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下一代互联网多宿端到端传输机制
作者:刘杰民 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7-01
ISBN:9787302292913
定价:¥4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高性能的端到端传输是互联网领域很重要的研究方向,而多宿端到端传输是下一代互联网端到端传输的基本保障和重要研究内容。刘杰民等编著的《下一代互联网多宿端到端传输机制》主要对非CMT的路径失败转换机制与重传机制,CMT的负载均衡、传输和重传机制,移动网络多宿端到端传输的移动和路径容错机制,面向多宿端到端传输的覆盖组播网络,TCP/SCTP透明转换和并行传输机制进行全面深入的阐述。书中绝大部分内容取材于作者近期在国际、国内高端学术期刊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发表的论文和课题成果,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下一代互联网多宿端到端传输的研究内容和最新成果,具有完整性、实用性和学术性。《下一代互联网多宿端到端传输机制》适合我国计算机网络和通信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工程应用参考,既可以供计算机、通信、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大学高年级学生作为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使用,也可以供计算机网络研究开发人员、网络运营商等网络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刘杰民,1964年出生于河北昌黎。2008年在东北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现为东北大学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近年来主要研究下一代互联网多路径并行传输中面临的核心和关键技术,在国内外期刊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3部。获得河北省第十届和第十二届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各1项。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互联网多宿端到端传输的特点
1.1.1 多宿
1.1.2 多流
1.1.3 SCTP与TCP和UDP的差异
1.2 互联网多宿端到端传输的研究现状
1.2.1 总体研究与应用
1.2.2 关键研究与应用
1.3 本章小结
第2章 非CMT的路径失败转换机制与重传机制
2.1 非CMT的路径失败转换机制
2.1.1 标准SCTP的临时路径失败转换机制
2.1.2 IETF Internet draft-2002的永久路径失败转换机制
2.1.3 “主路径虚假恢复”现象及危害
2.1.4 二级阈值鲁棒路径失败转换机制
2.2 非CMT的重传机制
2.2.1 标准SCTP的非CMT重传机制
2.2.2 面向重传数据类型的非CMT重传机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CMT的负载均衡、传输和重传机制
3.1 CMT的负载均衡机制
3.1.1 标准SCTP的拥塞控制和CMT的负载均衡
3.1.2 面向SCTP子路径拥塞控制的CMT负载均衡
3.2 CMT的传输机制
3.2.1 标准SCTP的CMT传输机制
3.2.2 面向部分路径的CMT传输机制
3.2.3 面向路径权重的CMT传输机制
3.3 CMT的重传机制
3.3.1 标准SCTP的5种CMT重传机制
3.3.2 面向RTT和(7WND的CMT重传机制:RTX-RTTCWND
3.3.3 面向综合参数的CMT重传机制:RTX-CSL
3.3.4 面向部分路径的CMT重传机制:RTX-CMT-PP
3.3.5 面向路径权重的CMT重传机制:RTX-PW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移动网络多宿端到端传输的移动机制和路径容错机制
4.1 移动网络多宿端到端传输的移动机制
4.1.1 网络层典型的移动机制
4.1.2 标准mSCTP的移动机制
4.1.3 面向增强型动态地址重置(EDAR)的移动机制
4.2 移动网络多宿端到端传输的路径容错机制
4.2.1 无线参数信息预知的mSCTP扩展方案
4.2.2 面向拥塞的路径切换算法
4.2.3 基于预知参数的maCTP面向拥塞的路径容错机制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面向多宿端到端传输的覆盖组播网络
5.1 LOMN-TLM分层网络结构
5.1.1 分层覆盖网络
5.1.2 服务代理节点
5.1.3 LOMN-TLM的分层结构框架
5.1.4 用户代理节点
5.1.5 LOMN-TLM网络链路测量
5.1.6 LOMN-TLM网络边缘多播树
5.1.7 LOMN-TLM网络核心多播树
5.1.8有QoS保证的实时流的组播分发描述
5.2 LOMN-TLM边缘节点覆盖组播算法
5.2.1 基于LDAP的覆盖组播方案
5.2.2 组通信中多方实时流的优化
5.3 SvB节点间组播算法
5.3.1 SvB节点间的覆盖组播
5.3.2 满足带宽需求的覆盖组播算法
5.3.3 有QoS保证的域间覆盖组播算法
5.4 LOMN-TLM网络QoS管理构件模型
5.4.1 流媒体构件
5.4.2 LOMN-TLM网络流媒体分发服务
5.4.3 自适应构件模型
5.4.4 流媒体服务匹配算法
5.4.5 应用案例
5.5 LOMN-TLM的并行仿真方法
5.5.1 网络仿真
5.5.2 覆盖网络仿真器研究状况分析
5.5.3 分布式覆盖网络并行仿真器
5.5.4 仿真器比较
5.5.5 LOMN-TLM网络性能仿真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TCP/SCTP透明转换和并行传输机制
6.1 TCP与SCTP的透明转换
6.1.1 应用层协议对TCP的直接调用和对SCTP的间接调用
6.1.2 静态规则表TCP/SCTP转换机制
6.1.3 动态规则表TCP/SCTP透明转换机制
6.1.4 原始的转换层客户端套接字连接功能
6.1.5 原始的转换层服务器端套接字绑定与监听功能
6.1.6 TCP/SCTP的并行连接
6.2 性能分析
6.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1.1 互联网多宿端到端传输的特点
1.1.1 多宿
1.1.2 多流
1.1.3 SCTP与TCP和UDP的差异
1.2 互联网多宿端到端传输的研究现状
1.2.1 总体研究与应用
1.2.2 关键研究与应用
1.3 本章小结
第2章 非CMT的路径失败转换机制与重传机制
2.1 非CMT的路径失败转换机制
2.1.1 标准SCTP的临时路径失败转换机制
2.1.2 IETF Internet draft-2002的永久路径失败转换机制
2.1.3 “主路径虚假恢复”现象及危害
2.1.4 二级阈值鲁棒路径失败转换机制
2.2 非CMT的重传机制
2.2.1 标准SCTP的非CMT重传机制
2.2.2 面向重传数据类型的非CMT重传机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CMT的负载均衡、传输和重传机制
3.1 CMT的负载均衡机制
3.1.1 标准SCTP的拥塞控制和CMT的负载均衡
3.1.2 面向SCTP子路径拥塞控制的CMT负载均衡
3.2 CMT的传输机制
3.2.1 标准SCTP的CMT传输机制
3.2.2 面向部分路径的CMT传输机制
3.2.3 面向路径权重的CMT传输机制
3.3 CMT的重传机制
3.3.1 标准SCTP的5种CMT重传机制
3.3.2 面向RTT和(7WND的CMT重传机制:RTX-RTTCWND
3.3.3 面向综合参数的CMT重传机制:RTX-CSL
3.3.4 面向部分路径的CMT重传机制:RTX-CMT-PP
3.3.5 面向路径权重的CMT重传机制:RTX-PW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移动网络多宿端到端传输的移动机制和路径容错机制
4.1 移动网络多宿端到端传输的移动机制
4.1.1 网络层典型的移动机制
4.1.2 标准mSCTP的移动机制
4.1.3 面向增强型动态地址重置(EDAR)的移动机制
4.2 移动网络多宿端到端传输的路径容错机制
4.2.1 无线参数信息预知的mSCTP扩展方案
4.2.2 面向拥塞的路径切换算法
4.2.3 基于预知参数的maCTP面向拥塞的路径容错机制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面向多宿端到端传输的覆盖组播网络
5.1 LOMN-TLM分层网络结构
5.1.1 分层覆盖网络
5.1.2 服务代理节点
5.1.3 LOMN-TLM的分层结构框架
5.1.4 用户代理节点
5.1.5 LOMN-TLM网络链路测量
5.1.6 LOMN-TLM网络边缘多播树
5.1.7 LOMN-TLM网络核心多播树
5.1.8有QoS保证的实时流的组播分发描述
5.2 LOMN-TLM边缘节点覆盖组播算法
5.2.1 基于LDAP的覆盖组播方案
5.2.2 组通信中多方实时流的优化
5.3 SvB节点间组播算法
5.3.1 SvB节点间的覆盖组播
5.3.2 满足带宽需求的覆盖组播算法
5.3.3 有QoS保证的域间覆盖组播算法
5.4 LOMN-TLM网络QoS管理构件模型
5.4.1 流媒体构件
5.4.2 LOMN-TLM网络流媒体分发服务
5.4.3 自适应构件模型
5.4.4 流媒体服务匹配算法
5.4.5 应用案例
5.5 LOMN-TLM的并行仿真方法
5.5.1 网络仿真
5.5.2 覆盖网络仿真器研究状况分析
5.5.3 分布式覆盖网络并行仿真器
5.5.4 仿真器比较
5.5.5 LOMN-TLM网络性能仿真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TCP/SCTP透明转换和并行传输机制
6.1 TCP与SCTP的透明转换
6.1.1 应用层协议对TCP的直接调用和对SCTP的间接调用
6.1.2 静态规则表TCP/SCTP转换机制
6.1.3 动态规则表TCP/SCTP透明转换机制
6.1.4 原始的转换层客户端套接字连接功能
6.1.5 原始的转换层服务器端套接字绑定与监听功能
6.1.6 TCP/SCTP的并行连接
6.2 性能分析
6.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