索引、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建立由境内外专家组成的分领域、学科和方向的同行专家库及专家信誉库、专家学术圈图谱等基础设施。只有建立中国特色的“同行评议”制度,才能不再盲从SCI指标,不再简单地将科研成果量化为发表论文,不再粗暴地将科研质量比肩SCI期刊,才能构建出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提升科研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
好新闻的气质朱建华《好新闻的气质——中国新闻奖融合作品赏析》为“好新闻”系列丛书第三部。本书精选历届中国新闻奖融合作品进行赏析。赏析文章联系当时新闻传播的实际需要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对获奖作品的特点进行分析,阐述基础理论知识、探讨制作技法与技巧,此外还延展了获奖作品背后的故事、传媒学界和业界的精彩点评,并探讨了获奖作品存在的不足之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指导性。本书为全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如何打造好新闻等提供了翔实又生动的方法论,适合新闻工作者、新闻爱好者和新闻院校师生等阅读参考。
-
2023年全国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全国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全国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的《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办法》和《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实施细则》,组织新闻业界、学界专 家,制定本大纲。大纲主体内容分为“新闻基础知识”和“新闻采编实务”两个部分。新闻基础知识重点测查应试人员是否准确理解和全面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否准确理解和全面掌握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否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否深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系统测查应试人员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历史、新闻法治与新闻管理、新闻传播相关法律法规、新闻道德、新闻记者职业要求以及时事政治的了解、熟悉和掌握情况。新闻采编实务系统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有关新闻采访、写作、编辑的基础知识,是否基本具备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和评论的业务技能,重点测查应试人员对媒体融合理念和实践的认知程度,以及运用多种媒体技术手段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能力。本书附有新闻传播有关法规文件选编。
-
自媒体女性精英发展研究王琴 著自媒体时代,媒体传播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女性成为传媒中坚力量,也面对着职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女性走向成功既需要培育女性领导力,也需要提升女性媒介素养。自媒体场域中,很多女性积极开展媒介实践,通过媒介赋能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传播主体。自媒体女性精英的榜样力量可以形成更大的女性凝聚力,唤醒更多女性追求成功的梦想,也为更多独立女性树立榜样。
-
画格事件李菲 著媒介物质性是时下前沿的学术议题之一,许多国内外学者分别从各自的学科范式出发,对“媒介化”“物质性”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作为理论基点,本书将动画的物质性拓展到媒介物与主体之间所形成的不同关系中,通过梳理动画视觉体制的谱系,分析动画语言学与视觉现代性之间的关系,并从哲学辩证法的角度,探究动画的物质性在不同动画类型间的呈现方式及彼此的内在关联,在探讨不同的动画生产模式、观看机制、艺术观念与创作范式的同时将研究立体化,整体、系统地将动画塑造成丰富的知识形态。本书能够为动画本体论研究提供全新的理论视角,为动画爱好者、从事动画理论研究与教学的工作者提供参考。
-
沟通的科学与艺术刘艳春 著《沟通的科学与艺术》一书揭示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沟通问题和解决办法。全书通过沟通概念识解、制约要素分析、基本原则介绍和沟通能力培养四个内容板块,将沟通的知识原理与方法技巧贯穿其中,并通过大量鲜活真实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呈现给读者。书中的沟通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因此具有很强的代入感,愿读者能汲取其中的经验与教训,首先学会正确沟通,然后再进阶到沟通的艺术层次,实现完美沟通。
-
绿色设计与数字艺术北京数字科普协会 著22年9月25日,在市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由数字科普协会与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共同主办召开了22年第七届科学与艺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征集了近40多篇大会发言稿和论文,经过专家评审,以研讨会的议题为基础,整理和汇集了其中的22篇论文,出版论文集。本论文集展现的案例围绕研讨会的主题“科学与艺术:双碳时代与绿色设计、数字艺术”;以服务“四个中心建设”,服务绿色环保、绿色设计发展,服务民众科学素质为宗旨,紧密结来科学与艺术发展取得的突出成绩,深入探讨科学与艺术融合发展下双碳时代与绿色设计、数字艺术之间的密切关系,展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本论文集是主办单位出版的第7本科学与艺术发展的系列论文丛书,适合从事科学与艺术领域教学、研究和实践的专家、学者以及行业人士、文化创意工作者、展览展示人员、科普工作者、研究开发人员、数字化工作者、科技传播者和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科学艺术爱好者、社会热心人士阅读参考。
-
公众对中国广告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沈清,陈刚一个人从早到晚都离不开广告的包围。大多数广告研究聚焦于广告经营模式、广告创意、广告流程等,本书从“公众”出发,提出了从“人”的价值和作用角度研究中国广告产业发展的新视角,同时提出新信息传播环境的概念,进一步拓展了中国广告产业的研究范围。新信息传播环境加强了公众权利,释放了公众生产能力,提升了公众地位,打破了中国广告产业原有格局。广告主成为需求代工厂和品牌维护者,传统广告媒体被迫离场,广告公司仅剩创意等职能,私有化信息平台介入服务生产全过程,成了新核心。本书从公众利益保障和权利应用角度,对信息垄断的危害做了分类,并对如何发挥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如何有效保护公众中长期利益、如何保持广告产业各主体健康发展、如何建设新时代中国广告产业等,做了分析探讨,提供了可行的发展建议。
-
破墙重生胡双本书为作者博士学位论文。从《文化访谈录》到《奇葩说》,从《艺术人生》到《十三邀》……文化类谈话节目这一独特而典型的中国视频节目形态,从来没有淡出过中国视频传媒的发展浪潮。本书以媒介变迁为基本研究视角,将中国视频文化类谈话节目放置在“单向传播时代”和“融媒体时代”这两个不同的媒介环境下进行比较和讨论,以“适应”和“变化”为探讨和揭示的主要切入点,探讨媒介变迁造成的传播变化和社会变化,并浓缩地反映媒介变迁对社会和生活的改变力量,对未来融媒体下的社会文化发展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