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进展
作者:原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 编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3-01
ISBN:9787502946814
定价:¥12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为了全面掌握我国自然灾害总况,制定综合减灾对策,原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在原国家地震局、国家气象局、国家海洋局、水利部、地矿部、农业部、林业部等部门的支持下,1988年起开展了自然灾害综合研究,内容涉及灾情调查、灾害评估、灾害区划、灾害经济、灾害社会、灾害预测、灾害预防、灾害应急、抗灾救灾、灾后重建、灾害信息、减灾示范、灾害保险、成灾机理、减灾对策、灾害管理等方面。根据调查研究成果,已经编写出版了20多本专著和100多篇论文,本书即是自然灾害综合研究成果的综合和这些论著的精练总结。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进展》作者简介
目录
概论
一、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指导思想
二、自然灾害综合研究内容的总体构思
三、自然灾害综合研究工作进展概况
四、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成果
五、社会服务
第一章 灾情调研
第一节 自然灾害联合调查和综合研究的进展
一、《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调研工作进展
二、《中国自然灾害与社会图集》工作进展
第二节 中国历史时期的自然灾害
一、隋前时代自然灾害(公元581年前)
二、隋、唐及五代十国时期的自然灾害(581—960年)
三、宋代自然灾害(960—1279年)
四、元代的自然灾害(1279—1368年)
五、明代自然灾害(1368—1644年)
六、清代自然灾害(1644—1911年)
七、中华民国时期自然灾害(1911—1949年)
第三节 中国20世纪的自然灾害
一、洪涝灾害
二、气象灾害
三、海洋灾害
四、地震灾害
五、地质灾害
六、农作物生物灾害
七、森林灾害
第二章 自然灾害评估
第一节 自然灾害评估综合研究的进展
一、自然灾害评估研究的主要成果
二、自然灾害评估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自然灾害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一、自然灾害评估的主要工作内容
二、自然灾害评估方法
第三节 自然灾害损失评估的基本模式和方法
一、自然灾害系统的类型和主要评价因子
二、自然灾变活动强度评估与自然灾变等级划分
三、受灾体类型和损毁等级划分
四、受灾体价值核算
五、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
六、自然灾害灾度等级的划分
第四节 中国单类自然灾害损失评估和综合评估
一、单类自然灾害评估
二、自然灾害综合评估
第三章 自然灾害区划
第一节 自然灾害区划综合研究的进展
一、自然灾害区划研究的意义
二、自然灾害区划研究的进展
三、自然灾害区划的分类
四、自然灾害区划研究的难点
五、自然灾害区划的步骤与方法
第二节 中国蕴灾环境区划
一、中国的致灾环境
二、中国蕴灾环境分区
第三节 中国灾害危险性区划
一、中国地震灾变区域危险性分析
二、中国突发性气象灾变区域危险性分析
三、中国干旱灾变区域危险性分析
四、中国洪涝灾变区域危险性分析
五、中国地质灾变区域危险性分析
六、重大自然灾变区域综合危险性分析
第四节 中国灾害危害性区划
一、影响自然灾害区域危害性的主要因子
二、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区域危害性评估
第四章 灾害经济与灾害社会
第一节 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的破坏与影响
一、自然灾害对社会的危害
二、中国区域综合受灾程度
三、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深度
第二节 自然灾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一、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二、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破坏
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四、自然灾害是贫困的直接原因
第三节 自然灾害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一、减灾与可持续发展——世纪之交人类的共同话题
二、自然灾害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指标体系
三、自然灾害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影响程度的评价方法与步骤
四、自然灾害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第五章 自然灾害形成机制研究
第一节 地球运动—人类活动—环境与灾害
一、环境-灾害是全球变化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
二、环境-灾害系统是地球表层系统的子系统
三、自然灾变形成的双重因素
第二节 自然灾变的联系性
一、地球不同圈层的自然灾变相关性
二、自然灾变链与灾变群
第三节 自然灾变系统
一、联系性
二、整体性
三、层次性
第四节 自然灾变系统的形成机制
一、地壳运动的控制作用
二、太阳活动的影响
三、全球变暖问题
第六章 21世纪初期自然灾害风险和区域安全性分析
第一节 自然灾害风险和区域安全性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一、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二、自然灾害的不可避免性
三、自然灾害的地域性
四、自然灾变的危险区与“安全岛”
五、自然灾害危害性和巨灾风险区
第二节 21世纪初期自然灾害发展态势分析
一、21世纪初期自然灾害发展态势预测的主要依据
二、自然灾变发展态势
三、2l世纪初期中国重大自然灾害态势
第三节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区域风险预测
一、地震灾害区域风险预测
二、洪涝灾害区域风险预测
三、干旱灾害区域风险预测
四、突发性气象灾变(含热带气旋、风雹、冷冻害)预测
五、地质灾害区域风险预测
第四节 中国21世纪初期经济发展区域安全性分析
一、中国受灾区域安全性分析
二、中国受灾区域安全性的主要特点
第七章 减灾基础能力综合调查和综合评估
第一节 减灾基础能力综合调研工作的开展
第二节 中国减灾基础能力建设的历史和现状
一、中国减灾基础能力建设历史发展
二、中国减灾基础能力建设现状
第三节 中国区域减灾基础能力综合评价
一、区域减灾基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中国区域减灾基础能力综合评价
三、中国相对减灾基础能力评估
第八章 减灾系统工程和综合减灾
第一节 减轻自然灾害系统工程的基本框架
一、减轻自然灾害系统工程的构成
二、减灾系统工程基本内容
第二节 综合减灾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保障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减轻自然灾害风险
二、区域减灾需求综合分析
第三节 建设综合减灾系统工程
一、建设综合监测预报系统
二、建设综合防灾应急体系
三、构建社会救灾重建体系
四、建设综合减灾管理系统
第四节 推动人文减灾系统工程
一、历史的经验教训
二、规范人类行为,减轻灾害
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人文减灾
第五节 推动国际减灾系统工程
一、开展亚洲巨灾减灾系统工程的意义
二、减轻亚洲巨灾是一项系统工程
第九章 自然灾害综合研究对综合减灾社会化的推动
第一节 减灾规划和计划的设计
一、中国减灾规划的制定
二、自然灾害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
第二节 推动灾害科学研究,增强科技减灾能力
一、促进自然灾害科学体系的发展
二、综合减灾与科技减灾研究的发展现状
三、制约我国综合减灾的重大科技问题
四、面向21世纪的综合减灾科技对策建议
第三节 确定灾害高风险区,划分减灾区
一、中国减灾区的划分
二、中国可能出现的巨灾风险区
第四节 推动灾害保险
一、灾害保险区划研究
二、在全国推行地震灾害保险可行性报告
第五节 更新灾害观念提出综合减灾新策略
一、关于防洪减灾体制的思考
二、1998年大洪水反思和减灾新理念
三、效果——中国防洪减灾的新策略
第六节 开展减灾示范区
一、四川广元减灾示范区的推动
二、关于建立宝鸡“全国发展与综合减灾示范区”的建议
第七节 推动解决中国干旱化、荒漠化、水资源危机和藏水北调问题
一、关于尽快开展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重大技术问题调研的建议
二、《中国干旱的态势和调、蓄水问题》香山会议
三、编写向中央呈送的报告材料——中国干旱化、荒漠化、水资源危机和藏水北调问题(资料摘要)
第八节 地壳运动整体观在自然灾害发展趋势综合预测中应用的检验
一、基本观念
二、基本思路和自然灾害发展趋势
结语
参考文献
一、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指导思想
二、自然灾害综合研究内容的总体构思
三、自然灾害综合研究工作进展概况
四、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成果
五、社会服务
第一章 灾情调研
第一节 自然灾害联合调查和综合研究的进展
一、《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调研工作进展
二、《中国自然灾害与社会图集》工作进展
第二节 中国历史时期的自然灾害
一、隋前时代自然灾害(公元581年前)
二、隋、唐及五代十国时期的自然灾害(581—960年)
三、宋代自然灾害(960—1279年)
四、元代的自然灾害(1279—1368年)
五、明代自然灾害(1368—1644年)
六、清代自然灾害(1644—1911年)
七、中华民国时期自然灾害(1911—1949年)
第三节 中国20世纪的自然灾害
一、洪涝灾害
二、气象灾害
三、海洋灾害
四、地震灾害
五、地质灾害
六、农作物生物灾害
七、森林灾害
第二章 自然灾害评估
第一节 自然灾害评估综合研究的进展
一、自然灾害评估研究的主要成果
二、自然灾害评估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自然灾害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一、自然灾害评估的主要工作内容
二、自然灾害评估方法
第三节 自然灾害损失评估的基本模式和方法
一、自然灾害系统的类型和主要评价因子
二、自然灾变活动强度评估与自然灾变等级划分
三、受灾体类型和损毁等级划分
四、受灾体价值核算
五、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
六、自然灾害灾度等级的划分
第四节 中国单类自然灾害损失评估和综合评估
一、单类自然灾害评估
二、自然灾害综合评估
第三章 自然灾害区划
第一节 自然灾害区划综合研究的进展
一、自然灾害区划研究的意义
二、自然灾害区划研究的进展
三、自然灾害区划的分类
四、自然灾害区划研究的难点
五、自然灾害区划的步骤与方法
第二节 中国蕴灾环境区划
一、中国的致灾环境
二、中国蕴灾环境分区
第三节 中国灾害危险性区划
一、中国地震灾变区域危险性分析
二、中国突发性气象灾变区域危险性分析
三、中国干旱灾变区域危险性分析
四、中国洪涝灾变区域危险性分析
五、中国地质灾变区域危险性分析
六、重大自然灾变区域综合危险性分析
第四节 中国灾害危害性区划
一、影响自然灾害区域危害性的主要因子
二、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区域危害性评估
第四章 灾害经济与灾害社会
第一节 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的破坏与影响
一、自然灾害对社会的危害
二、中国区域综合受灾程度
三、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深度
第二节 自然灾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一、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二、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破坏
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四、自然灾害是贫困的直接原因
第三节 自然灾害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一、减灾与可持续发展——世纪之交人类的共同话题
二、自然灾害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指标体系
三、自然灾害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影响程度的评价方法与步骤
四、自然灾害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第五章 自然灾害形成机制研究
第一节 地球运动—人类活动—环境与灾害
一、环境-灾害是全球变化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
二、环境-灾害系统是地球表层系统的子系统
三、自然灾变形成的双重因素
第二节 自然灾变的联系性
一、地球不同圈层的自然灾变相关性
二、自然灾变链与灾变群
第三节 自然灾变系统
一、联系性
二、整体性
三、层次性
第四节 自然灾变系统的形成机制
一、地壳运动的控制作用
二、太阳活动的影响
三、全球变暖问题
第六章 21世纪初期自然灾害风险和区域安全性分析
第一节 自然灾害风险和区域安全性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一、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二、自然灾害的不可避免性
三、自然灾害的地域性
四、自然灾变的危险区与“安全岛”
五、自然灾害危害性和巨灾风险区
第二节 21世纪初期自然灾害发展态势分析
一、21世纪初期自然灾害发展态势预测的主要依据
二、自然灾变发展态势
三、2l世纪初期中国重大自然灾害态势
第三节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区域风险预测
一、地震灾害区域风险预测
二、洪涝灾害区域风险预测
三、干旱灾害区域风险预测
四、突发性气象灾变(含热带气旋、风雹、冷冻害)预测
五、地质灾害区域风险预测
第四节 中国21世纪初期经济发展区域安全性分析
一、中国受灾区域安全性分析
二、中国受灾区域安全性的主要特点
第七章 减灾基础能力综合调查和综合评估
第一节 减灾基础能力综合调研工作的开展
第二节 中国减灾基础能力建设的历史和现状
一、中国减灾基础能力建设历史发展
二、中国减灾基础能力建设现状
第三节 中国区域减灾基础能力综合评价
一、区域减灾基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中国区域减灾基础能力综合评价
三、中国相对减灾基础能力评估
第八章 减灾系统工程和综合减灾
第一节 减轻自然灾害系统工程的基本框架
一、减轻自然灾害系统工程的构成
二、减灾系统工程基本内容
第二节 综合减灾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保障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减轻自然灾害风险
二、区域减灾需求综合分析
第三节 建设综合减灾系统工程
一、建设综合监测预报系统
二、建设综合防灾应急体系
三、构建社会救灾重建体系
四、建设综合减灾管理系统
第四节 推动人文减灾系统工程
一、历史的经验教训
二、规范人类行为,减轻灾害
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人文减灾
第五节 推动国际减灾系统工程
一、开展亚洲巨灾减灾系统工程的意义
二、减轻亚洲巨灾是一项系统工程
第九章 自然灾害综合研究对综合减灾社会化的推动
第一节 减灾规划和计划的设计
一、中国减灾规划的制定
二、自然灾害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
第二节 推动灾害科学研究,增强科技减灾能力
一、促进自然灾害科学体系的发展
二、综合减灾与科技减灾研究的发展现状
三、制约我国综合减灾的重大科技问题
四、面向21世纪的综合减灾科技对策建议
第三节 确定灾害高风险区,划分减灾区
一、中国减灾区的划分
二、中国可能出现的巨灾风险区
第四节 推动灾害保险
一、灾害保险区划研究
二、在全国推行地震灾害保险可行性报告
第五节 更新灾害观念提出综合减灾新策略
一、关于防洪减灾体制的思考
二、1998年大洪水反思和减灾新理念
三、效果——中国防洪减灾的新策略
第六节 开展减灾示范区
一、四川广元减灾示范区的推动
二、关于建立宝鸡“全国发展与综合减灾示范区”的建议
第七节 推动解决中国干旱化、荒漠化、水资源危机和藏水北调问题
一、关于尽快开展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重大技术问题调研的建议
二、《中国干旱的态势和调、蓄水问题》香山会议
三、编写向中央呈送的报告材料——中国干旱化、荒漠化、水资源危机和藏水北调问题(资料摘要)
第八节 地壳运动整体观在自然灾害发展趋势综合预测中应用的检验
一、基本观念
二、基本思路和自然灾害发展趋势
结语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