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
-
漳州民俗文化趣谈何池本书是笔者长年研究闽南文化,进行田野调查与研究的成果。书中内容按照逻辑顺序分为八大部分:一是有关闽南文化的形成及内涵,因为漳州传统民俗文化是闽南文化的重要内容,故需从闽南文化说起。二是岁时节俗,即叙述一年中的重要传统节日来源和每个节日的具体内容。三是人生礼俗,主要叙述人生各个重要节点的不同礼俗。四是民间信俗。漳州自古是多神崇拜的地区,各种神祗不可胜数,本书遴选信众较多且列入“非遗”保护的信俗,逐一详细叙述其来源、祭祀情况。五是祈安植福,这是民间信俗衍生而来的各种祭祀活动。这部分是全书 漳州地方特色的信俗内容,包括做醮、送王船、走水旭、浦南古傩、洪塘等地的磕旭、云霄吉坂村抢伯公等,这些祈安活动内容丰富、妙趣横生。六是畲族风俗,叙述了漳州畲族基本概况,南方少数民族崇火习俗的遗风——漳州畲族的“请火节”,以及畲族婚俗。七是疍民习俗,主要阐述疍民的源起、生活习俗,以及漳州疍民信俗。八是漳州信俗传播 及海外的情况。各部分内容互为表里,互相映衬,环环相扣,构成完整的漳州民俗文化体系。
-
汉译苗师通鉴石寿贵作为苗师科仪资料。它们正面临着不断被扭曲以致逐渐变形、变味、变质甚至濒临灭 的境地。本书收载了“焚香”“烧线香”“收祚藏身”“护堂”“原因”“择日设坛”“借供桌”“摆供碗具”“砍竹、破篾、剪纸”“买供猪”“请巴代”“请祖师”“灭鬼”“遣灾驱祸”“ 灭煞”“退灾”“去请祖神”“保佑福寿”“交牲(以吃猪为例)”共19种基本模式通用神辞的汉译部分。
-
巴蜀风土杂记徐平本书作者长期致力于巴蜀文化的研究,尤其注重地方风土的调查、记录与考证。《巴蜀风土杂记》一书,即为作者在长期的田野调查与广泛的文献阅读基础上,撰写出的一部考释与记述巴蜀风土的著作。旁搜博采、研精究微,作者力求考释与记述的全面深入且通俗易懂,突出其本土文化特色与地域性特点。该书在篇目编排上自成一格,分设有“风物篇”“地名篇”“名胜篇”“附篇”四个栏目,内容包括山川地理、风景名胜、遗风旧俗、典章文物等多个方面。
-
中国乡村民间神话传说张晓虹,吴必虎,池建新《中国乡村民间神话传说》: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着许多神秘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成为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书利用传统村落中的口述文学和访谈资料,广征博引,尊重历史,传承创新,将乡村民间神话传说形象生动地呈现给读者,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条件下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的神话传说。 (融合出版物,书中附有短视频二维码和视频光盘)
-
徐州汉画像石中的民俗文化研究赵念念民俗文化是反映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文化现象。以文化形式表现出来的有关民间生产、生活、文艺、娱乐、礼仪、宗教、信仰等风俗,都属于民俗文化的范畴。汉画像石是民间民俗的产物,其图像中所反映的象征意义具有汉代社会特色的民俗文化内涵,同一时期的汉画像石也会因为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从而拥有其 的地域文化,形成其独特的民俗文化艺术。本书从图像学角度入手,结合史料、文献考察、哲学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徐州汉画像石呈现出来的汉人的民俗信仰和崇拜进行深入研究,从历史资料、文化产物、风俗信仰中探寻人类成长之路上的共同思维方式和情感,寻求徐州汉画像石中所体现的汉代民俗文化。
-
中国乡村传统岁时民俗与民间信仰张晓虹,吴必虎,池建新《中国乡村传统岁时民俗与民间信仰》岁时民俗和民间信仰是人们为了适应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在社会活动中约定俗成的。本书利用丰富的传统村落历史文献和实地调查资料,再加上居民的口头叙述,将中国乡村传统岁时民俗和民间信仰多样化、立体化、形象化地呈现给读者,反映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依季节、地域等时空变化所形成的丰富多彩、意蕴丰厚的民俗文化和民间信仰。(融合出版物,书中附有短视频二维码和视频光盘)
-
中国乡村传统婚丧习俗张晓虹,吴必虎,池建新《中国乡村传统婚丧习俗》:婚丧习俗是中国独特而悠久的文化现象,并伴随人的生老病死。本书将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国乡村传统婚丧习俗呈现给读者,并附有民间较为流行的婚丧礼仪规范,阐述其历史渊源、发展过程及现代认识,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反映出受不同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生产生活条件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形态各异的婚丧文化。 (融合出版物,书中附有短视频二维码和视频光盘)
-
中国乡村传统音乐与戏曲张晓虹,吴必虎,池建新音乐与戏曲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娱乐文化需求而逐渐产生的。本书利用传统村落中的民间音乐志书和实地调查资料,将不同地区的乡村民间音乐与戏曲的种类、特色、发展轨迹等,通过多角度对比呈现给读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反映出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和审美习惯影响之下所形成的多姿多彩的民间音乐和戏曲文化。(融合出版物,书中附有短视频二维码和视频光盘)
-
中国乡村传统制作工艺与装饰艺术张晓虹,吴必虎,池建新本书分为三个部分,介绍了中国乡村传统制作工艺与装饰艺术: 部分概述中国乡村传统制作工艺的起源、发展、特征、分类,以及中国乡村传统装饰艺术的概念、美学特征等;第二部分根据本书作者吴必虎教授的《中国文化区的形成与划分》,分别介绍了中原文化区、关东文化区、扬子文化区、东南文化区、西南文化区、蒙古文化区、新疆文化区、青藏文化区的乡村传统制作工艺和装饰艺术;第三部分针对中国乡村传统制作工艺与装饰艺术保护和传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策略,研究了保护和传承的典型案例。书中图文并茂,并有中央新影集团北京发现纪实传媒有限公司拍摄制作的短视频,以多种形式展示了各文化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
-
中国乡村传统饮食与仪式张晓虹,吴必虎,池建新传统饮食是中国大众生活的缩影,折射出人们生存环境和生活习俗的差异,受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等影响,不同地域形成了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礼仪规范和独特的味觉审美。本书利用传统村落中的文献资料、调查数据和饮食体验,从不同地区的饮食与仪式讲起,既有对普通人生活信仰的礼赞,又蕴含美食背后强大的人文力量。编写团队希望借此能够 好地促进非物质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振奋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激发传统村落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融合出版物,书中附有短视频二维码和视频光盘)